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21 13:57:43| 人氣1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見樹又見林---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完這本書,我真的有一種很深的體悟,彷彿像是找到一通往社會學的大門。那是前所未有的踏實感,也是一種深深的感觸。
首先就是,感覺到以前的社會學課本的確是可以應用的。之前讀社會學,很像一門理論而非實用,現在卻發現真的可以對於社會有幫助,就算是小小的實踐,卻也可以是發自內心的善念。還有,在社會學學到的這些專有名詞,總覺得是無法應用。現在卻慶幸曾經讀過社會學課本而了解這些名詞的意義,不僅沒有以看熱鬧的心情閱讀此書,還可以更專注更反省自己讀的紮不紮實,增加對社會學的認識及興趣。
第二,這本書的結構感非常的好。它從一個概括的印象開始講起,從人與社會,社會如何影響人、人又如何影響社會以及人與社會中的關係,而其中的交流管道又是什麼。進一步又說到人是怎麼樣的,以及社會體系對於社會事件的影響。最後,教導我們如何入門實踐社會學。這樣的架構讓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社會學的真實內容又不嫌贅述,卻仍然很清楚的了解到了社會學的用處。
第三,內容清晰又精媲。尤其是很多與生活相關的例子讓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作者想傳達什麼思想給我們,而不會用很高深的專有名詞來顯示自己的專業,讓大家摸不著頭緒。尤其是在解釋人與社會的關係上,作者沒有用什麼抽象的感覺來描述,反而用最容易了解的樹和林一語道破社會學的關係法則。
以上只是我對於這本書表面的膚淺見解。至於書中內容,我現在才要來一筆一筆的闡述。
「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這是封面所寫一段話。沒錯,社會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社會的行為動向。社會是不可能完美的,所以我們才需要尋找一種近乎完美而又可以實行的辦法。
這本書幾乎都是在描述社會學的理論以及實例。對於讓人與社會聯結的關係更是琢墨很多,像是文化及價值與身份,作者就用了很多例子來說明。
而讀這本書最關鍵的一句話就是:「必須了解樹跟樹的關係,才能明白森林之所以可以成為森林的原因。」我們總是會把社會事件看成個人的問題,然而,他不只是一個人的問題,她是整個體系裡發生了問題。如果我們看成一個人的問題,那就陷入了個人主義,這是社會學家常犯的毛病,也是一個影響決策者重要的關鍵。如果思考錯了便很容易偏差掉了事情的主軸,所以在了解社會學時這便成為非常重要的一段話。
本書還有講到社會並非個人加乘的結果,而是人們們透過關係產生的連結。個人的行動不代表全體,全體的表現也不全然是個人的行為。就如同作者說的,他沒有種族主義但不代表美國人沒有,而美國人有種族主義也並不表示他就一定有,但是不管如何,他還是身處在這樣的社會體系裡。
就像台灣這次捐助南亞的行動。我們捐助了全球第八名,有人很洋洋得意說為台灣增加了國際知名度,這好像是台灣人捐錢就是為了增加知名度一樣。但是還是很多人並沒有這樣想,只是想要救助那些人。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沒有這麼想的人們卻還是身處在這樣的體系中。
每個團體中都有例外分子,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在那個團體裡。很多人都想脫離自己文化,但是沒有人是真的可以完全脫離的,你被文化拖著走,就算跑這無人島上你還是會想要照著原本的生活這樣過。
就像有一個遊戲,主角們在空難事件掉落在無人島,而遊戲的目的就是要做出逃生工具回到家。中間的過程當然就是主角們拼命的作出一些工具,像是爐灶、紡織機。為什麼即使跑到無人島上還是想做出這些器具而不是別的呢?這就是因為這些文化觀念已深植心中了!
這個遊戲當然就只是遊戲,卻可以說明我們社會裡的文化價值觀念。想當然,文化對於我們的社會有多重要。文化是可以使大家循著一種規範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也是人定的。就像印度的牛,就是先人怕大家在荒年把牛給吃了以後沒辦法種田,所以才想把牛當聖獸,免於後人飢荒的災難。還有錢,古人把貝殼當錢,但現在卻什麼也不是,這就是價值觀的轉變,當然也是因為覺得貝殼太氾濫,所以才取消。所以說,人常常自己創造了很多規範,過了些年又覺得不適當要改進,社會學也因此而生。
最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人們總是挑阻力最小的路走。」這句話的意思讓我們知道我們身處的環境裡有很多人是被環境逼著走而不是主導地位的人。不管是做什麼事情,我們總是懼怕世人異議的眼光,就像是同性戀,明明在一起卻又不敢公佈,連在同事面前聊天都要很小心,這點我覺得講華語真的很幸運,因為她和他的讀音都是一樣的,所以並不用連用字都要小心翼翼。
還有就像這次林小妹妹的事件中,那個住院醫生怕被社會責難而說謊,這就是因為挑了他阻力最小的路走。他怕被吊銷執照,所以他說謊。不過這件事也說明了醫療體系的不足與輕蔑的態度,還有醫生會怕不好治的病人。醫生會不想就病人也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單純因為懶惰罷了。醫生醫死人常常會被家屬告,所以醫生為求自保,太麻煩或太困難的案子就比較傾向不接,不為自己找麻煩。這是否也是屬於一種錯誤的常態呢?這當然也是社會學探討的問題。
我想實踐社會學,就是從身邊的事情學習起。剛好現在爆發了一些事情值得我們醒思,趁這個機會可以好好反省這個社會。還有,台灣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那並不是不好但是有時候會太盲目,就是一頭熱!就像這次捐款,就是會一窩蜂的跑去捐,反而變成愛心其次,跟隨潮流比較重要的感覺。
這樣對於社會也有不好的影響,我不是說捐錢是不好的事,但是資源分配也是很重要的。台灣也有很多窮苦病人,只是沒有被報導出來而已,大家就不會想去捐錢給那些人,這也是台灣人很大的問題,說穿了就是太重視名聲。很多人的心態是沒有名氣的事件捐錢也沒人知道,那不是很可惜。並不是說所有人,而是有些人,在這個社會體系的人們的常態。當然常態並不等於個人,個人亦不等於社會。
最後,我覺得這本書給我的啟示太大了!而且感覺到本書是值得一讀在讀的好書。每次讀都有更深的啟示,讓我愛不釋手。看完這本書讓我發了一個宏願,一定要拯救這千千萬萬的同胞,雖然這只是大話,但是如果有心的話一定可以去完成的!就算只能拯救少數被發現的人們,但一點一點累積起來卻也是力量很大的!就想紅十字會和慈濟功德會,雖然每個人只是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回響卻是很大的。所以,真的很希望自己可以學以致用,實踐社會學。

台長:
人氣(1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