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22 14:09:28| 人氣2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華經講要 (四十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四、妙音菩薩品──四十種身,說法利生
前一品是藥王菩薩於因地中修行燒身燒臂供佛報恩的苦行,此品是妙音菩薩曾經無量劫,供養無數佛,示現六道眾生的形相身分,隨類化度眾生的苦行。天台智者則以藥王、妙音、觀音的三品,配為釋迦世尊的身口意三業,用來弘揚《法華經》,利益諸眾生。
「爾時釋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間白毫相光,遍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世界。過是數已,有世界名淨光莊嚴,其國有佛,號淨華宿王智如來。」「爾時……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久已殖眾德本,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
這段經文介紹釋迦世尊從頂上肉髻及眉間白毫,放大光明,遍東方無量無數諸佛世界,最後是淨華宿王智佛的淨光莊嚴國,彼佛座下有一尊妙音菩薩,久遠以來,早種各種功德,也供養過無量諸佛,智慧成就甚深難測。太虛大師以根本智及後得智,解此「甚深智慧」。
「得妙幢相三昧、法華三昧、淨德三昧、宿王戲三昧、無緣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淨三昧、神通遊戲三昧、慧炬三昧、莊嚴王三昧、淨光明三昧、淨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
妙音菩薩已得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此經例舉其中的十六三昧名稱。太虛大師云:「定慧相應,故盡得諸大三昧。三昧者,正定之謂,以一心真如為體,而平等正住於無邊功德之相,特隨相立名分別為十六三昧名稱耳。」太虛大師是以《大乘起信論》與唯識的立場解釋此經智慧及三昧。
十六三昧各為何義?
    *
(一)妙幢相三昧:在一切三昧中,最為尊長,如軍隊的大將以幢為戰勝之表相。
    *
(二)法華三昧:納一切法同歸於實相之理。
    *
(三)淨德三昧:安住於本心清淨之德。
    *
(四)宿王戲三昧:於諸三昧,達觀自在,遊戲法界之謂。
    *
(五)無緣三昧:離能緣之法界所緣三昧,不取對象,任運自在之謂。
    *
(六)智印三昧:般若之智與境所含,常照常寂之謂。
    *
(七)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盡能瞭解眾生所用一切語言而為說法。
    *
(八)集一切功德三昧:集成一切福德而自在無礙。
    *
(九)清淨三昧:住於究竟清淨而得自在。
    *
(十)神通遊戲三昧:能以神通之力度脫眾生,如本品妙音菩薩能不離其本國而示現來此世界。
    *
(十一)慧炬三昧:天台謂以空假中之三慧,照見思、塵沙、無明之三惑而歸於寂淨。
    *
(十二)莊嚴王三昧:具足最勝福慧,百福莊嚴。
    *
(十三)淨光明三昧:性淨大光明照。
    *
(十四)淨藏三昧:具足一切清淨德藏。
    *
(十五)不共三昧:妙音菩薩所得正定,不共二乘。
    *
(十六)日旋三昧:謂如日光照耀眾生,週而復始,日復一日。
「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淨華宿王智佛言:世尊!我當往詣娑婆世界,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宿王華菩薩、上行意菩薩、莊嚴王菩薩、藥上菩薩。」
此段經文是說,由於釋迦世尊的光照,妙音菩薩便向淨華宿王智佛請求,准其前來娑婆世界,親近供養釋迦如來,並見文殊、藥王、勇施、宿王華、上行意、莊嚴王及藥上菩薩。此處的「上行意」似乎與地涌菩薩的「上行」不是同一菩薩,若係是同,則不應另加一個「意」字。
「於是妙音菩薩不起于座,身不動搖,而入三昧,以三昧力,於耆闍崛山,去法座不遠,化作八萬四千眾寶蓮華,閻浮檀金為莖,白銀為葉,金剛為鬚,甄叔迦寶以為其臺。」文殊菩薩欲見妙音菩薩。「時多寶佛,告彼菩薩:善男子,來!文殊師利法王子欲見汝身。于時妙音菩薩,於彼國沒,與八萬四千菩薩,俱共發來,所經諸國,六種震動。」
由於妙音菩薩已得法華三昧,故來娑婆世界是聽釋迦如來說《法華經》及見文殊等諸菩薩。他先是以三昧力來此世界的靈鷲山世尊法座之前,化現一座寶蓮華臺,然後應多寶如來之命,於彼國沒,率眾來此,所經諸國,皆六種震動。
「爾時華德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薩種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佛告華德菩薩,過去有佛,名雲雷音王……妙音菩薩於萬二千歲,以十萬種伎樂供養雲雷音王佛,并奉上八萬四千七寶鉢,以是因緣果報,今生淨華宿王智佛國,有是神力。……是妙音菩薩,已曾供養親近無量諸佛,久殖德本。又值恆河沙等百千萬億那由他佛。華德!汝但見妙音菩薩其身在此,而是菩薩,現種種身,處處為諸眾生,說是經典。」
這段經文是說,華德菩薩請示世尊,有關這位妙音菩薩的修證過程。世尊告知華德菩薩:妙音菩薩在過去雲雷音王如來座前,即已作過一萬二千歲的十萬種伎樂及八萬四千寶缽供養,因此而得妙音之名。又曾於無量諸佛處親近供養,植眾德本,以此因緣果報,有此神力,並能雖身在此,而化種種身,為眾生說此《法華經》。
從這段經文所見妙音菩薩,猶同於地藏菩薩,雖已親近供養無量諸佛,經無量劫,仍未成佛,還在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處處化現種種身相,隨類攝化廣度眾生。
「或現梵王身,或現帝釋身,或現自在天身,或現大自在天身,或現天大將將軍,或現毘沙門天王身,或現轉輪聖王身,或現諸小王身,或現長者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宰官身,或現婆羅門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或現長者、居士、婦女身,或現宰官婦女身,或現婆羅門婦女身,或現童男、童女身,或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而說是經。諸有地獄、餓鬼、畜生、及眾難處,皆能救濟。乃至於王後宮,變為女身,而說是經。」「如是種種變化現身,在此娑婆國土,為諸眾生說是經典。」「於十方恆河沙世界中,亦復如是,若應以聲聞形得度者……應以辟支佛形得度者……應以菩薩形得度者……應以佛形得度者……隨所應度而為現形。」
此段經文極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三十三種化現身,以及《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章》的三十二種化現身,本品所舉的妙音菩薩則標示出四十種以上的化身。包括了六凡四聖十法界的一切身分形相,尤其於「眾難處,皆能救濟。」
不僅來此娑婆世界,而是遍及「十方恆河沙世界」。於時間而言,歷經無量無數劫;以空間而言,普及十方一切國土。永遠地、普遍地親近供養一切諸佛,永遠地、普遍地隨類化度一切眾生。絕對不像聲聞根性的人,只求自度自了自得解脫,也不像一般附佛外道、野狐禪客、密乘術士,開口閉口都要即刻開悟、即身成佛,顯得何等自大自私。
「變化現身」的信仰與「眾難」「救濟」的信仰,給中國大乘佛教帶來極為豐富的慈悲精神,並且使人能夠視一切眾生的種種形態,都是菩薩化現的現身說法,比起〈常不輕菩薩品〉僅對人類的四眾佛子禮拜稱歎,又進了一步。我個人就是稟持這樣的信仰,草木無情都說法,何況有情眾生,難道不是佛菩薩的示現嗎?
但是這種信仰也為大乘佛教帶來神佛不分及以凡濫聖的流毒。使得欺世盜名之徒及諂媚背理之流,便以佛菩薩的化身、分身自居,或將權重勢大的俗人,稱為佛菩薩的權現。此在中國的漢地及藏地,東北亞的韓國及日本,都是屢見不鮮的事。

轉載來源:七葉佛教書舍  作者:聖嚴法師【法華經講要】 

 

台長: a-shun
人氣(2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生活心法(聖嚴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法華經講要 (四十五)
此分類上一篇:法華經講要 (四十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