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6 12:30:03| 人氣1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名: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作者:保羅‧科賀

會看這本書無非是因為之前先看了作者的另一著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覺得很精采,但這本看了卻覺得懵懂也感受不深,
只覺得書中仍不乏幾句精彩的句子外,其實真的沒有什麼特別能引發共鳴的地方。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的東西,不管是落葉、蟲屍或鳥羽,
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床。假若我能將我的心撕成碎片,投入湍急的流水之中,
那麼,我的痛苦與渴望就能了結,而我,終能將一切遺忘。』

這段是我覺得句子優美的地方也是作者於書中的開場白。

『提筆之因---試著想將悲傷轉成期待,將孤獨化為回憶,這樣,
當訴說完自己的故事之後,我就能將它沉入琵卓河底,
這是那位給我庇護之所的女人教我的法子。正如某位聖者曾說,
只有那時,河水會將筆下的火花湮滅。』

這段則是作者透過書中的女主人翁所寫下的提筆之因,
為什麼人會想將過往做成紀錄?
是為了老了之後有跡可尋所預留的伏筆?還是為了不想將美好的過往給遺忘?
然而,這不就又與開場白矛盾了嗎?
女主角不正是因為傷心才希冀痛苦與渴望能化為石頭沉落琵卓河底的嗎?
既然想遺忘又為何作成了紀錄呢?這不是兩相矛盾嗎?

反問自己何以喜歡將所閱讀過的書籍試著做成簡單的摘要紀錄,
一是想讓未來的自己去檢視過往的自己,二是想逼問自己到底從書中看到了什麼?
是否只是單純地看過,其實都是有看沒有懂!
三或者是潛意識裡存在著想跟時間賽跑的不甘心態在作祟,因為輸的一定是我,
但每次的紀錄總覺得可以從稍縱即逝的光陰中捕捉些什麼?
日子總不會如船過水無痕般地都不留下什麼吧?這樣會很令人傷感!
而每當發心力抗時間之流而試著紀錄些什麼時,
就彷彿神話中的【薛西弗斯】推石上山不斷地與命運對抗,
捕捉到了那【點】精神就覺得自己在當下也是瞬間偉大的!
有人就對這則聚人推石上山的神話給出了這番的論點:
『推石上山而又最終失敗是命限,是外在必然的限制,限制著你不能成功,
但這不重要,人主體自己建立了一種命運,一種新的價值觀,深深相信這價值,
並把這價值高舉於命限之上,你便是快樂的,成功的。
實際上是否能推石上山並不重要,重要是這一刻的信念及過程。』
覺得自己就頗能感受這番說法的。


就略記一點偶發的心得罷囉,畢竟這本書真的沒令我很喜歡。


台長: ~~萍水相逢~~
人氣(1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生死書叢似蠹魚 |
此分類下一篇:借問成功真何價
此分類上一篇:生命史學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