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18 02:39:38| 人氣8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論)王建民四登板--棒球東西方文化差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建民第四度登板依舊表現不錯,除了幫助洋基9連勝外,自己也拚下了2連勝。上次王建民大聯盟首勝,同樣是先落後兩分,而棒子發燙的隊友們先於2局下追平比分,接下來於3局下灌進5分,不但將水手先發投手Aaron Sele K.O.外,也讓王建民吞下定心丸愈投愈好,終於拿下大聯盟首勝,當時我還在想,王建民能快速穩定投球狀況,可能跟隊友迅速追平並超前有關吧!但看完今天比賽,不但改變這種猜測,並且要對王建民的投球EQ表示敬意。

王建民第四度登板首局就丟兩分,隊友雖於3局上追回一分,但打線一直受制於Aaron Sele的曲球和變速球,無法發揮打擊威力,但王建民非但沒有急躁,卻表現沈穩專心投球,一直壓制對手至7局上才等到Bernie Williams轟出滿貫砲,才稍稍確定第二勝到手,這種表現只能印證總教練托瑞對阿民的評價:"He was great," 、"He was absolutely great.",但是筆者也發現,王建民於小聯盟時代就有「首局失分」的問題,也延續到了大聯盟。

王建民四度登板共失14分,而最近三次登板首局都有失分,首局總共失了四分,但值得玩味的是,除了第二度登板吞下首敗外,最近兩次遇上水手首局失分後,隨即又能夠穩定下來,這似乎不是用「首局失分」症狀可以說得通。

筆者賽後在MSN線上與前俊國熊、興農牛和三商虎職棒球員張建勳討論,「阿財」舉了當年興農牛洋將力拔山的例子,解開了筆者的疑惑,並且深感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大聯盟,並非每項棒球文化都適用於東方球員,台灣棒球之子挑戰大聯盟過程,還是要保留東方棒球文化的優點,這對台灣球員想立足大聯盟是有幫助的。

力拔山剛來台灣時,每次登板一開始都被對手打得很慘,隨即也都能穩定下來投得不錯,而當時總教練王俊郎發現了這現象,馬上要求力拔山於登板投球前暖身過後比賽前,要一直在休息區前與捕手傳接球,保持身體臂膀的熱度,力拔山的問題在於賽前暖身沒有熱開,這難免一開賽就容易被對方痛擊,等到投開了對方也難越雷池一步,但前面失分已造成比賽落後的壓力。

而美式棒球,先發投手賽前於牛棚裡熱身完畢後,就坐在休息區裡等待上場,不像日本或台灣職棒會在休息區外傳接球等待上場,因為老美棒球觀念裡,要將全部體力投注在場上,不要做太多不必要浪費體力的動作,野茂英雄這些日本球員,在日本職棒打球時,台灣球迷也往往能看到他們會在一旁傳接球等待上場,而到了美國後,也入境問俗乖乖在休息區等上場時間到來。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證明東西方棒球文化的不同。台灣職棒投手在牛棚裡要開始熱身準備上場前,投手往往都先跟捕手先傳接球,投了幾球手臂有點熱度後,捕手才蹲下來讓救援投手正式熱身,但是洋將們來台灣待牛棚待命時,只要投手教練下達指令,洋將們馬上拿起球要捕手蹲下來直接練投熱身,根本也跳過傳接球那段,這除了是東西棒球文化的不同外,恐怕與東西方球員身體上體質不同有關吧!

王建民連兩場於首局就失分,也有人會提出與鈴木一朗高達4成01上壘率有關(局美聯第10名),這當然是因素,但是球迷不也發現,王建民隨後都能在捕手引導下穩定下來,登板前沒有熱開當然讓對手上壘得分的關鍵囉!筆者很期待,哪天看到王建民能夠不怕「羞」,在發現自己體質不如西方球員下,「突兀」地在休息區前與備胎捕手傳接球保持手臂熱度,這舉動鐵定會吸引媒體注意,說不定會有東西文化差異的相關報導哦!

台長: 69er
人氣(8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