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使用聲帶容易聲帶長繭,一位35歲幼兒園老師蕭小姐確診聲帶長繭,聲音常沙啞,甚至有時發不出聲音,她接受嗓音復健,說話方式調整為「前置共鳴」,1個月後不再「失聲」,彰化醫院語言治療師顏婧縈提醒民眾,可從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適時補充水分、不要大聲吼叫及運動提升肺活量等4方法,從日常生活保護聲帶。
顏婧縈表示,聲帶長繭常發生在特定職業的人,如老師、攤販、業務員、導遊等,其主要症狀為聲音沙啞,說話吃力,發聲困難,講話時間越久,嗓音就越疲勞;在醫療上可以手術或服類固醇改善,但即使手術移除聲帶繭,若說話發聲方式沒改變,也有可能復發,她分享一位市場攤販,生活就是靠著嘶吼聲聚人氣,一再疲累聲帶,動完手術不到1年就復發。
蕭小姐從事幼兒園老師7年,她說,講述故事、陪伴孩童唱跳、戶外遊戲、管理小朋友都是她的生活日常,一整天下來,需要不停的講話,有時又必須提高音量壓過孩子的吵鬧聲,2個多月前開始,她常常聲音沙啞,甚至發不出聲音,也常感覺喉嚨非常疼痛,她服用八仙果、澎大海,喉糖、枇杷膏,沒有太大的改善,就醫確診為聲帶長繭。
本文來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1024002521-26041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