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20 17:07:10| 人氣2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戲心得--海上旅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演出名稱:《海上旅館》
演出團體:差事劇團
演出日期:2005/08/19
演出地點:差事劇團

這次導演張汲米製作的「海上旅館」,乃是改編自鐘喬先生的同名原著劇本。慚愧的是,我並沒有讀過鐘喬先生的原著,也就沒有辦法對照張汲米的版本。但,就如同導演自己在節目單上所寫的:「無論如何,最後再強調一次的是,倘若您是因為鍾喬的名字或是張汲米無理頭搞笑的期待而來,您一定會失望。」因此,就把此部作品當成獨立的作品來討論應當無妨。

由於此劇是反本文非敘事性,若要分析,有必要簡單說明一下演出內容。

舞台:只有側舞台一小區有道具,全為白色。計有一張桌子,上有兩台打卡機,一堆積木;還有兩個箱子當椅子用。
服裝:兩名演員赤裸上身,著白褲,用白布罩頭。
燈光:單純做整場或區位的照明作用,沒有變化。
視覺部分整體來說,在節目單上,服裝及舞台設計概念中已有說明,此種設計是為了反映當代物質社會的去感情化,因而採用白化,象徵冷漠與理性。如此的風格,雖然視覺上缺乏變化,由於運用上頗切合主題。不過我仍覺得,若能適量運用一些燈,在演員及道具身上打上顏色,是有助於營造戲劇張力。而戲劇張力正是本劇相當薄弱的部分。

至於本劇的音效設計實在讓人無法認同。就一首單純的電子節奏的敲擊音樂,反覆一個小時。音效設計說,他想利用此種重複與緩慢的節奏,催眠觀眾,以期觀眾日後在消費時,聽到音樂的暗示,能產生疏離效果。但此邏輯有很大的盲點在於,日後觀眾在消費時,要去哪聽到這音樂的暗示?若沒有這種暗示,要如何引發觀眾的疏離?再者,音樂有一個很大的作用是渲染情緒。以這種形式的音樂,雖然能營造戲的氛圍,但對於觀眾的情緒卻有不小的殺傷力,因為缺乏變化,配上同樣是重複而緩慢的演出,觀眾情緒也隨之變得浮燥不耐。這種形式能否催眠觀眾,恐怕有待商確。

演出方面:本劇前五分鐘,只開放前十五名觀眾進場觀看。在我以為,這是非常不尊重其他有買票的觀眾。只要付同樣的價錢,不管是誰就有權利看到完整的演出。而本劇就算採取這樣的演出手法,就算是創作的自由,也應當事前公告才是。希望若再有導演想用類似手法,能仔細評估。

以下為進場後演出的簡單敘述:
一. 其它觀眾進場後,看到的是關於捕魚和魚片加工的短片,隨後兩名演員平舉單手,以極慢的速度,由相反兩側入口進場,再出場。
同時演員口數數字,由一開始,以很長的間隔數到整場結束,剛好是九十一,此數字有無特別意義,導演並無說明。
二. 演員走出場後,再度爬行入場,其中一人撿起舞台上的Hello Kitty磁鐵。
三. 而後演員坐到舞台旁的箱子上,投影分段打出馬、機車、汽車,演員作駕駛姿勢。
四. 舞台投影改為數段”Funny Video” ,內容是一些顛覆常理的事件,例如,羚羊為躲獅子,跑太快而撞到樹之類的事,演員大笑。
五. 第三名著黑衣的演員拿一可平開的箱子,置於舞台中央,裡面裝著紙鈔大小的白紙(很明顯借代金錢)。第三名演員離場。
六. 兩名演員,一人拿鋤頭,一人拿鏟子,從地上把白紙裝到另一箱子中。
七. 第三名演員把地上箱子與剩下的紙帶走後,二名演員至舞台中央。一名從箱子中逐一拿出白紙,往另一演員身上各處拍,此演員一碰到白紙就大笑。同時舞台上投影各式商標。
八. 演員動作一致,移到道具區。坐在左右椅子上,打卡,拿有數字的積木(標示一到六),站到椅子上,把積木放到由燈桿上降下來的架子上。重覆以上動作到積木放完,一名演員最後在積木上放Hello Kitty的磁鐵;另一名演員放上信用卡。
九. 演員坐回椅子後,再放”Funny Video”,演員大笑後,本戲結束。

在進場前,前台人員數次提醒觀眾,要先閱讀節目單,創作群的前言。節目單上寫的,是創作者們的概念-他們在反對什麼。在看完戲後,我自己有個疑問是,若當初前台沒叫我先讀過節目單,而我就進場看戲,我能否理解這戲想表達什麼?
以同樣是創作者的角度來說,我認為,節目單只是輔助,創作者對戲的意念,應當要能透過戲本身來傳達,而非透過節目單。這種請觀眾先看完節目單,再進場看戲的作法,會讓人覺得,創作者自己就缺乏對作品的自信。要反什麼,難道不能讓觀眾在戲中感覺到?

海上旅館的演出,根據導演的說法,每個演員的動作秒數與舞台各設計的秒數,皆經過精密設計。但當創作群希望以這樣的方式來呈現當代生活中,人類去感情,以物質導向的生活時,創作群,尤其是導演自己,已經被他們選擇的數字綁死,而斷絕了與觀眾的交流。在看戲時,我相信不會有人帶著碼表進劇場看戲,觀眾根本不會感覺到演出有沒有經過精密計算。故觀眾感受到的是,緩慢、重覆而毫無意義的演出。演員從頭到尾只有數字聲跟笑聲,緩慢的行動也由於剔除敘事性,大多只靠投影片或道具來賦予意義,表演也因而沒有厚度。同時在畫面的處理上,節奏過於緩慢,重複也過多,這雖是導演刻意的手法,但用得過於浮濫,以致缺乏張力,無法帶動觀者情緒。

又本劇不斷強調疏離與理性。但就連布雷希特這運用疏離效果的大師,自己也說,所謂的真正的疏離是需要與認同交互作用的。但海上旅館卻不讓觀眾起任何認同作用,觀眾看著演員的演出,就算可以知道他們想呈現什麼,但演員跟觀眾之間,卻沒有關連性,這種過度強調疏離的創作,無形之中,也剝奪了觀眾思考的動力。再者,主劇想要強調的主題-資本社會消費文化的冷酷,我想觀眾(尤其是會特地去小劇場的觀眾,往往多是有在接觸藝術的觀眾)早已從各式的管道了解到此一現象,單單呈現此一現象,而少了導演的觀點時,沒有明講為什麼要反對時,此作品就已沒有任何說服力可言。

在戲結束後,觀眾中有個小孩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令人訝異的是,因為一個小時的壓抑,他這一聲嘆息,對大多的觀眾來說,變成了一種comic relief,頓時全場充滿笑聲(當然,基於禮節,笑聲自然不會太大)。本劇的戲劇張力,竟是由一個意外的聲音所引起,我想,這應該能帶給創作者一些反省。

現今的小劇場,或多或少仍脫不了80年代那種顛覆體制的習氣。只是現在若要追尋80年代的腳步走的話,有一點應該要注意的是,現在要反對的東西到底明不明確,又是為了什麼要反對;還肴要表達自己的反對的手法到底高不高明。劇場當然可以成為一種傳達思想、反映現實的媒介,不過,不會有觀眾花錢買票進場,是希望聽人說教,或是看冷漠的社會的再現,創作者要表達自己想法時,仍不應忘記,觀眾想看的是精彩的戲。

台長: aleswang
人氣(2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觀戲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觀戲心得--人民公敵
此分類上一篇:觀戲心得--射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