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6 11:58:25| 人氣2,71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靈故鄉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年幼家貧,父母無法提供學習課外才藝之資糧,外在環境不如現今多元,交通不便,只能到處借書當休閒,古龍、卧龍生、金庸等當代武俠大師的小說,我全没錯過,瓊瑤的愛情小說一本没少,中國與世界文學名著更是不能不讀的課外書。只需一試定江山的聯考,巧遇九年國教,一馬當先成了國中第一屆,没錢補習,反使我有更多時間閱讀。

懶散的我到了高中,依然没感受到升學壓力,或許是受了王尚義的影響(野鴿子的黃昏),接觸了西方哲學:存在主義、理性主義及經驗主義、唯心、唯物論的洗禮。年輕、簡單的家庭背景,我没法瞭解深奧的西方哲學精華,卻被理想主義、虛無主義影響,活在矛盾不解中。最後,我選擇了自然科學,果然,二氧化碳加水在光合作用下轉化為糖的自然科學簡單多了,再難的三角函數、數學公式也比「人生」這個大哉問好瞭解,丟掉難以消化的各種主義,快樂的進了農學院,無憂的和稻作、花草蟲鳥、土壤、細胞菌類共處,過著寫意的農村生活!

看電影是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娛樂活動,連續劇是專屬家庭主婦的節目,我只偶而選些知識性高的電視節目觀賞,每一場戲看過、感動過後,都只把戲當成自我藉戲紓發情緒的時刻!就業成家後,生活中紛至沓來的忙碌,我根本没時間沈浸在憂傷,不自覺的成了務實主義者,我不需要看戲紓發情緒!

時間會改變人的容顏,環境會改變人的心性,大長今第四次在台重播時,終於打破不看連續劇的禁忌與娘共戲,也接受了日劇、大陸劇。韓劇除了歷史劇外,一般係以勵志、生活劇為主,「我叫金三順」、「我的女孩」、「加油金順」等,詼諧雋永的對白,讓我和母親共處時間有比較輕鬆的時刻,無心的我也成了抱電視的家庭主婦。受韓劇與日劇潛移默化的影響,以鞠躬禮取代揮手與人道別,我成了更有禮儀的人,才驚覺無形間被洗腦的力道!感受到韓國政府為提昇人民素質「寓教於戲」的影響力無遠弗界!

自幼庭訓及就學期間囫圇吞棗受到康德「行善絶對不可以有目的」,「任何愛都不該有條件」絶對的倫理學,及孔子儒學的教育更使我養成了「信守承諾」、「不撒謊」的習性,我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人人平等」、「民主」、「天賦人權」與「人皆可以成佛」這些崇高的境界。使我在選擇戲劇時,總以溫馨勵志為主,對於勾心鬥角,相互陷害的戲,卻之不恭!

然而韓劇、日劇、港劇或是大陸劇的歷史劇卻再再彰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劣人性,為了活下去不得不交換條件「合縱連橫」、「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最後兩強廝殺,為了穩住權勢,以嚴刑峻罰管理,如秦始皇、燕山君、為了活命掌權反其道而行之武則天、文定皇后等,編劇根據部分的歷史紀載,以穿鑿附會、加油添醋的方式重新詮釋歷史,有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心狠手辣」的殺戮,也有難逃命運,更烘托人性複雜度。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在資訊氾濫隨手可查的e世代,反而更無法可考,我總是可以找到完全不同立場的說法,但完全没有能力辨真偽。

人生的經驗法則告訴我,真相在不同立場、不同價值觀的俾官野史中,早已煙消雲散。我已經從信守黑白之間仍有多層次的灰,進展到人世間没有絶對是非對錯,天堂與地獄之隔只在轉念間!懷疑、妒忌的人性因子在挑撥、離間、分化、威逼利誘下背叛者多,經的起考驗的「信任」實屬鳳毛麟角!

我不是聰明人,只是個會考試且因自幼嚴父的管教而具奴性的孩子,雖然幼時看了那麼多的書和戲劇,總覺是個案、特例。年過五十,面對複雜急遽變化的世界,受盡挫折,才了悟曾經不愛也無法接受人性黑暗面的戲,只是反映人性的另一面。我不能、也不可能接受溫暖光明的戲、躲避描述人性黑暗戲,只憑傻勁、努力追求真善美就可以改變人性。

古今中外,戲劇總是繞著人性的多變性,發展出不同的劇情。或許是因為政治因素,被迫移民至台灣,單純家庭背景,我没法在年輕時,認真的面對人性的惡質面,待我年長,終於由「見上是山,見水是水」,再走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好像没甚成長,但走過的生命歷程,使我能感受到人性複雜度與更謙卑的面對生命!

開啟智慧是邁向老年必備的靈藥,莊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換個角度欣賞生命,快樂必得,個案無法複製,歷史卻不斷的以相同的步調循環著!我學著過更簡單的生活。當我無意間,聽到有人論及葉金川署長在WHA受嗆時的淚水,及強硬的態度與他宣佈退出國民黨內台北市長初選時的淚水,覺得他進步良多時,我卻以為他是個重情義之人,受自家人攻擊時,內心的傷痛遠比受敵人傷害難過。歷史和戲曲故事中,均不斷的揭示「最大的敵人不在敵營,而在自家」,同樣的我也認為「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無法安定的心」,宗教的好處就在於信仰所產生的力量。

對任何宗教我都保持無上的敬意,就像認同教育是國之本,然而面對宗教引發的戰爭,面對教育也成政爭工具時,我分不出宗教界裏的騙子和我執者,而一般善良百姓信奉宗教卻無心被宗教所蒙蔽時,我踏不進任何一個道場。父執輩無法因久居台灣而能享受「日久他鄉變故鄉」的溫柔,在我自以為台灣就是我的故鄉,卻無法被省藉情結者認同時,心中的淚水何能向他人道?

我曾後悔年輕時未出國留學,當個不帶情感的「異鄉人」,但也因我頑固的居住在我熱愛的土地上,才能使我有機會流淚品味複雜的人性。在向老邁進的步履,才能下定決心,自我修練,安定我紛亂的心,願我能安心的接受老化,在不認同外省人的台灣中,找到屬我心靈的故鄉,我依然堅信人無分貴賤,只有人品之高下,相信理想的人,一定不會只有我,雖然没有道場的加持,但「吾道不孤」也是我的信念,無論我居處於何,都不受與我價值相異者之影響,心靈安定時,那才是我真正的故鄉!我努力著邁向心靈故鄉!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文學創作」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老魚兒
人氣(2,719)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生活隨想 |
此分類下一篇:八卦離婚
此分類上一篇:行在台北

無腸公子
台灣的移民不管先來後到其實都是孤兒,只不過先來者是被父母家庭拋棄,後到者則是拋棄父母家庭。他們的棄與被棄都是不得已的,當盜匪侵門踏戶,父母無力抵擋,只有看著家園被佔被毀,兒女被奪;或是不願被凌虐,兒女只有出亡逃命。可悲的是這棄與被棄本是ㄧ家人,本該同舟一命,和衷共濟,不料這新組的小家庭之間卻發生差異與隔閡。更難堪的是產生了嚴重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有些人竟然認同殖民主子,認賊作父;而有些人也忘了避秦的初衷,當秦依然是秦,卻與他們唱和。雖然血濃與水,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但唯有植基於自由民主之上,才能獲致真正的和平,和平也才可大可久。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此乃移栖遷徙,客家人頗富智慧而豁達的觀念,堅韌硬頸的精神。朋友歷經抗日國共的戰亂,由大陸而台灣,半世紀過去將近一甲子,最後選擇了太平洋彼岸為終老之處,最近有篇半自傳的回顧,充滿血淚\\\與家國之愛,引用白居易的詩句如此說道:「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又說:「身心安處是故土,豈限長安與洛陽」,是ㄧ種去國懷鄉的自我解嘲也好,自我安慰也好,甚或是充分體會了蘇東坡那種「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一種人生況味,或也是對心靈故鄉的獲得了真正的開悟。

白詩我以為也是心靈故鄉的最佳詮釋。
2009-06-29 12:37:59
版主回應
一、「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白詩或任何可以使人心靈平靜的人事物就是『好』!就看尊者和什麼樣的事物合也!

二、「唯有植基於自由民主之上,才能獲致真正的和平,和平也才可大可久」,這點我不太認同,二千多年前的柏拉圖,針對各種政治提出的見解有對有錯,但他說以自由平等為原則的民主政體,結果完全喪失了穩定性與價值感之評,您不覺得現今民主政體正是如是嗎?
2010-02-18 12:23:31
無腸公子
常常嚮往禮運大同篇的世界,那畢竟是烏托邦。人類自私的天性讓這世界紛擾不安,永無寧日,所以我不會天真的期待世界大同似的和平,雖然我經常如此祈禱。

有爭權有奪利,有結黨有營私,我們都要容忍都要接受,但必須服膺在民主的前提之下,也就是天下為公,以選票以民意來解決紛爭,決定勝負,如此是分是合是統是獨,就可以和平不流血的方式進行。一個社會不可能沒有異議,讓少數人發聲,有機會努力去說服去形成多數,但務請透過選票決定,如此便不再有戰爭不再有革命,我希冀的和平就此而已。至於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只是個理想罷了。

至於如何防止民粹似的民主以及許多流弊,是我們大家應該努力的課題。畢竟民主不是可以在實驗室裡做出來的。
2009-06-30 13:06:39
版主回應
您果然常保赤子之心,而我已老朽!
2009-07-01 13:58: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