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6 08:06:37| 人氣4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修行也談情^_^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行也談情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情眾生」,既是存活在這世界裡的一員,我們誰也逃脫不了「情」字的牽絆,父母、兒女、師徒、異性、同性…不一而致,無論多麼有修為的人士,總有他她相尅的對象,也許對多數人是不再放情,但一旦遇到和他她較投緣的人時,總不免有幾多思量。

佛經裡有云:「視一切眾生如慈母」,這就是一種有情的呈現,無論是富貴貧賤、凡夫俗子,是人總有人的情緣,真能修到太上忘情,也還是沒有跳出情的圈子,差別在於:忘其所不敢不忘,忘其所不能不忘而已。

自有人類以來,自有生命的存在,所有以文字記載的文獻,無論是經典、文學、經濟、史學、筆記小說…都是一部部五花八門的人類史,也可說是一部部千奇百怪的情史記錄,史學家們就曾說過:「一部人類史就是一部血淚史」,既是用血淚交熾成的歷史,總在情字裡飄盪…。

由此可知,任何宗教的教主乃至仙佛神主,至到蠢動微生物,都是有情來續衍,所謂:「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這是萬古不移的名言,仙佛神主,有仙佛神主的情,蠢動微生,也有蠢動微生的情,而忠臣、孝子、節婦、義士、文學、藝術家、詩人學者、田婦村夫…都是情有獨鍾,情有所寄,因此構成了一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錦繡圖,所以這一句「一切有情眾生」,便是一卷無上密語,無上慧學了。

有情而能解脫,即為仙佛,有情為情所累,即是凡夫。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捨棄極為崇高的王位而出家當和尚,就是志在普渡眾生,既使窮盡未來時空邊際,還是要「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願種智」這真是多情之至,更是大情種性,而孔子一生「棲棲遑遑,如喪家之犬」,明知無法挽回劫運,依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就是多情而不惜負累啊,再看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流下了點點殷紅的鮮血,仍無絲毫怨天尤人的憤懣,這樣的酷刑乃是為世人贖罪,這也是至情的表徵,而道教的老子故作無情態,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騎了一頭青牛,西出函谷關,蒼涼獨步走向流沙,寄跡天涯不知所終,這樣情境恐不免是「明朝匹馬相思處、知隔千山與萬水」的情懷吧。

有一和尚在其案頭擺了一部「紅樓夢」,有人看見了,甚為驚怪又訝異的詢問:
「和尚也喜歡這個啊?」和尚從容的答道:
「老僧憑此入道。」這部紅遍古今中外的紅學,就是最好的情字註解,卻也是人生無常最真實的寫照,原應嘆惜其實是這部情學紅樓的另一化名,多愁的林妹妹看到落花就傷懷的吟詩: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她是如此多愁,由落花引伸出自己悲涼的身世,卻也是多情之種,才能見花而吟嘆啊…。

修行也談情嗎?談,君不見:「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佛教般若著作之一「楞嚴經」有云:「純想即飛,純情即種」以及「生因識有,滅從色除」,這就是有情眾生最好的說明了,悟性高的人,是把紅樓夢當一部悟道的書,不為情累,而悟性低的人,卻當它是一部風月寶鑑,為情所困,難怪作者要如此云: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5,1,06

圖:院前日出景,每天的景緻都不同…









台長: Shian
人氣(4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