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22 15:37:38| 人氣2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061-08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老居士 原著
曾琦雲 編譯

061[問] 近年我總為念佛不能做到一心不亂而苦惱,現在我住進了醫院,我就抓住機會免了一切應酬,不再讀書,整天念佛,動也是佛,靜也是佛,時刻不忘佛號。這樣過了一個月,心中大為輕鬆。現在每次念佛總覺得不想停口,越念越有味道,真是法喜充滿。請問這樣是否合乎佛法的要求?

061[答] 法喜充滿不論是修那種法門,都是需要的。

062[問] 念佛念到心境平靜時,常常發出至誠恭敬心,雖然在行動,但也好像在作五體投地的大禮拜。念佛貴在一心不亂,請問這種現象是否亂的現象?

062[答] 這是好現象,也是初步應存的念頭,現在暫時不要去唱高調。

063[問] 念佛時可以看著佛像或者西方嗎?還是眼睛閉著或者半閉著?

063[答] 不必拘泥,只是根據各人的情況,看那種方式最能收心,就採取那種方式。

064[問] 做完功課以後,念南無阿彌陀佛和念阿彌陀佛,那種功德大?

064[答] 念南無阿彌陀佛當然恭敬一些,念阿彌陀佛在方便的時候用。

065[問] 念佛漸漸能夠覺察心中動靜,但時有時失。淨宗成就是否靜存動無,就是心佛合一?

065[答] 念佛時能夠覺察動靜,在佛法裏面叫做寂而能照,失念就是不寂即不照。靜存動無,當然是好現象,但向更深一層來說,還是妄念罷了。

066[問] 就寢後,有時思潮起伏,難以入睡,只有念佛最為理想,不知是否可以念?

066[答] 只宜默念。

067[問] 念佛的姿勢必須恭敬,有跪念和坐念等方式。但我作為一個軍人,在軍隊中使用坐念的方式,別人就會感到奇怪。即使不使別人知道我在念佛,但我坐的姿勢與平常不同,也會發覺。如果保持平常姿勢,就難以使心境專一。如果躺著念佛,就沒有這些顧慮,心境也比較平靜,但又恐怕不恭敬。請問有什麼方便的辦法嗎?

067[答] 淨宗功課行住坐臥都可以實行,你到外面找個地方,按時散步念佛也可以。

068[問] 近四個月來,我對念佛忽然感興趣,除了做買賣以外,就專心念佛。現在連書本我也懶得看了,認為多看書不如多念佛,因此我不想專心讀書,而想專心念佛。這樣是否可行,還是二者都要看重?

068[答] 念佛和看書同時進行最好,修行要行解相應,行即是實踐,解即是理解,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既要有實踐,又要懂理論,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實踐必須與理論相結合。果然沒有時間,只要信願不退,單念佛也可以。一心念佛,信願不退,即合道妙,即是行解相應。凡夫念佛,不達一心,容易退心,所以必須多看書,以增強信心。世有所謂愚夫愚婦念佛,並不識字,一心念佛,同樣往生。此實際是有大善根因緣,雖不識字,卻能一心念佛,無分別心,即達一心不亂,怎麼能不往生呢?但世上這樣的愚夫愚婦又真正有多少呢?所以,末法時代不看經聽經,欲得解脫,無有是處。

069[問] 念佛功德無量,不念出聲,只在心中默念,是否和出聲功德相同?另外一個問題是,今天的人念佛可以往生西方,那麼佛陀之所以成佛念誰呢?如果誰也不念,那麼他又是怎麼成佛的?

069[答] 念佛沒有出聲不出聲的分別。佛度眾生,有無量法門,念佛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法。居士所說的「誰也不念」,叫做「無念三昧」,正是佛法,但一般人做不到。念佛念到最高境界,也是「誰也不念」的「無念三昧」境界。這個「誰」就是「一切」的意思。

070[問] 常常聽說念佛人著魔,心裏很生疑惑,難道佛不加持嗎?

070[答] 魔由自心生,這一定是念不如法,或者是心不清淨。有了這兩個原因,就與佛產生了隔離,佛怎麼還能加持呢?但是見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然消滅,不能為害。以後功夫反而更進一層,所謂不受魔難,難以成佛啊!

071[問] 信佛的人,時常要有慈悲心,沒有時間靜修,觀像默念,是否能夠成就?

071[答] 行住坐臥默念一句佛號,淨念相繼,就會成就。

072[問] 念佛是高聲好,還是低聲好?

072[答] 高聲治昏沈,低聲治散亂,各有好處。做功課時,可以靈活選用,不必拘泥。

073[問] 我們佛教徒,在念佛時往往不能記住念了多少數目,用什麼方法能夠確定?

073[答] 拿念珠計數念佛。

074[問] 念佛已經念到心念心聽的程度,可以在念佛時再增加觀想西方三聖嗎?

074[答] 果然能夠做到心念心聽,就已經漸漸專一了,何必還要另開爐灶呢?愚人念佛,不太老實,總想要發現什麼新方法。一心念佛,莫換題目。

075[問] 念佛是否一定要用佛珠,佛珠的用意是什麼?

075[答] 可用可不用,佛珠就是用來計數的。

076[問] 在專心念佛,不知為什麼雜念突然出現,有什麼好辦法清除嗎?

076[答] 這是功夫問題,只要按照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印於心的辦法,持之以恒,自然有雲開月現的日子。

077[問] 念佛時感覺心酸想哭,不知是什麼緣故?

077[答] 這是心誠的表現,所謂感激流涕啊!

078[問] 平時念佛必須一心稱念佛號,才能感應道交。如果臨終的時候,六神無主,雖然能夠念佛,但做不到專一,是否有礙往生?

078[答] 平素果然念佛得力,臨終自然能夠作主。雖然做不到專一,但只要不失正念,就不會阻礙往生。

079[問] 平素精神散亂,不能安定,默念佛號,又起妄想,請問有什麼好辦法嗎?

079[答] 念佛必須是從心發起,口出佛號,耳聽佛聲,如此周而復始,清清楚楚,久而久之,思想就能集中到一處了。

080[問] 唐朝大詩人白樂天寫的淨土頌中說:「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這三個「達」字應該怎樣解釋?

080[答] 「達」就是通達的意思,達人就是心胸學問,一切都很開明的人。

台長: 自如
人氣(2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學佛問答 |
此分類下一篇: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081-100
此分類上一篇: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041-6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