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19 09:57:58| 人氣9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劉三姐,又稱「劉三妹」,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在中國廣東、廣西乃至湖南、雲南、貴州等地均有同類故事流傳

劉三姐

劉三姐歌謠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分類 民間文學
序號 23
編號項目 I-23

劉三姐,又稱「劉三妹」,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在中國廣東廣西乃至湖南雲南貴州等地均有同類故事流傳,所以劉三姐傳說對研究中國南方社會風俗史和民間文藝學頗具參考價值。

身世

關於劉三姐(又名劉三妹)的傳說,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 歌。千里內聞歌名而來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遊戲得道。嘗往來兩粵溪峒間,諸蠻種類最繁,所過之處,咸解其言語。遇某種人, 即依某種聲音作歌。與之唱和,某種人奉之為式。嘗與白鶴鄉一少年登山而歌,粵民及傜、僮諸種人圍而觀之。男女數十百層,咸以為仙,七日夜歌聲不絕,俱化為 石。土人因祀之於陽春錦石岩。岩高三十丈許,林木叢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岩石有石磴,苔花綉蝕若鳥跡書,一石狀如曲幾,可容臥一人,黑潤有光,三妹之遺迹 也。月夕輒聞笙鶴之音。歲豐熟,則彷彿有人登岩頂而歌。三妹今稱歌仙。凡作歌者,毋論齊民與俍、瑤、僮人、山子等類,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 而錄焉,不得攜出,漸積遂至數篋,兵後,今蕩然矣。」從屈大均的記載,可知劉三姐是漢族民間傳說人物,而其歌曲不但在漢族地區流傳,且影響了周邊的少數民 族,故少數民族中流傳的劉三姐故事,來自漢族。

關於劉三姐原型身世,在其後的傳說流變中,衍生了說法頗多。據廣西縣誌記載:劉三姐原來出生在天河縣下里的藍靛村(今羅城下里鄉藍靛村),那裡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還有記載。下里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城關的多吉寺的後殿正中供奉著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遊人常在那裡對歌,(故有羅城四把好玩好耍一說),這樣的諸佛與人神共處一殿,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劇》創作組經過深入民間採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

最早創作演唱彩調劇《劉三姐》的都是羅城人,那是在1936年,羅城的「抗日救國文工團」首次創作演出了該劇,到1958年,廣西的文學藝術家(其中包括羅城的包玉堂)。

羅城有「三姐望鄉」和「秀才看榜」兩塊天然的大石,這是劉三姐故事流行以後,附會上去的。

從羅城縣城往懷群鎮方向走40多里的鄉間公路,就可以看到這兩塊大石頭。據了解,這兩塊位於懷群鎮劍江村的大石頭自古以來就豎著的,因其形象性,被 當地人起名為「三姐望鄉」和「秀山看榜」。兩塊大石所在的兩座山相對而立,大概只有200米的距離,「三姐」與「秀才」遙遙相望。 「三姐望鄉」被說成是一個女孩,背著一個背蔞,微微抬起頭,透過層層疊疊的青山,遙望著碧綠的稻田、潺潺的小溪、翠綠的修竹……與之相對的一座山上,一座 山峰似乎被劈掉形成一塊天然的崖壁,一塊大石立在一旁。從山腳下抬頭望,彷彿一位秀才站在山頭,翹首抬望,似乎在仔細的查閱自己是否「榜上有名」,秀才帽 子上絲帶被山風吹得飄然而起。

還有說法,說劉三姐的故事發生在「那莫圩」,劇中對人物的進行較大的修改。莫老爺是開明的領袖,被人們尊稱為「莫都佬」;他的兒子莫海仁是一個紈絝 子弟,作惡多端,為害一方,多次加害劉三姐,最後莫都佬與其斷絕父子關係;阿牛哥是一個孤兒,被莫府的教書先生所收養,改名為「張偉望」,他發奮讀書,成 為秀才;神秘人物馮子安是故事發展的一個關鍵,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訪學士」,實際上他是一名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最後他把劉三姐的事迹稟報給皇帝,皇帝下聖旨封劉三姐為「歌仙」,並為劉三姐建了一座牌坊。這些說法都是劉三姐傳說流行後逐漸附會產生的。

藝術表演

進入現代,劉三姐的故事被排演成歌舞劇電影等形式,其中電影《劉三姐》深受中國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喜愛。2004年張藝謀又導演出《印象·劉三姐》的大型實景音樂劇,由於投資過億,引起的關注已超過了藝術本身。

台長: kk
人氣(9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