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05 21:41:08| 人氣1,0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戲心得--都市叢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演出名稱:《都市叢林》
演出團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演出日期:2005/11/04
演出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展演藝術中心 戲劇廳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2005年的秋季公演,由導演楊士平執導布雷希特(Bertolt Brecht)早期的劇作《都市叢林》。相信布雷希特一定是戲劇系學生最熟悉的導演與劇作家之一,而北藝大戲劇系也應絕非第一次搬演布雷希特的劇作。布雷希特在劇場的地位,有點像是貓王在樂壇的地位,是後人膜拜與憑弔的對象,而他的疏離效果之於現代劇場,就有點像歌劇魅影中的魅影之於該劇院,雖然看不到,卻無時無刻不存在。布雷希特的劇作如《四川好女人》和《勇氣媽媽和她的孩子們》早已列為經典之作,但《都市叢林》對我們觀眾來卻說相當陌生,而也是這份陌生感吸引我去看戲。更巧的是,本劇宣傳著重於導演特別將布雷希特的疏離效果運用在《都市叢林》這非為疏離效果而寫的劇作上,不禁讓人更加好奇,導演會如何處理。

再細讀宣傳用的文宣,本劇有現場的搖滾樂團演出,這在現代劇場來說,不算是常見的設計,剛好也成了個吸引觀眾的元素,至少它的確引起我的興趣。但看了戲才知道,若把它當成單純的噱頭,那就把導演想簡單了。樂團也是疏離效果的一環,或者在本劇中,從舞台佈景到演員表演,無處不是疏離。

先簡單談一下劇情內容。《都市叢林》的故事大意為年輕貧窮的租書店員喬治加加某天在店裡,忽然有位中國木材商人史林來訪,並出高價要購買喬治的意見(象徵喬治的自由),但喬治不從,進而史林對其提出挑戰。喬治起初雖不願接受,但史林及其手下不斷脅迫與施壓,使喬治決定接受史林的接戰:自己與史林的身份完全對調。故喬治擁有了史林的木材工廠及所有財產,更用不法手段獲取暴利;而史林則如過去的喬治一般,一貧如洗,更要賺錢養活喬治父母,以及抗拒喬治妹妹瑪莉的示愛。喬治與史林的戰爭愈演愈烈,在這過程中,喬治失去了原本的自我,生活四分五裂,他的母親、女友和妹妹皆離他而去;史林則是失去他所有財產和自己的生命。劇末,喬治則獨自邁向不可知的未來。
或許看劇情大意不太有感覺,但實際坐在劇場裡頭觀看的感覺,實在令我相當不安,因為《都市叢林》文本對觀眾來說相當不易親近,而疏離效果的大量運用,更拉遠了本劇與觀眾的距離。

導演為了執行疏離效果,在上舞台又搭了一個二層樓的小舞台,於上放置一個搖滾樂團,另外下舞台還固定有三個在轉場時出現,提示下幕時間地點的三位小女生。

搖滾樂團最大的任務自然是轉場時演奏音樂,但演奏音樂的原因是導演希望他們能扮演敘事者和評論者的角色,和觀眾產生交集,引導觀眾思考。故從開場開始,每一轉場都會有樂團演奏,若單就音樂來說,搖滾樂的設計還不錯,從中可看見學生的熱情與活力。但是別忘了,樂團的真正作用在敘事者的角色部分,也就是疏離效果的執行,然而,由於音樂的高分貝,讓人難以聽清楚主唱在唱些什麼,所以不管是要敘事或是要評論劇中人,都沒辦法確實傳達給觀眾。也因此,為了想弄懂歌詞,每當在演奏音樂時,我都不由自主地格外認真地聽,有趣的是,在那當下我的確覺得,在某程度來說我是被疏離了沒錯,專注力在音樂上而非在劇情上。

疏離效果其中一種方法是減弱每場戲之間的關聯性,三位轉場的小女生的作用便在於此。每場戲要開場前便由這三位女生,換上不同於劇中角色的服裝,如天使裝、晚禮服等,作簡單的舞蹈身段表演並打板提示這場戲的時空地點。這也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處理,每當她們上場,就代表下場戲即將開始,巧妙地提醒觀眾現在在觀看的僅是一齣戲,同時也藉由她們的演出,轉換觀眾的注意力,抽離上場戲的情緒。

以上這兩個手法固定只在轉場時運用,的確能轉移觀眾焦點,使我們跳脫戲劇情境。不過卻少了後續動作,當我坐在觀眾席,感覺到自己已經抽離了劇情時,我卻也不知道要思考些什麼,只能專心觀看轉場的表演,疏離卻少了思考重點,實在可惜。

除了上述兩個部分外,舞台佈景的設計亦配合疏離效果。主要採寫意方式,抓出各空間(房屋、森林等)的主要線條之後,直接用塑膠管(材質部分為筆者自行推論,有誤請見諒)上漆,製成類似鋼筋的質感,插入舞台地板的凹槽組合成劇中場景。運用這種方式,除了換景快速之外,同時也藉此強調舞台的劇場性,破除戲劇的幻覺。在燈光部分的處理也是很標準的疏離效果手法,高側燈等燈具直接外露,利用冷暖光源來代表喬治與史林兩股力量的衝突,簡潔俐落。

談到此處,可知舞台手法部分到處充滿了疏離效果,然而,導演更在演員的演出部分做了特別的處理:本劇中的演員必須擔任場務,參與換景。這種處理有要求演員本身也要達到疏離的用意,但對於這個部分或許有對疏離效果的解讀問題?布雷希特的主要疏離效果並不針對演員,至少演員不是執行疏離的主要媒介,布氏的確要求演員去理性思考自己的角色,例如以第三人稱來稱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但沒有如本劇以演員充當場務參與轉場的方式來執行疏離,而這種方式嚴重妨礙演員進入角色,而且劇中角色的本身的行為動機就相當模糊。劇情從沒交代,為何史林要挑起戰爭,為何要選擇放棄自己所有一切作為戰爭的方式;瑪莉為何會愛上史林,甚至為他而死等。在一切動機不明,甚至根本沒有動機可言的狀況下,演員本身就難以建立情感與角色認同,雖然導演持續地訓練演員能快速進入角色,但一場戲頂多十幾二十分鐘,每演完一場就必須要中斷一次情緒,搬搬道具再重新進入角色,這對職業演員來說都會是一大挑戰,更何況是學生?

同時,《都市叢林》的演員面臨到的更大麻煩是,他們疏離觀眾,而文本疏離他們。《都市叢林》看似仍有個基本劇情,但內容卻極為艱澀,因布雷希特意圖透過此劇的人物,從哲學的角度來探討人類生存的問題,主角喬治與史林之間的戰爭,簡單來說,是種理想與現實的爭鬥,其實就是種一正一反的哲學辯證。但年輕演員對此問題需要有深入體會與思考,在演出時才不會浮於表面化。而詩化的台詞大多也是服務於劇本的辯證主題,也同樣需要演員加以深入研究,確實消化台詞,而非單純抓出情緒,否則,僅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挑了種感覺符合的情緒把台詞講出來,給觀眾的感覺就會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以喬治為例,他的思想是主要戰場,應是劇作中有性格最大轉變的人物,從想捍衛自由的極端,轉到另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極端,有不少心境的自述,相當難以掌握。而在實際演出時,該名角色似乎變成了一名憤世嫉俗的不成熟男孩,由於莫名其妙被人找麻煩,便汲汲於報復。在他身上,我們看不到人性掙扎的矛盾,他的心境陳述本應是字字血淚,但聽來卻是怨天尤人。

看他們的演出可以感覺到演員努力試著去掌握文本,但難以進入角色,也難以產生認同,故在肢體互動方面的表演雖然自然生動,但在內心情感面就無法有較好的施展。但去苛求文本並沒有太大意義,文本轉換到舞台的過程需要創作者為其加上血肉,讓它劇中角色的掙扎與衝突能真正在舞台上呈現,但導演的要求演員所做的疏離,再加上文本本身的特質,最後的結果卻是演員對自身的表演就極為疏離,而觀眾的情緒也不停地被各種舞台手法打斷,使得觀眾和演員似乎都難以受到戲劇幻覺的影響,雙方缺乏感情的聯結。觀眾感覺精彩的地方,多由於樂團表演和舞台手法等,我們很難說這種狀態是疏離,因為疏離需要有認同為基礎,而觀眾打從開始就不受幻覺影響的話,根本談不上要對台上演出做評論思考(這才應該是運用疏離效果的目的)。

簡單說,這次的《都市叢林》可以讓人感受到製作群的用心,但過度地強調疏離效果,手段便成了目的,這種方法就有點像美術館裡頭在畫作前面拉上禁止線,以防參觀者過於靠近,但是在本劇中這條線卻拉得太遠了,觀眾僅可以看到大概的輪廓、線條、用色,但對於作品細節與力道因距離的關係而感受有限。藝術欣賞需要認同以產生美感,過於疏離反而難以接收文本到底想要傳達些什麼,觀眾進劇場固然希望能看到特殊的舞台效果,但我想,戲要動人,更重要的是文本的精神,布雷希特不一定每次都要跟疏離效果劃上等號,只要能讓觀眾有所感受,用什麼手法其實都可以。

台長: aleswang
人氣(1,0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觀戲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觀戲心得--1+1=π
此分類上一篇:觀戲心得--情場如商場-班雅明做愛計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