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9 02:54:56| 人氣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談談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同學做功課,打電話來做資料搜集,問我中西文化對死亡
看法的不同。

我抓了抓頭,我甚麼時候成了中外文化的代言人?

在雪國的七年裡,我只參加過一次喪禮。那一次,過身的
是一個中國人,我的姑姑。記憶之中,靈堂沒有傳統的
白色裝飾,倒像是一間小教堂,有點像做彌撒的氣氛。

忘記了有沒有三鞠躬的儀式,只記得瞻仰遺容後,和排成
一列的姑丈、表哥、表姐等逐一握手。當時有一個滑稽的
念頭在腦中浮起:哎呀,怎麼像參加完婚宴後,和新人及
雙方家長握手恭賀的樣子?

上山的時候,由靈車開路,一列插上了黑旗的車隊隨後。
去到了供奉骨灰的地方,發覺那是一個個大大的玻璃locker。
和香港不同,不會只看到死者的相片和資料,而是像一個
小小的展覽箱,不但看到死者的骨灰盅,更看到裡面的
陪葬品,全部裝飾得漂漂亮亮。如果過身的是小孩子,會
看到內裡放了不少玩具和毛娃娃。若死者是年輕人,入面
的則可能是MD walkman、偶像的CD,甚至是數碼相機。至於
年長的,內裡放的多是一套水晶做的十三么麻將。單是逐一
參觀每一個靈位,窺探死者生前的喜好,也是一個不錯的
節目。

一面看,一面和妹妹討論將來死後要甚麼東西陪葬。同行
的大人聽到,立即頻呼大吉利是,然後是一頓臭罵。

如斯忌諱,我想,這就是中西方對死亡的觀念,最大的不同吧!


台長: 呢路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