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8 18:15:19| 人氣86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筆記】論文寫作的格式之「規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論文寫作要能做到「簡單」,實際上可是一點也不簡單。

****

來了法國,寫了第一篇論文,那時候請了位法國朋友幫我看論文,改文法,問了她個問題:「文獻回顧的法文怎麼寫?」

「什麼?」我的朋友這樣問?「文獻回顧啦!」我再說了一次。

「那是做什麼用的?」她又問。

「就是對文獻做回顧啊!Literature review!」我自已都覺得我在說廢話,就只是將詞分開來重組,哪叫解釋。因為我根本沒想到過,這個詞是需要解釋的,於是就只是再附上英文。

「法文論文寫作裡,沒有這種東西。」我的朋友聽得懂中文,當然英文也不差,於是我怪怪的廢話解釋法,她竟然就聽懂了。但現在換成是我不懂了,怎麼會有一種狀況,寫論文不用做文獻回顧的。

****
來法好幾年了,我才慢慢懂得法國人的思維,我只說是「慢慢的」,就像是新生的小孩,「慢慢」地學會語言。我自忖現在大概,對法國的了解,就像是到了五歲小朋友對語言的掌握一樣。

這是好消息,至少五歲的小孩,已經可以與外界溝通了,懂得一些規矩。不過,壞消息是,之前的那篇論文,讓我覺得好像就是在二歲的時候,跟了爸媽出席了場晚會,然後要在那場晚會裡,不只得要不吵不鬧,而且,雖然可能被允許講話有發音不準的特權,但仍然得要跟所有的叔伯嬸嬸阿姨寒喧問暖,懂得進退一樣。

是的,這情真的出現過,而且這個情景出現的時刻,正是我在法國的DEA論文口試,當然我還是不懂得很多的規矩,就像二歲的小孩,那懂得什麼進退。被修理得很慘,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血淚斑斑。

是的,在台灣我可也寫完了論文出國的,論文還是以口試委員們認為超高的分數過關的,台法之間的論文格式,不會差得那麼離譜吧!!是的,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大,但我得說,在口試、寫論文的過程,自已真像是個二歲的小孩,忘了台灣時寫論文的規矩不說,法國寫作的規矩也還沒學會---就說「邯鄲學步」也可以---那就像是魚兒離開了水,一下子透在空氣中,會不知道怎樣呼吸一樣的慌亂。魚離開了水,才會意識到水的存在與意義,而我也才了解,原來過去在台灣寫論文,原來是有它的規矩的,太過自然地適應那個環境,沒有想過那些規矩的意義與目的。

規矩,論文的規矩,不只是方便於學界的溝通,而且它提供了新進者一個依循的道路,不會像是不小心出了水的魚兒,不知道如何呼吸的慌張,來面對不同的世界,終而窒息致死。

寫作論文是教導怎樣理解這個世界,提出一個視野與解釋方法,證明特定命題的訓練。然而,這個世界是那麼的大,怎樣不會一下子,像是將一個有廣場恐懼症的人,丟在撒哈拉沙漠一樣,就需要先在這位廣場恐懼症的患者身上,加上些框架,好讓他不會太慌亂。

於是,論文要問,「問題意識是什麼?」、「採了什麼方法論?」……一步一步來,慢慢地,找到一條路……也許,有一天,面對這個世界,我們不再恐懼、慌張,可以拆下這些框架,但我想那不是現在。




註:圖是畢卡索(1881-1973)的畫作,【夢】。我一直到很晚,才能慢慢欣賞畢氏的畫作,很晚很晚。我還記得有一次,那時候還在台灣唸碩士,有次在某個教授的研究室裡,我們在討論的是台灣的研究方法,教授說了句:「每個人的研究方法,實際上展現的,就是他自已的生命情調。我的東西,也許有點浪漫主義,有的人是印象派,有的是現實主義。很難去說那種好,那種一定不好,每個人各個在說自已的東西,以不同的筆觸。而像畢卡索的東西,我到現在還不能理解。」

「我也不能理解。」那時候我是真的不懂畢氏的藝術,為什麼有那麼高的評價。我是真的覺得他是亂畫的,沒有什麼規矩可言。漸漸漸漸,其實能體會畢氏的畫作,覺得它們很美,還是從其它領域裡回頭才知道的,才知道,畢氏的畫作,也有它們的規矩,只是他對於規矩,是那麼地自然、直覺,才知道,能「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才是高明。

昨晚作了個夢,夢到我的論文過了……真是有點逾矩。

台長: 寄居蟹
人氣(86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