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06 22:36:42| 人氣1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頭預官部隊日記 Week 40-4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牡丹社事件」

這禮拜沒回家留在部隊休假,一方面是因為禮拜五要戰情,另一方面則是在讀了台灣通史(不是連橫先生所著那一本)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所服役的地方,居然是發生在西元1871年的「牡丹社事件」的所在地。為此,我決定留下來到位於四重溪的牡丹鄉看看。

=================================================================
「西元一八七一年(清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九日,有琉球宮右島船和八重山船各兩艘,在沖繩島百里地方,辦完納貢事務,由距那霸七里的計羅間島啟碇,各就歸途。其中宮右島船一艘,於十一月一日,因遭颱風吹襲,隨逐波流,同月六日,漂到台灣東海岸的山地八瑤灣,那就是今天屏東縣滿州鄉的九棚村。其中船員十三名,於登岸時竟遭溺斃,勉強登岸的六十六名,其中五十四名,語言不通,被誤認為海盜,而遭高士佛、牡丹兩社山胞所殺害,僅有十二名船員倖免於難。原來這十二名船員,是受了番產交換所廣東人凌老先和鄧天保二人的庇護,才逃到保力莊(今車城鄉保力村)去,在莊長楊友旺家躲匿了一個多月。這些生還的船員,首先被送往福州,福建總督和巡撫,均予以種種的優卹;再於第二年的六月二日,把他們遣回琉球那霸港,並飭台灣鎮道認真查辦山胞,以儆強暴,並示懷柔。」
=================================================================

沿著溫泉路走,經過車城鄉與牡丹鄉的交界,到達牡丹鄉石門村。山路蜿蜿蜒蜒,不多久就看到兩片山壁夾著河谷,一眼就可看出這是個易守難攻的天險,也就是「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地點―「石門古戰場」。

=================================================================
「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就步步向外拓展它的勢力,企圖囊括東亞,進窺台灣,以謀發展。加以我國自從鴉片戰爭發生以後,不但西歐各國對我台澎抱著覬覦之心,與我同種同文,羽毛未豐的東亞鄰國日本,也虎視眈眈,想把這個位在婆娑之洋的美麗之島,來一個捷足先登,據為已有,所以當他們知道台灣發生的所謂的「琉球藩民虐殺事件」後,就迫不急待的借故出兵,侵入我台灣本島。日本政府於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遣西鄉從道中將率兵三千往攻台灣,跟著在同治十三年二月初十日(西元一八七四年三月二十七日),日本初派樺山資紀和水野遵(後來日據台灣,一被任為總督,一被任為行政長官)到車城一帶來調查山地情形,後來更任命西鄉從道中將為台灣山地事務總督,自三月二十三日(陽曆五月七日)陸續出兵侵入琅嶠(即今恒春)地方,四月初七(陽曆五月二十二日)即和當地牡丹社、高士佛社等山胞大戰於石門。因為軍備優劣懸殊過甚,牡丹社的頭目阿祿等二十多人當場戰死,其餘山胞眼看情勢不妙,立即撤入山中,負險固守,雙方堅持不下。一直到了四月十八日(陽曆六月二日),日方西鄉從道指揮全軍三千六百多人,分為三路,每路約有一千多人,分頭撲向山胞的據點去,北由楓港,中由石門,南由四重溪,採取的戰術是分兵合擊,山胞只用原始方法應戰,以致於無法抗拒,紛紛逃命去了。日軍乘勝將牡丹社、高士佛、加芝萊、竹仔等社燒得一乾二淨,並屯踞牡丹社以攻擊龜仔角社,乘隙尋仇,以消除一切阻力,旋即留下部分軍力以守住雙溪口,然後全軍再撤回龜山的大營去。」
=================================================================

看著周圍的環境,觀光的氣息已經沾滿了這塊曾經擔任台灣歷史重要角色的土地,牡丹水庫的美麗吸引來更多的遊客,只是又有多少人會記得是「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地?歷史終究只是歷史,只有心懷感念的人才會想要去追溯。

後語:將近石門古戰場之際,有一石階可上至日人為紀念他們在牡丹社一役戰死的五七三名士兵,在戰場附近山嶺立了一個所謂的「忠魂碑」。這座石碑由大理石造成,高約三十公尺。光復後,我政府將「忠魂碑」三字鑿去,改題「澄清海宇,還我河山」八字。就我來說,政府這樣做,或許是多此一舉了。

台長: 下雨天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