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6 22:03:53| 人氣1,0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論》政客性別歧視語言暴力 從不分藍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

《社論》政客性別歧視語言暴力 從不分藍綠

【時報】
  藍營立委謝龍介在政論節目中用非常粗鄙且會讓人有性聯想的用語,批評高雄市長陳菊在高雄世運前的北京行。他的遣詞用語涉及性別歧視,極為不當;即使政黨不同、政治立場不一樣,也不應該使用這樣的言語。雖然陳菊刻意地表示「不期待」,但謝龍介應當道歉;一個政治人物在公開場合使用的語言不但會讓人看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也會給社會帶來影響。
  過往也曾有多位綠營政治人物,公開使用有帶著強烈性別歧視的語言,讓一般人覺得具草根性格政治人物較多的綠營,似乎比較容易講出這類歧視性的話,謝龍介這次的脫口而出,顯示性別歧視的意識根本不分藍綠,在以男性為主的政治圈裡,不但男性政治人物會不知不覺流露出大男人主義,就連女性政治人物耳濡目染,習焉不察,竟也脫不掉這種以男性為主體的思考與說話邏輯。
  最經典的例子是,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在要求馬英九表態要不要續任黨主席時說的一段話。邱議瑩說,馬英九過去說過不選台北市長,也說過不會兼任國民黨黨主席,但最後他都做了,邱議瑩因此說:「馬英九,你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因為女人說『NO』,其實是『YES』,也就是說,每次你說『不』,其實都是『要』!」曾經指責立委李慶華罵她潑婦是性別歧視的邱議瑩,此言一出,立刻引發婦團抗議,畢竟婦女運動者經過多年的困難和努力,就是希望社會改變很多固有想法,例如認為女人是心口不一,要尊重女性表達出來的態度就是她真正的想法,以此杜絕男性強迫女性做她們不想做的事;結果,從一位女性政治人物的口中卻說出了這種話,不正強化了這種性別迷思嗎?
  另一個經典的例子,是呂秀蓮擔任副總統時的「深宮怨婦」論。做為一位婦運健將,呂秀蓮會說出這種以男性為帝王核心的話來,讓人不禁思想到,性別不平等的意識在人們心中扎的根有多深;在這個號稱男女平權的新時代裡,父權文化邊緣化女性、貶抑女性的思想,仍然縛繞著許多受過高等教育、有高社經地位的女性,她們的思維乃至於言語被挾持著卻不自覺。
  政治人物的性別歧視言論例子實在太多了,曾有社運團體統計,選舉期間,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有政治人物說出明顯帶著性別歧視的言論。
  大家不會忘記曾任教育部主任秘書的莊國榮,批評馬英九「這麼娘,不太像男人。」而馬英九自己也說過讓人笑不出來的冷笑話:「檳榔西施穿太多,讓我很失望。」國民黨立委李嘉進以三字經辱罵前青輔會主委鄭麗君;更別提前民進黨立院三寶林重謨、蔡啟芳與侯水盛多次失言,引發社會高度批判卻仍不改習慣性的性別歧視;獨派大老辜寬敏在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主席時質疑:「黨的未來可以交給一位沒有結婚的小姐嗎?」國民黨在總統大選時,文宣網路以「趕羚羊之聲」、「LP之聲」為名,肉麻又沒有趣,只是凸顯品質的低落。
  政治人物令人心生厭惡的性別歧視言論罄竹難書,謝龍介的脫口而出,其實說的是俚俗用語,言語往往源於思想,會這麼說話就是因為腦袋裡是這麼想的,常民用語中有那麼多帶有性別歧視的語言,意味著確實有很多人就是這麼想的,因為他們從小就是這麼被教育的,也因此教育部才會在《性別平等教育法》中規定國民中小學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為的就是要把街頭巷尾搖屁股花之類的言語,以及這種言語背後的社會性別不平等意識與脈絡打破、消除。不過,這一廂,學校老師拚命在教小孩要有平等的性別觀,特別是要懂得尊重女性,另一廂,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卻老是胡言亂語,不斷錯誤示範,嚴重抵消學校性別教育的效果。
  謝龍介可以不喜歡甚至於不恥陳菊在自己辦世運時去北京示好,待台北辦聽奧時又出個花招來為難台北市,他對民進黨動輒喜歡批評藍營賣台的憤怒可以理解,但出言不遜、用言語羞辱陳菊就是不對,他的言語必須受到譴責;也要提醒所有的政治人物注意,公開的談話可不是在自己家裡講悄悄話,也不是在跟自己的麻吉搏感情,做為一個公眾人物要了解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是有社會示範效果的,問政與論政,都是公開行為,有社會責任。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9/10/25

 

台長: 貝拉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