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7 21:29:41| 人氣1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技術加規模,建立堅強後防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市還不到一年,建興以黑馬之姿,打敗之前呼聲甚高,同時也是建興最佳拍檔的聯發科技,奪得今年台灣科技100強的榜首,建興突起,再次證明了台灣的必勝絕殺技……


採訪‧撰文= 盧諭緯

6月中,光寶集團宣布集團四合一,以進行資源整合,在法人說明會中,除了合併效益到底有多大的疑問外,更有不少人關心「為何建興不在這樁合併案?」
「因為建興目前在二類股,在合併上比較麻煩,」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回應。
然而,包括許多法人都私下指出,建興是光寶現階段重要的金雞母,當然不能合併,以免稀釋了獲利空間。

比較光寶集團各公司表現,建興的股東權益報酬率達37%,不僅遠超過第二名源興的19%,在全部百強258家樣本中,排名第8,投資報酬率也高達205%,是台灣百強的第5名,建興的實力,顯而易見。

百家爭鳴中突起
從建興的業務項目看,做光碟機組裝,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1994年,就有明碁、宏科、英群,而1995年當光碟機進入4倍速及6倍速時代,包括精英、英業達、台達等公司,在此時相繼投入,後來又吸引了如廣宇、長谷、華碩、大騰等公司,市場一片熱鬧,源興也在1996年,決定加入戰場。

做顯示器到光碟機,轉折頗大,原本是源興顯示器部門副總,後為建興總經理廖學福回憶,當時雖然很多人投入,但真正賺錢的卻很少,源興的總經理溫生台,還因此研究了半年,結果發現,光碟機的方向對、市場大,沒有理由不賺錢,雖然源興本身尚未有足夠的技術與資源,但既然看到了機會,就不應該放棄,源興找來了一批出身工研院光電所的團隊,從10倍速產品切入,果真一舉打響了名號,但因為源興本業的虧損,掩蓋了光碟機的成績,為了有更廣的發展空間,1999年光碟機部門正式從源興獨立。

從源興到建興,成功來自於徹底掌握台灣的競爭優勢,而且夠專心。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光電產業分析師林彥成分析,台灣代工產業最重要的一條生存法則便是:美日丟出成本無法負擔的產品,台灣業者以單一產品方式承接,把量衝到最大,以經濟規模為基礎,再提供附加價值,建立起領先地位。
建興的成長,就是循著這樣的軌跡,承接日本廠商的市場,只做桌上型電腦用的光碟機,然後成為台灣第一大。

規模加技術的優勢
1997年低價電腦的盛行,造成產業版圖大移動,因為電腦價格的下滑,使得光碟機發展的關鍵,由技術轉變為成本,日本業者習慣的少量高價玩法,被擅長量大低價的台灣業者所取代,廖學福頗有感慨地表示,以前的進入障礙是日本、「現在的對手是台灣同業,」他指出,台灣產業特色之一就是同質性高,容易走到殺價搶單的局面,所以大家常常比的是誰的氣長,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業界一直在衝經濟規模。

「單月出貨量100萬台已成了產業競爭的基本門檻,」大華證券研究發展部經理李東機指出。目前每月出貨量接近300萬台的建興,已經具備基本的競爭架式。
有工廠經驗的人都知道,一旦規模夠大,就會面臨物料控制的挑戰,特別是以組裝為核心的代工業者,要管理的物料多如牛毛,控制不好,呆料存貨的問題,將會侵蝕營運的績效,為了減少庫存問題,建興回頭要求研發單位,在設計上僅量簡單化、標準化,再配合光寶整體的ERP系統,才能將規模的優勢完全發揮。
然而,單就規模,建興其實沒有佔到太多的便宜,「真正勝出的關鍵,在技術,」建興總經理廖學福比較。

將光碟機拆開,裡面有3個主要的關鍵零組件:負責接收光學訊號的讀取頭、推動碟片轉動的主軸馬達,以及控制讀寫頭訊號,以便傳輸資料跟電腦溝通的晶片組,這還不包括齒輪、轉軸、機殼等其他零組件,比起電腦內部單純資料傳輸,牽涉到動態機械原理的光碟機,更需要克服在高速轉動下的避震、雜音等問題,因為震度太大,資料將無法讀取,也容易造成整體機構的損傷。

「光碟機絕不是把零件買回來裝在一起這麼簡單,」廖學福不諱言,當年第一個研發出10倍速的產品,設計過程中,就因為震度問題,模具重開了3、4次。
他指出,現今建興領先的地方,就是能夠針對不同的零件特性,將功能參數調整到最佳的狀態,「這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自主技術。」

追著速度跑
配合客戶需求,準確掌握新產品推出速度,是建興成功的另一原因。

自1994年2倍速光碟機起,4讀取速度一路飆升至目前的56倍速,幾乎是每兩季就更新一代,再加上規格從早期的CD-ROM、到CD-RW、DVD-ROM、及還在規格戰的可重複讀寫DVD,光碟機發展的速度,不亞於半導體界18個月的摩爾定律,甚至還更快,「每天都像在打仗賽跑,深怕明天就被人家追過去,」廖學福停頓了一會,「時常晚上都睡不好。」

因為擁有自主技術,加上又有聯發科技的支援,降低了供貨穩定度或是成本的風險,使得建興可以早期就參與客戶產品的規劃,目前建興主力客戶包括康柏、新力及戴爾等品牌電腦。「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從客戶那學習。」還在源興時期的建興,就曾派員到IBM學習相關技術,建立起不錯的互動。

廖學福記得1999年初,就在準備鬆一口氣,好好過個農曆年時,一通電話從美國打回台灣,說客戶對樣本不滿意,緊急要求廖學福飛美國,顧不得農曆年的到來,廖學福帶著幾位工程師,即刻飛往美國,就地解決問題,他們的誠意,也感動了客戶,原本可能沒希望的訂單,就這麼拿到了。

然而,作為國內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光碟機廠,建興的未來也不是沒有隱憂,「光碟機的發展,還是以個人電腦為主軸,個人電腦不好,光碟機的發展也會有限,」大華證券李東機觀察。

「產業大環境的確如此,但光碟機的技術仍有升級的空間,」廖學福說,像是筆記型電腦用的超薄性(Slim)光碟機,或是還在規格之爭的可讀寫DVD,都是建興發揮的地方。

然而,包括以主機板起家,新近宣布將投入中低價位光碟機的微星,還有廣達支持下的廣明,都來勢洶洶,原本的二線大廠,也因威盛介入晶片組市場,有了更多選擇,後勢也不弱,市場再次進入大戰期,對此,廖學福表示,「我們將全力搶攻市佔率。」

不過,廖學福也承認,建興已經看到發展的臨界點,「以碟機技術為核心的數位家電部門,將會是建興的新嘗試,」他沉吟了好一會,才謹慎回答關於建興未來發展的問題,至於品牌與代工的抉擇,廖學福緩緩地表示,「這正是我們最近正在思考的問題。」
驚滔駭浪中拿下第一名的建興,正在成長的喜悅與苦澀中,探索更美好的未來。


台長: No people
人氣(1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