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5 00:00:17| 人氣1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人才優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龐大的廉價人才庫的吸引下﹐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投資成立研發中心──這一趨勢注定會擴大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外商在中國設立的研發中心數量已從四年前的200所激增至750所左右。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去年9月發佈的針對跨國公司的調查報告稱﹐截至調查時﹐跨國公司談到擴大研發時最常提及的地點就是中國﹐其頻率遠遠超過美國和印度──中國作為新興創新型國家遇到的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不過﹐中國要發展成為全球研發中樞還面臨很多侷限性因素。其一就是中國對專利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力。分析師們說﹐這已經促使一些公司因為擔心泄漏商業機密而決定在中國之外投資成立針對更先進技術的研發中心。

起初﹐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主要是為了將現有產品和技術推廣到中國。不過﹐寶潔(Procter & Gamble Co.)、摩托羅拉(Motorola Inc.)和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等跨國企業一直擴大各自的中國研發中心﹐在此開發面向全球市場的新產品。

寶潔早在1988年就在中國成立了研發部門﹐20多名員工主要研究中國消費者的洗衣習慣和口腔衛生情況。現在﹐這架美國消費品巨頭在中國有5家研發中心﹐大約300名研究人員研究開發從佳潔士(Crest)牙膏到玉蘭油(Oil of Olay)面霜等各類創新產品。

寶潔的中國研發中心一直是開發汰漬(Tide)洗衣粉新配方的領先陣地﹐汰漬暢銷亞洲、東歐和拉美市場。在北京大學區的一座研發中心裡﹐研究人員用電腦建模﹐測試暢銷配方洗滌的效力。“我們正在中國開發能推廣到全球的性能和功效﹐”寶潔北京技術中心(P&G Technology (Beijing) Ltd.)總經理康瑞池(Dick Carpenter)說。

推動中國從生物科技、製藥到半導體行業研發進展的主要力量是中國政府。幾十年來﹐中國政府多方籌措吸引外資﹐將中國轉型成世界製造工廠。現在﹐政府正在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加強本國的創新力量﹐促使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佔據技術更先進的一席之地。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表示﹐中國政府今年在科技領域的開支將增加近20%。“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必須提高科技和創新依存度﹐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

國務院最近表示﹐中國準備在2010年將研發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到2020年進一步提高到2.5%。在上週五召開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政府高級官員們簡要論述了減免稅收等準備用來實現這一目標的種種方法。政府表示﹐中國研發總支出──不包括外商投資──從2000年的111.3億美元穩步上升﹐去年達到294億美元。

除了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之外﹐中國要加入全球創新領導行列還面臨諸多障礙。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研發支出仍然很低。就說去年﹐美國的研發支出佔GDP的2.7%左右﹐而中國只有1.3%。而且﹐這1.3%里還有很多是外國公司的投資。2004年﹐中國的大中型公司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企業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高達2,183億美元的高科技出口額當中﹐近90%都來自外商投資企業。

但是﹐研發支出加大的趨勢正在推動中國相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相對於印度的領先地位。印度也在積極尋求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印度科技部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3月﹐印度國內研發支出增長4.9%﹐達到49億美元﹐佔GDP的0.77%。

印度也在大力推動研發活動。但印度科技部高官拉瑪穆蒂(V.S. Ramamurthy)說﹐因為政府預算方面的一系列限制﹐印度的研發投資規模與中國相比並不大。外商在印度研發領域的投資也落後於中國。雖然他表示投資規模並不是衡量研發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但也的確讓我們擔心。”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Studies)主任張軍說﹐假以時日﹐“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優勢就會變得更加明顯……中國比印度更高的吸引力會日漸加大。”

他說﹐中國的幾點優勢在於:雇請工程師和研究員的相對低廉成本﹔包括每年500萬大學畢業生(科學和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佔五分之一)在內的巨大人才庫﹔中國13億消費者之巨的廣闊市場。中國還向海外學子提供了畢業回國的種種優惠措施﹐包括大筆研究經費和自己主持研發項目的機會。

王恩哥就是早期“海龜”之一。他曾是休斯敦大學的研究人員﹐1995年決定回國在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開展研究工作。他說﹐當時美國同事和親朋好友都質疑他的決定﹐但他說很高興自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如今﹐王恩哥已經是中國科學院下轄的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所長。中科院是中國頂級的研究機構﹐與多家外國公司都有研發合作合資企業。

王恩哥說﹐中國的“研究資金情況大有改善”﹐因此海外華人紛紛從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這樣的機構回國工作。歸國學人能確保得到足夠的支持﹐“建立自己的實驗室﹐認準一個研究方向研究十年﹐”他說﹐“別處很難找到這樣的條件。”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認識到中國並不僅僅是個市場﹐也是個擁有大量人才的國家。

摩托羅拉從1993年開始投資在中國開展低端研發活動﹐現在已經在中國5個城市擁有了16家研發中心﹐投資總額約5億美元。這家美國公司現在擁有1,800多名中國工程師﹐今年有望突破2,000人。管理人士稱﹐他們最近已經開始不僅研製針對中國市場﹐也瞄準海外市場的新款手機及其他產品了。

摩托羅拉在中國開發的A780手機允許手指書寫輸入﹐而不是用一只特製的筆。這款手機現在已經在美國和歐洲上市。另一款通過內置相機掃描名片聯繫信息﹐並輸入聯繫人數據庫的手機也有望在美國上市。摩托羅拉中國研究院院長莊靖表示﹐中國正在從製造中心向高端研發領域挺進。

1998年﹐微軟在北京成立了基礎研究院﹐是當時該公司在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二家研究院。目前這家研究院有大約200名全職科學家﹐微軟預計今年研究人員總數會增加一倍﹐到800名左右。

IBM位於北京的研究院裡中國科學家帶領開發的幾項技術現在已經被海外業務採用。例如﹐“變聲”軟件──能將文本或者錄音轉換成另外一種聲音。IBM中國研究中心院長李實恭(Thomas S. Li)說﹐“我們的研發現在負有全球性的使命。”

在國家主持的計算技術研究院(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裡﹐工程師們正在挑戰科技界的一大難題:設計電腦微處理器。雖然與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等行業領先者相比仍落後數年﹐但該研究所去年推出了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微處理器﹐與90年代主流晶片的計算能力大致相當。今年計劃推出第三代晶片﹐縮小與行業領先技術的差距。

在納米技術、生物科技和基因改良農作物這些領域﹐中國的研發力量也日漸嶄露頭角。中國是第一個建立完整的水稻基因組數據庫的國家﹐這個數據庫幫助中國科學家們開發出了抗病虫害能力更強、產量也更高的作物品種。

瑞士製藥公司諾華製藥(Novartis AG)和Debiopharm SA已經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合作﹐展開對傳統中藥的研究﹐以期找到瘧疾和老年痴呆症的治療方法。Debiopharm中國業務主管Ju Li-ya說﹐中國科學研究領域這十年來進步非常顯著。

台長: Andy Liao
人氣(1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