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3 21:21:50| 人氣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Yes!我們都愛林志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新偶像的誕生,背後其實是一個新社會的出現!
新「林志玲魅力」到底是什麼?她與過往的「蕭薔魅力」有何不同?

一直到兩個禮拜前,我才「知道」林志玲!兩週前,台大的一門「知識社會學」課堂上,我們的小鬍子教授第一次提及林志玲,立即引發了課堂上一場小騷動,因為恩師不只表現出孺慕之情,還想請她到台大演講哩。騷動是正常的--在傳統的價值觀裡,以美色取勝、物質主義濃厚的「女模特兒業」,和知識導向、以精神意識之超越為標竿的「學術圈」,可說色彩對立、涇渭分明;再者,雖說「卡哇伊女星」向來是學生圈裡的hit話題,卻也是他們勉力迴避於老師偵測電波外的「幼稚證據」,如今教授居然「率先發難」,當然立刻拉近了師生距離。

‧ 是「林志玲魅力」,也是「pro林志玲社會」?

我的好奇則比較「商業」,如果連皓首窮經的教授都能被林志玲吸引,那她所具有的魅力必定超乎「美貌」和「身材」等的基本特質,我們不由好奇:新「林志玲魅力」到底是什麼;她與過往的「蕭薔魅力」有何不同?再者,一位能快速捲起「注意力千堆雪」的明星不也是一面鏡子嗎,透過鏡子的拆解,我們當可由它的反射光譜而一探台灣社會的「集體心靈」風貌,聰明人當知:社會學裡的「集體心靈」不也就是經濟學中的「市場」概念;在市場千變萬化的今天,如果一個明星能折射出它的瞬間紋理、愛憎喜惡,我們當然該精密考究、好好把握(譬如:來規劃一種「林志玲型產品」)。

什麼是「林志玲魅力」,或者台灣是哪一種的「pro林志玲社會」,我們可試著由幾個角度來拆解:新女人、新身體、新明星。

林志玲當然是漂亮女生,但她的漂亮顯然還承載著新社會對新女人的最新期許。除了大眼、對稱式的東方五官、174公分的西式身高,我還在兩週的資料狩獵中,發覺她雖土生土長(台北東門國小畢業),但卻是個典型小留學生,這使她擁有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和「西洋美術史」的雙學位,而且特別喜愛旅行。當「多倫多大學」和這兩個學位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報導和專訪中,反映了幾乎所有媒體都對「全球化」、「知識」、「藝術」這三個概念同時匯聚在一個女孩身上的「不尋常關注」。如果說她和蕭薔的社會印象(social image)有所不同,那就是林志玲不只是個「事業成功、又漂亮」的女人,她更是一個「英語流利、見多識廣」,而且擁有「現代知識力」的女性(因此於國際場合「毫不怯場」),這不僅在傳統女性圈中稀有,恐怕連一般男性也少有。

‧ 林志玲呼應了社會期待的「新女人」形象?

細部一點看,「經濟學」和「西洋美術史」都是台灣社會潛意識中認為最具「價值感」的知識,但別忘了,這兩者也是傳統觀念裡最「互斥」的知識,「經濟學」講究數理、精準和抽象思惟,帶著濃厚的現實主義性格,「西洋美術史」則無可避免蘊含著浪漫、美感、超越實用的精神性,林志玲能優遊理性和感性、實際和夢想等極端間,那麼她的能力必定更強悍、更新穎。再者,更別忘了「經濟學」、「西洋美術史」和「美女」也是傳統經驗世界中互斥的,但僅有30歲的林志玲卻能體現於一身,如果再加上「旅行家」這一個「新鮮知識採集者」的曖昧討好身分(從馬可波羅以降,西方社會對「旅行家」就有一種好感,視為「進步推動者」、「文化接軌者」,台灣也不例外),她就自然擁有了「英雄化」(應該說是「英雌化」吧?)的條件。我們因此可以說:林志玲呼應了社會期待的新女人定義:美貌+全球化精英的「整合知識力」。

光只有身家譜世,「林志玲魅力」的旋風力道仍欠三分。在當代關切身體(body)的社會中,一個明星的社會人格往往必須透過「身體」的社交活動,來不斷「證成」(justify)她或他的內在人格(所以美國總統在大衛營打Golf的活動,一直是白宮大事)。身為模特兒,林志玲機會當然不缺,但我們可以看見她比一般女模特兒更「豪放」地展示身體,由傳統眼光看來,露胸或露肚的表演帶有情色暗示,但她似乎並不忌諱,反而藉由抬頭挺胸、自信昂然、高度輕鬆、眼珠直瞪鏡頭的表演,顛覆掉男性偷窺的征服心理,反向地建立女模特兒的主體性。在我諮詢過的許多同學、攝影記者、行銷人、企業主的意見裡,林志玲「身體語言」所展現的「氣質型霸氣」,始終是她最令女性著迷,也是讓男性備覺好感的關鍵理由。

‧ 林志玲會成為「台灣的奧黛莉赫本」? .

在新聞人物潮起潮落的時代(陳由豪?還有人記得他嗎?)中,偶像要成為各行各業心中的千萬人迷,還需要各種「戲劇事件」(episode)來獲得更深刻的認同或崇拜。在事件中,偶像以她(或他)「新鮮」(fresh)的知性與感性來解決危機、處理困局、昇華挫敗、調侃成功,對比著平凡又困頓的觀眾們同理心,她(或他)們往往能用超越性、令人驚奇的自在,博得觀眾對其「真誠」、「視野」、「睿智」、「溫暖」……等非功利性、哲學化人格的信仰,過往的世界女性人物中,賈桂琳甘迺迪、奧黛莉赫本、黛安娜王妃……,無一不有著此類「創新抉擇」的動人故事。林志玲讓人砰然一擊的故事還不夠多,但是她接受電視專訪,提及7年初戀情人時不禁心痛落淚,卻足足感動了不少迷歌迷姐,〈林志玲潸然淚下〉的新聞,在專訪隔日紛紛衝上各網站點閱率的榜首,當然,這個故事不能和賈桂琳處理總統丈夫遇刺、還缺憾於天地的「雍容式憂傷」相比,但她直面困境、真誠感動卻又毫不自傷,也流露出台灣女性少有的豁達(尤其在動輒「自殺」、「殉情」、「1/2殉情」當道的今日),我私自猜想:也許就是這則新聞,才使得我們那位同時開「愛情社會學」的教授,「眼睛一亮」地注意到林志玲。

林志玲能否成為「台灣的奧黛莉赫本」(她自承最心儀的偶像),還得看這位台灣大眼女孩往後處理人間際遇的表現,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林志玲現象」已經預示了台灣社會價值體系的世代交替,台灣的「集體心靈」(或「市場」)對新自我、新人格、新英雄,有著更豪邁(這個字眼不一定限用於男性吧)、也更美麗的嚮往!

那--什麼是「林志玲型」產品,你有點子了嗎?

台長: No people
人氣(1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