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樹直
畫作:沖本秀
譯者:涂翠花
出版社:尖端
我不是個用功的愛酒人,書念得不夠多,生字地名背得不夠多,酒也喝得不夠多,只憑著舌頭一條和亂七八糟的想像力,也在酒鄉裡自得其樂直到如今。要我上台講品種產地年份,我是一個字兒蹦不出來,但要在喝酒時找到一些味覺和嗅覺的記憶與聯想,這我就可得要吹個牛皮了。
我原本是不打算寫「神之雫」的感想的,因為講到葡萄酒,能人志士眾多,輪不上我,但是在看了第三集後,我改變了想法,原因是一場精采的酒食搭配的鬥法,讓我常有的「無力感」得到了抒發。(所以這篇心得純粹針對第三集#19~#25篇:p)
無力感是什麼?無力感是長久以來葡萄酒在台灣的「價格」、酒商們的行銷訴求形成許多人的飲酒習性,使得葡萄酒被孤立成只適單獨品飲的寂寞食物,如果講到什麼酒可以搭什麼菜,受盡蠱毒洗腦的我們就會先天認定「酒不怎麼樣」。介紹文字裡用盡心思去描述酒的味道,偶然才會看到「搭配」的建議,至於為什麼某瓶酒可以搭配某種菜?會做這樣說明的又更少了。
辦了十幾次的品酒會,才突然有了這些領悟,原來我們受到這些行銷轟炸的影響這麼深!如果我們是辦紅白酒香檳初探的課程,很快就會滿額,但如果是波爾多勃艮地、粉紅香檳這種課,來的人就明顯減少,來的人還會再三確認「我沒有研究、我不懂酒,可以來嗎?」
我們這麼說吧,如果今天辦的是中式白酒品酒會,五七年五八年五九年白金龍加東引陳年二鍋頭,還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跑出來?
是不是因為這樣,台灣葡萄酒的市場才一直開不了呢?因為那種知識上不如人的感覺,讓大家一講到葡萄酒就有一種「被迫害妄想」,喝啤酒開了就灌,喝紅白酒卻要花上好一陣子將所有儀式巡行一次,誰都擔心一個失神就讓整瓶酒付諸東流還遭白眼,誰都擔心自己的拙口笨舌分不出酒的好壞,誰都擔心被當成盤子被敲竹槓,誰都怕被人當成拿紅酒乾杯的庄腳俗。於是乎,比較「簡單」的酒就比較好賣,有誰會在乎今年的台啤和去年的台啤味道那裡不同呢?誰會去考證今年的高梁長得好不好呢?沒有那麼多學問和選擇,好像反而更有助於飲酒作樂的「本質」,反而更多人喝。
講到這裡,我並不是要反對葡萄酒知識的繁複,事實上,台灣人喝法國葡萄酒,比起許多在地的法國人,都喝得更廣泛而專精,更了解法國葡萄酒,但法國人怎麼喝?一頓飯不能沒有酒,一天就至少喝一次二次,每天試酒,今天試隆河配燉肉,明天拿雷絲玲配海鮮,一天實戰一回,成為「實用」的知識,而我們並不是如此,因為少喝、酒貴,大家就小心翼翼,使勁兒念書背生字舌頭抽筋也要念出法文的原音,當成一種高深的學問,其實說穿了,都是環境所致。
酒是在不斷的嘗試中才能得著自己的意見品評,誰不是從第一瓶酒開始喝呢?只是喝葡萄酒的心理壓力排拒了太多了的在門外觀望的人,在門內嚐過美妙滋味的人的「高深」評語又更是加深了「恐懼感」,飲酒的單純初衷,常被自己嚇自己的冷汗澆熄了。
我覺得,就像書中在介紹酒食的搭配一樣,很好的搭配叫做marriage,單只酒一瓶,了不起是個林志玲,有酒有菜,才叫恩愛纏綿生死相許。我們應當記得酒的另一個平易近人的風貌是在和與食物的作用中才能展現,飲酒的初衷,至少有一部份是在單純甚至於近似於遊樂的品嚐上,無關價格品種酒莊分數,這份單純,是進入酒中美好的簡單路徑,簡單而且直接探觸酒和自我的連結,不是把parker的話當聖經。踩進這一步,所謂的價格品種酒莊分數才有品酒人自我切身的意義和覺悟。
講到這個,想到自己有個每天拎著葡萄酒配午飯的朋友,對於葡萄酒,他不常掉些書包給我聽,反而是常說些酒的食物交互產生的美妙滋味,就算不念法文探酒莊學品酒,每天行禮如儀也可以喝出一己之大學問,不亦樂乎?好比書中二位主角的對比:神神咲雫固然從小在味覺上有很多的訓練,品酒時也只是去打開所有的感官去投入在酒的本質中,而另一位主角遠峰一青,全然的專家典型,知識數據經驗無一不備,但品酒時也是純以感官來了解,多次的盲飲比試場景,可以猜測作者想傳達的心意:回歸酒的本質,才能享受酒的美好。
這套書除了故事好看,書末附錄也很精采,無論是漫畫還附錄,作者都試著用一些最淺白的方式引領讀者進入葡萄酒的世界中。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看漫畫看很多不如買瓶酒來試試,不是嗎?
另外這套漫著的故事原作也該好好介紹一番:亞樹直的本名是樹林伸,是電視劇 HERO 劇本原作。在漫畫故事創作使用的筆名有:安童夕馬 (感應少年EIJI)、青樹佑夜(閃靈二人組)、天樹征丸(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偵探學園Q、遙控刑警REMOTE)、有森丈時(猴王五九)、伊賀大晃、亞樹直(心理醫生楷恭介、神之雫、心靈X檔案)。在被採訪時裡會使用「亞樹直」的名字。很多作品都被動畫化和編成電視劇。我這個輕量漫畫迷,上面的作品竟然有六部都看過,他實在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取材自日文版wikipedia)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