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5 20:05:00|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葉劍木專欄之運動日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3.09.29)

最近,亞洲盃男籃賽,打的火熱,討論的更火熱,其中,中華對上大陸的比賽,有人說中華隊創了新紀錄,諷刺一點的言論說,本屆中華隊在歷史上將名留青史,但本文不是要討論中華隊的功過得失,而是要跟大家聊聊在運動訓練中,性質與記載歷史相似的「運動日記」。

相信很多讀者在唸小學時都有「日記」這項寒暑假作業,而在軍隊中的役男,每星期也都有「莒光作文簿」這項例行性的「任務」,不過,也有很多人將寫日記當作自己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功課或任務,但不管妳寫日記是主動或是被逼的,也不管是亂寫或是真正記錄自己心情的,不可否認,每當翻閱過往的日記時,思緒及畫面都被拉到好久以前的那個時候,也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當初的喜怒哀樂憂傷悲,感情豐富一點的人,還會久久不能自己,而如果有讀者是屬於比較認真一點的人,或是不想亂寫的人,複習日記其實會給目前的自己帶來一些啟發或是開導,讓接下來的人生走得好一點(當然,前提是日記的內容不是悲觀或副面的),如此看來,日記似乎有著鑑往知來的功能。但是,日記又跟運動有什麼關係?

每位選手在遇到低潮時,都想早日脫困,但常常會百思不得其解該如何走出低潮,這時有些教練會說:「不要想太多,看到球就打。」,或是說:「要再多練!要進行特訓!每天加練二百顆。」,還是:「休息一下,放個假吧!」,要不然就是:「去找錄影帶,看看以前的姿勢。」總之,克服低潮會因教練及選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一位選手要有好的成績,不單單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要配合選手本身的情緒、身體狀況、心理素質等,或是外在的氣溫、風向、場地、裁判、運動組織的支持等,總之,冠軍或金牌是需要多方面的人事物配合,以此類推,要陷入低潮其實也是不容易的,也是需要很多因素的「配合」,這樣聽起來似乎很可笑,但卻又不可否認。

在歐美已有一些運動教練提出「寫日記」的方法,幫助選手克服低潮、突破目前的瓶頸或是將之應用在平常的訓練及比賽中。這些教練會要求選手養成寫「訓練日記」(或是「比賽日記」)的習慣,但日記的內容卻又不能讓選手恣意發揮,不著邊際,還是要包含一些必要的項目,舉例來說,


一、訓練或比賽的日期、時間、場地、氣候。
二、訓練或比賽的內容,如:「…訓練前,花三十分鐘作慢跑操場3圈、動態及靜態熱身運動,但收操時因為下雨所以只在室內作靜態的拉筋…」、「…今天先游一百公尺的蝶式,之後交替二百公尺的混合四式練習,然後教練要求練習跳水一小時…」、「…今天作三號位置的時間差攻擊練習,網上三顆球的球點是最好打的位置…」、「…今天重量訓練蹲舉時,槓鈴加到六十公斤,只能作三下…」、「…教練不斷提醒我拍面要和地面垂直,並在正、反拍間,以左手輔助右手轉換握法…」「…教練要我注意小臂揮動速度,揮拍時該咻咻有聲,再加上修正拍面,所以今天打底線兩角落的球比以前精準有力…」「……調小球時,只用手腕力量,而沒用手指力量控制,所以球的落點都集中在center…」「…今天三次打擊,二好球後,都追打三顆外角壞球(滑球),再加上想打大隻,想硬拉,身體都開了,以致於第一次打擊,擊球點掌握不好,第二及第三次打擊都揮空,結果被教練罵到臭頭,要我下一場比賽一定要用推打…」等。
三、訓練或比賽時的身體狀況,如:「…昨晚十點就寢,今早七點起床,今早練球時,體能狀況感覺比以前好很多,可能是作習沒有像上星期一樣,晚睡晚起,…」、「…自由式滑水時,手臂感覺很沒力氣,但大腿卻很有力量…」、「…左膝蓋在起跳時隱隱作痛,舊傷似乎又要復發…」、「…天氣不熱,我卻一直流汗,一小時內換了三件衣服…」「…最近練球,跳個兩下,就很喘,以前都沒發生過…」等。
四、訓練或比賽時的心理狀況,如:「…每天都能打球,真是享受…」、「…太操了,很不想練習,不想再打球了…」、「…和女朋友吵假,無法專心於比賽…」、「…壓力好大,拜託,球不要打到我這邊…」、「…觀眾好多,表演慾及求勝心大增…」等。
當然,除了這些,選手還可以寫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項目,如:訓練前的飲食、訓練時球隊的氣氛、體會的技術、怎麼受傷的、比賽的優缺點、突破記錄前的心情等,日記的內容不是虛應故事,但也不用圖文並茂,虎虎生風,下筆如神,重點在於記載實際的狀況。說實際一點,這本運動日記是在幫助選手作自我資料的統計蒐集,在幫助選手撰寫屬於自己的運動歷史,這些記錄可以是選手克服低潮的良藥,也可以是選手突破瓶頸的催化劑,因為日記中明白的寫著自己在各種狀況下的運動表現,尤其又是選手親手執筆,當選手翻閱回想起來更會體會深刻(也可能會有其他的體會),也更具體,就像前面提到的,選手會隨這本運動日記回想當初穩定、顛峰或低潮的狀況,而其中又記載在各種狀況時,各項內在及外在因素,如此,雖然造成高、低潮的原因很多,但選手卻可透過運動日記的記載,瞭解當初邁向巔峰或走入低潮的「過程」,因為沒有一位選手會突然有好的表現、突然陷入低潮或一直能維持穩定的水準,這一定是某些原因,經由時間加總起來,最後呈現出不同的運動表現,所以這是個「過程」,然而即使是天才也很難將一個月前、半年前、一年前或更久以前的事情細節記得一清二楚,但如果選手有本運動日記,那選手就可節省一些氣力去回想過去的狀況。

現今各項職業運動,都很注重資料的蒐集統計,而這些資料也往往是教練在用兵時的重要參考,同樣的道理,如果選手每天花一些時間回想訓練或比賽的過程,並作內在及外在情況的記錄,除加深訓練或比賽的印象,對成績的提昇也會有正面的幫助,選手所「損失」的,可能只是少打一點電動,少交一些網友,或是少看一些連編劇都自我承認編的劇是垃圾的連續劇。古語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不就說明運動日記的道理嗎,差別只在於這個「人」在這裏是指選手自己罷了,總而言之,不同選手,會因為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的運動結果,教練很難以能統一的方法作訓練,因此教練應該多鼓勵選手寫一本屬於自己的「參考書」,況且日積月累後,用心的選手,文筆有精進的可能,如此將連帶提升談話的能力,幫助選手擺脫「所有運動員都拙於言詞」的不實且不良標記。寫得好一點的,或許還有機會以自傳名義付梓,鼓勵後進,如此看來,運動日記功能多多,何樂不為。

而當選手有寫運動日記的習慣後,教練是不是就可以無所事事了?當然是不行,筆者建議教練可以「研讀」選手的運動日記,但不用像改考卷一樣打分數,相反的,教練應該仔細想想選手目前的狀況,可以提出建議幫助選手提昇技術、走出低潮,或是改變自己的訓練方法等等,但有些選手會害羞,不願將這樣私密的日記公諸於世,那該怎麼辦?筆者還是建議,教練該多「鼓勵」選手一起分享運動日記,或許可以改變成聊天的方式來分享,那也是很好的方法。

本文所提供的訓練方法可運用在各項運動,然而不管任何運動,相信每位球員都不想陷入低潮,也相信每位球員都想維持穩定又好的表現,筆者又要再次重複、強調一次,球員來自四面八方,每位球員都是不同的,所以訓練方法就不可能只有幾種吧,如果能以適合球員的方式來提升運動表現,這一定是台灣體育界所樂見,所以多知道一種訓練方式,對各位選手以及教練來說也算是有備無患,無損無害!

(參考資料:Jerry Lynch, 2001, Creative Coaching, Human Kinetics, IL)

Copyrighted by 葉劍木

台長: 小蔚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