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1 00:08:50| 人氣2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春季隨語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去年底開始真正去學描後,過程中就會想去畫點什麼,所以母親節的禮物就是這樣的產物~~~~~

 

雖說第二次去能高安,在因緣際會下,試著畫出第一張素描,但真正會對素描產生興趣的原因,卻是追溯到當兵的時代

 

剛好當兵的同梯本身已有在畫,有聽過他這方面的敘述,且快退伍時,新進的學弟在報到那天,就看到他只用一支原子筆再畫,感覺超厲害的,或許就這兩個原因,導致之後這樣的結果~~~~而應該也有另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或許當兵時期,那時喜歡的對象本身就是讀畫圖設計方面,也是有一點影響吧

 

所以,經過了n年的累積後,就自然而然跑去學,也不算是突然想到,只是在這n年的過程,偶爾就會想到有些事很想去做但還沒做,素描就是其中一項想做卻還沒做的事罷了~~~~~~

 

 

~~~~~~~~~~~~~~~~~~~~~~~~~~~~~~~~~~~~~~~~~~~~~~~~~~~~~~~~

 

不知不覺,今年就這樣過了三分之一去了,每一週都過著幾乎差不多的生活,感覺好像高中生似的,但所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比起高中生強迫式的學習,要好上太多了

 

這時,就有一種感觸,30歲之前,命運算是際遇的安排,是被動的,而30歲之後,則是自己的抉擇,命運算是掌握在自己當下的想法上~~~~

 

30歲上下算是大致的抓法,因為從出生開始到30歲這段期間,老實說,連自己想什麼要什麼,應該都是受家庭觀念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去做事和思考,所以這階段應該還不算是真正的獨立思考

 

而真正的在決定自己的人生,是在30歲之後,因為已經大概了解整個社會環境的狀況,也知道自己整體的定位和立場,會比較有方向,會有人生要怎麼規劃怎麼走的階段~~~~~而其最大的差異在於,比較對自己想做什麼或正做什麼,不會像以前出社會時那麼迷惑了

 

這樣的概念,算是出自於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話的延申應用,至少說,目前所決定要去做的事,一定要好好想過,然後再好好去做,不能再三心二意、猶豫不決,不然什麼都成不了

 

而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只有自己心裡有底,且可能要過一段時間後才有辦法判斷,別人已經很難再幫自己決定什麼,所以最後結果就要自己負責,因為人生就是不能重來,就是這麼現實,時間過了就是沒了,結果就是結果

 

至少,今年的三分之一,走的是無話可說,只想好好繼續保持下去,因為知道自己的決定,必須用這樣的日子來走,才有機會完成,這就如種樹一般,不給個幾年細心照顧,當它還沒法自立自強前,斷了就是白搭,那幹嘛一開始就不要做就好了,且如果是種花的話,那還不用這麼久,種樹的話,不久也不行

 

只是這樣的做法,親友團未必會認同,因為他們認為他們過的人生才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是他們難以想像的方式,就很難接受,尤其種樹並無法很快看到成果,就會覺得你在做啥,浪費寶貴的時間

 

其實心裡很明白,如果走他們方式的人生,就是他們當下目前的成果,而這樣的結果比比皆是,雖然不是不好,只是自己覺得這樣太少太少了,應該可以擁有更多才對,他們的人生,可以成為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有時候,看起來是當下的取捨沒錯,但如果以人的一生來看,反而只是順序的調換而已,覺得當下最重要的先做就是了,而這取決於價值觀上,且很難一言難盡,就連有些話或想法可以對誰講,都是一種緣份,所以,一定要讓對方能認同嗎?也不定要,自己知道在幹嘛就好~~~~~

 

而當能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這就是你未來的命運,一旦確定就不要改,因為人生沒有三心二意的東做一下西想一下,還能成事的事,假如你是要種樹而不是種花的話!

 

本以為人生,好像就是目前所看到的罷了,就像每個人都看在同一片森林,感覺都不差多,只是角度可能不同而已,那這樣還是覺得差不多啊,社會不就像每天電視報導的感覺那樣罷了

 

但如果能把自己的視野,觀察到更深入的地方,就會發現會有許多的不同,就如去了解森林中的每一棵樹木一樣,且還會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就算看的是同一棵樹,還會得到不同的東西來,這也算是從素描中所體會到的感覺吧

 

所以,如果已經覺得每天好像都過的差不多,日復一日,都沒什麼差別的話,那就可能代表說,內心是停滯的狀態,今年和十年後的感覺,可能也沒什麼差了,只是變老了罷了

 

 

雖說,隨著時間的過去,好像自然就會有更多新的體悟,但以最近的感覺比較多一點,像同事和室友的狀況也是如此:

 

最近,的確又算是換了另一位新同事,因之前的同事因家裡的因素不得不離開,但喬一喬之後,變成他星期六還可以來做,而新的同事則是剛好只能做一到五,所以目前的安排,剛好就這樣取得維妙的平衡點

 

自農曆年前那位同事走了之後,後面再來的,程度就好太多了,該做的事都會做,也不用講太多,什麼睡過頭沒來遲到等誇張的問題也沒發生過,就等於說本來就沒這種問題了,可見之前的同事實在是有夠誇張的,所以到現在還是對他的作為印象深刻

 

印象深刻到,最近看網路新聞時,看到一篇說男醫生和年輕護士交往,但卻和另一名女醫生跑到國外登記結婚,最後東窗事發,卻說兩個都要,而原因是當醫生的工作壓力太大,還要他們接受他,看到這樣的敘述,就直覺想到那位同事了,因為處事的感覺一模一樣,真的屬於自私自利型的,就算當下的確騙你,還能大言不慚,也是有正當理由,所以只能說,世上還真的什麼人都有,但以他們自己的立場,說不定覺得自己才是大好人呢,別人才是自私自利~~~~~~一直覺得特別的是,他們真的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也知道自己這樣做的確造成別人的困擾和不便,但他們就像明知故犯的樣子,就是繼續給你麻煩下去,這到底是怎樣的心態呢?這個我到現在還是無法想通,因為他們應該不會覺得自己是自私自利吧?還是說只要給自己一個理由,就可以通每個人,所以每個人都該了解他這樣做的苦衷,他們也是不得已的,也是一位受害者?呃~~~~~還是無法理解~~~~~

 

室友方面,從店長往上調最後又回到店長的位置,感覺好像有安份一點了,這可能是有所比較的關係吧,因為如果沒做過別的工作,就不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好在那,就一直抱怨、放大那些本來就會有的小事,而經過了一圈,又能調回原來的位置,一樣還是會面對那些問題,但就比較能接受的樣子

 

所以,繞一圈的結果也是好的,不然那份工作會是沒有問題的呢?只差在自己怎麼面對罷了

 

不過,生活的壞習慣,依舊改不了,這就不想管了,反正真的是好自為之,畢竟能做的就這麼多,又不是他媽

 

一個小習慣和一個小動作,它所造成的蝴蝶效應就是怎麼恐怖,只是知道歸知道,能不能應用還是個問題,明明問題很大,但說不定他覺得自己很細心了,那還能怎樣?

 

前一陣子,室友和另一室友為一小事爭論,由於身處旁觀,所以可以享有第三者角度的感受

 

另一室友當天請他隔天要幫忙倒垃圾,但他都不答話也不理人,所以另一室友就不爽,

他們為此爭論了起來

 

他是認為另一室友都威脅他,而另一室友則是認為問他事情,都不甩人,所以就這樣

 

但其實,自己是看到更深層的東西,也算是自己的猜測,因為像倒垃圾這種事,他是從不會主動去倒的,所以幾乎都是我和另一室友在倒而已,也可能因此另一室友覺得他都沒倒過,這次才想叫他去倒吧

 

另者,垃圾的產出,的確也幾乎都是另一室友的占快八成,而他則是認為他幾乎都沒在丟垃圾在家裡,那幹嘛幫你們倒

 

再加上他們有同事心結,工作不順時,會怨恨另一室友為何介紹他做這個工作,把他害慘,更可能當天心情又不好,如果是工作上的,更會對另一室友不滿,所以就不想理他,因此,發生這件事,結果就是另一室友威脅他

 

這種種因素還真是很複雜,但表面上不出來而已,只是他會覺得另一室友在威脅他,卻不覺得自己那裡有問題

 

而最根本的因素,且還真的很小,就只是愛計較垃圾都不是自己丟的,幹嘛我幫大家倒的心態,也就是說,不願意為大家付出罷了

 

雖說,我也會抱怨另一室友垃圾產出機,但滿了有空還是會拿去倒,才不會完全都不倒那麼誇張,和這個願不願意為公付出,就決定了會不會發生這種事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則是,那種跟你講話卻不答話的態度,真的很沒禮貌~~~~~~就這兩個因素才是自己所認為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什麼他威脅我的結果,因為他自己這樣搞,遇到另一室友的處理,是用威脅的,但別人同樣面對這樣的狀況,說不定是用罵的,或是用打的,不然就是報復等方式,而這些只不過是因人而異的結果罷了

 

重點在於問卻不答為主因的壞習慣,及間接因素:不是自己的事就不管的想法所造成的結果,如果第一個主因能改掉,說不定別人還不會怎麼不爽,而第二個因素,雖說不算大壞,但其間接的影響也很大,不改是自己的事,只是比較沒好印象沒人緣罷了,改了幫助也很大

 

有些缺點真的會害人一生,有些則無所謂,像那垃圾產出很多,算缺點嗎?雖會讓人抱怨一下,但還無損整個人的感覺,但問卻都不理人,馬上影響人之間的關係,而願不願意付出,則是更深遠無形的影響

 

有些是一項缺點就影響很大,有些缺點則可能要配合其他的缺點就會有幾何的效果在,所以不得不重視

 

在此得到兩個結果:

人要怎麼去修正缺點?自己認為當下所要做的每一步驟每一點,都要練習考慮到前因後果的習慣,然後一直嘗試改變,當變成反應時,自然就會改掉了

 

而另一想法是,別人在怎樣對你時,先想想自己那裡沒做好,因為別人只是因你的作為,會因遇到的人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罷了,但根本原因在那裡?先想想自己

 

而最後一個想法,的確因他們的事件,而能深深體會,也更知道自己的確還有許多問題還要去修正~~~~~

 

 

 

台長: 隨風
人氣(21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生活日誌 |
此分類下一篇:2011夏日雜語
此分類上一篇:冬末隨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