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3 01:32:00| 人氣2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帝國與21世紀的"革命" 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帝國與21世紀的"革命" 下

曠新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0世紀是歷史的脫序和混沌。隨著20世紀的結束,20世紀意義上的東方"重新回歸主流文明",也就是說,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重新回到殖民主義的邏輯和秩序。於是,在全球化和殖民主義的意識形態支配之下,"寧贈友邦,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和簽訂賣國條約重新成爲東方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用一位"中國近代史專家"的話說, "一百多年來中國都在尋求國際化,清朝割地賠款也是國際化"。而以西亞原教旨主義的石油酋長國家爲代表的買辦階級則成爲了東方"先進文化"和"生産力"的代表。

曾經爲西方勝利而歡呼的福山,不無尷尬地發現,美國和歐洲盟國之間已經在伊拉克戰爭和愈演愈烈的爭吵中産生了深深的裂痕,美國媒體提出了"老歐洲"的概念。有人甚至認爲"西方"這一概念將會因爲伊拉克戰爭的爆發而消失。當"西方"概念發生分裂,也就是美國和歐洲發生分裂的時候,說明歐洲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歷史性的蛻變。1492年開始的現代世界歷史是歐洲向全世界進行殖民擴張的歷史,歐洲的艦隊遠涉重洋,歐洲殖民者奔走於世界各地,19世紀歐洲的全球殖民擴張和征服達到頂峰。20世紀是歐洲命運的轉折,它在兩次世界大戰和非殖民化運動中衰落下去了。20世紀下半葉,歐洲已經退回到歷史的深處,不再是擴張和破壞的力量,而是和平和穩定的力量。歐洲的統一和歐盟的建立,顯示歐洲越來越意識到了歐洲新的歷史命運,也標誌著歐洲野蠻的擴張主義歷史的結束。與此同時,美國則繼承了"老歐洲"的歷史使命。一方面美國已經取代歐洲越來越成爲一種解體和摧毀舊秩序的激進力量,另一方面歐洲逐漸淡出"歷史"。經過漫長劇烈、殘酷痛苦的民族戰爭與階級鬥爭,歐洲已經轉化了19世紀資本主義的野蠻性和侵略性。歐洲這種傳統的侵略擴張的角色今天已經由美國所取代和扮演。相對於美國來說,歐洲已經轉變成爲了一種理性和文明的力量。

因此,政治意義上的"老歐洲"恰恰是文明意義上的"新歐洲"。美國政治學者羅伯特·卡甘在《政策評論》上寫道,不要再假裝美國與歐洲仍是盟友,冷戰結束後,他們已開始擁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對伊問題上的分裂不過是其開始。卡甘借用了福山的概念,他說歐洲已處於歷史的終結,它向往和平、穩定的生活狀態,傳統的實力政治形態已讓位於平等協商,超國家組織逐漸取代了獨立國家,但美國卻仍處於歷史的進程之中,它需要運用傳統的權力政治(軍事)去對付伊拉克與基地組織。

歐洲和美國的衝突既是利益的衝突,也是文明的衝突。歐洲和美國有著不同的歷史,歐洲從19世紀以來已經積累了深厚的反抗資本主義的歷史土壤。儘管在美國新自由主義的衝擊下,歐洲工人長期的階級鬥爭和各種社會運動所形成的保護性組織和力量也分崩離析和喪城失地,但是歐洲漫長的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已經融入到了歐洲文明之中,使歐洲內部産生了不同於美國的抵抗資本主義野蠻的抗體。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巨大劇烈的死亡和破壞已經深深印進歐洲大陸的歷史記憶之中。

我們既不能夠把西方看作鐵板一塊,同時也不應該誇張美國和歐洲之間的"裂痕"。作爲與"東方"的歷史和利益相對抗的"西方"將依然長期存在,並不會因爲西方內部的分歧而消失。西方和東方的矛盾主導了世界的基本結構和秩序,西方內部的分歧不過是枝葉。西方在對世界秩序的主導中有著基本的共同的利益。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這三個英語國家結成了最緊密的侵略軸心,成爲現實世界秩序的一種最激進的破壞力量,它們在美國新保守主義政治想象力的率領下大膽地改寫世界地圖。

伊拉克戰爭是美國2002年制定的"先發制人"戰略的一次試驗。如果伊拉克戰爭如願以償地"速戰速決",那麽伊拉克戰爭無疑將樹立一個普遍的模式,用來改造美國所謂的"流氓國家",意味著美國可以以其大膽的新帝國主義想象力隨心所欲地來規劃和整理全球,輕易地清掃美國戰略意志的一切障礙。用喬姆斯基的話來說,伊拉克僅僅只是一個試點。如果伊拉克沒有被輕易征服,那麽,相反美國將暫時被重新"打回"到聯合國的框架和秩序裏。但是,除非美國遭到徹底慘敗,不然,帝國化及其擴張侵略的趨勢是難以阻遏的。

美國"先發制人"的戰略並不是始於伊拉克戰爭。喬姆斯基指出,1963年,甘乃迪政府資深外交事務顧問狄恩·艾奇遜在美國國際法學會發表講演時就曾經爲攻擊古巴辯護說,當美國對它在世界的地位、名譽與權威的挑戰回應時,不存在什麽合法性的問題。(《伊拉克戰爭只是一個試點--印度前線訪問喬姆斯基錄》,《印度前線》2003年4月2日)然而,它只有當另一個帝國--蘇聯帝國崩潰以後,才真正具有了實力依據。也因此,新保守主義才有機會把它表述成爲堂而皇之的國家政策。

有人指出,《聯邦党人文集》第十篇早已經爲帝國奠定了基礎:"共和政府能比民主政府管轄更爲衆多的公共場所和更爲遼闊的國土"。建立在十三塊殖民地基礎上的美國,它一直把不斷拓邊作爲自己的民族事業。在某種意義上,它的邊界是沒有限制的。

在伊拉克戰爭的血與火中,"美麗的帝國"已經應運而生。伊拉克的戰火燃燒成爲了"天下"的曙光,在血色清晨中,帝國的輪廓已經隱隱若現。儘管沒有得到帝國的獎賞,然而,作爲一種"歷史無意識",作爲東方對於西方的心悅臣服,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爲了對於"帝國"的禮贊。

儘管蘇聯帝國被目爲"邪惡的帝國",儘管蘇聯帝國的坦克履帶碾碎了"布拉格之春"以及東歐的國家主權,但是列寧主義及其"民族自決"原則是解帝國的。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十四點"就是列寧主義的回聲。正如列寧曾經把美國稱爲徹底的民主主義一樣,在某些方面,列寧主義是徹底的自由主義。列寧主義及其"民族自決"原則造成了19世紀歐洲殖民主義體系的崩潰和20世紀波瀾壯闊的非殖民化運動。而美國新保守主義的"先發制人"戰略及其對於主權的重新界定是對於列寧主義的否定,它同樣將在21世紀引起一場新的"革命",或者換言之,它將引起19世紀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復辟。我不想將任何簡單的道德標簽貼在美帝國的身上。香港鳳凰衛視台在伊拉克戰爭報道的片頭中曾經引用刻在巴比倫空中花園磚牆上的詩句,它曖昧的含義及其命運之感讓人回味不已:
多謝命運的寵愛和詛咒
我已不知道我是誰
我不知道是天使還是魔鬼
是強大還是弱小
是英雄還是無賴……
如果你以人類的名義將我毀滅
我只能無奈地叩謝命運的眷顧

2003年4月初稿、6月20日修改

台長: 小子
人氣(2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