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07 17:36:13| 人氣2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四-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不但西方極樂世界的眾鳥會說法,而且諸寶行樹,及寶羅網也會說法。阿彌陀佛的國土,有輕微的風,吹動了「諸寶行樹,及寶羅網」;路旁由四寶所成的七重行樹,及四寶所成空中的羅網,被微風一吹,就會發出微妙不可思議的聲音來。「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像百千種的音樂,同時在奏樂。聽到這種聲音能得到什麼利益呢?「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聽見了四寶行樹及寶羅網所發出的法音,自然就會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念三寶就是所得的利益。

(釋疑)問:阿彌陀佛費了很大的心,目的是要我們得法益。可是,前面化有情聲所得的法益是念佛、念法、念僧。後面化無情聲所得的利益也是念佛、念法、念僧。這樣得到佛法的利益不是太少了嗎?

 答:這是對佛法僧三寶不夠瞭解,才會生疑惑之心。佛法僧三寶可說是全部佛法的大綱,我們初進佛門,發了信心,就要皈依佛法僧三寶。你再進一步受五戒,還是要先受三皈,稱為「五戒三皈」。受菩薩戒,也要先受三皈,稱為「菩薩戒三皈」。乃至你出了家受沙彌、沙彌尼十戒,還是要先受三皈,稱為「十戒三皈」。受比丘、比丘尼戒,還是要先受三皈,稱為「具足戒三皈」。受出家菩薩戒,也是要先受三皈,稱為「出家菩薩戒三皈」。若受過出家戒後,每天早晚課皆要皈依三寶,若早晚不做一次三皈依,就犯了「失意罪」,由此可見三皈之重要。佛法僧三寶,佛是能說之人,法是佛所說之法,僧為受持佛法,流傳佛法之弟子;故常念佛法僧,即是常念全部佛法了。

 講到這裏把「辛二、化無情聲」一科講完,即是將「庚一、別明」一科講完了。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上面所講的化有情聲說法,化無情聲說法,皆是阿彌陀佛功德成就的。這是總結前面的依報之妙,依報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到此已將「丙一、依報妙」一大科講演已竟,下面接講「丙二、正報妙」。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再叫一聲舍利弗,就是叫當機者要注意聽著。在你心意之下以為如何?西方極樂世界那尊佛,何故號為阿彌陀呢?在前面的別序之中有講到「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他何故名為阿彌陀呢?這裏就徵問起來。

 這段經文要特別注意,此經乃是如來的確指示,持名念佛之妙行,所以特別徵問佛名而解釋之。持名而稱妙行者,有三種妙:第一、但持一句佛號,而得三界橫超,此為「簡捷妙」;即是最簡單最快捷之妙。第二、但要十念功成,亦得帶業往生,此為「殊特妙」;即是最殊勝最特別之妙。第三、但得往生淨土,便證三種不退,此為「圓頓妙」;即是最圓滿最頓超之妙。有此三種妙,故稱妙行。這段經文解釋正報妙,正報有主有伴。先徵問解釋化主名號,令人深信不疑,阿隬陀佛的名號是萬德洪名。

 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光、無量壽。他的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所以經文分兩科,先約光明釋。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阿彌陀叫做無量光佛,他的光明無量無邊,能以照遍十方世界沒有障礙。因此之故,號為阿彌陀。

(釋疑)問:既然阿彌陀佛的光明能照遍十方世界,為什麼我們沒有看見呢?

 答:這要知道,不是阿彌陀佛的光明照不到我們,而是我們的業障深重,自己生了障礙,而不能見到佛的光明。與阿彌陀佛的覺性相違背,與眾生的塵勞相合,稱為「背覺合塵」。若想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應該「背塵合覺」,也就是背棄眾生的塵勞,至誠懺悔自己的業障。把業障懺悔清淨了,就能跟佛的覺性相合,自然會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了。喻如陽光普照,不照覆盆。太陽光本來普照一切,因為這個盆覆在地上,就「背陽合陰」,所以陽光照不到它。若是把這個盆翻轉過來,使它「背陰合陽」,太陽光立刻就照到它了。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阿彌陀佛的壽命,及其人民的壽命,都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因此之故,名為阿彌陀。「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皆是印度大數目之名詞。「劫」者,梵語「劫波」,華言長時分。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小劫者,由人的壽命最短十歲起,過一百年增一歲,如是遞增,增至人壽最長八萬四千歲為止;再過一百年減一歲,如是遞減,減至人壽十歲為止。如此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本經所言乃是大劫。梵語「阿僧祇」,華言無央數。這是說阿彌陀佛及其人民的壽命,不只一個大劫,兩個大劫,而是阿僧祇的大劫。不只一個阿僧祇劫,兩個阿僧祇劫,而是無邊的阿僧祇劫。不只一個無邊的阿僧祇劫,兩個無邊的阿僧祇劫,而是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

(釋疑)問:大家都知道西方三聖,中間是阿彌陀佛,上首是觀世音菩薩,下首是大勢至菩薩。將來阿彌陀佛入涅槃後,極樂世界沒有像法,沒有末法。正法於上半夜滅時,觀世音菩薩即補佛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入涅槃正法滅後,是夜大勢至菩薩即補佛位,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可是,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觀世音菩薩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成佛呢?

 答: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本經所說的無量,是個大數目名詞,乃有量之無量。更要知道,佛有三身;第一、法身,法身是理體,實相理體無始無終。第二、報身,因圓果滿,證得報身有始無終。法身、報身之壽命,皆是無量之無量。第三、應身,即是隨機應現之身,其壽命有始有終。本經所說的無量壽,屬於應身,乃有量之無量,即是說明阿彌陀佛之壽命,不只一個阿僧祇劫,兩個阿僧祇劫,而是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等待阿彌陀佛壽命終時,觀世音菩薩即補佛位。

 以上將無量光、無量壽之名義解釋清楚,再深進一層解釋,以顯發光壽二義,所含之深理。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一真法界之全體。一真法界包含無量功德,如無量智慧、無量辯才、 無量神通、無量三昧,悉皆具足,亦即含攝於無量光、無量壽二義之中。是則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具有無量功德,無量力用。因此,持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即能截斷生死,橫超三界,往生極樂,徑登不退。了達如是深理,對於持名妙行,方能深信不疑!

 前面已說明阿彌陀佛,乃萬德之洪名。茲再顯發「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之妙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在眾生心中,名曰本覺。一遇師教之緣,由本覺理體生出智慧,名曰始覺。以眾生從來不覺,今日方始覺悟,聞到念佛法門,開始念佛。能念之心,即是始覺之智;所念之佛,即是本覺之理。「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此法身之理體無二無別,故曰同共一法身。所以諸佛法身之理體,與眾生本覺之理體,亦復如是無二無別。是故所念之佛,即是眾生心中之本覺。又者,始覺之智,由本覺之理生出;是始覺之智,同於本 覺之理。如是始本不二,生佛一如;了達此理,則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佛決定成佛,更加深信不疑。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別釋主伴中,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主,其他的大菩薩眾等都是伴,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為說法的教主。阿彌陀佛成佛是證果的,證果必由修因。阿彌陀佛在因地中為大國王,時世有佛號曰世自在王如來。國王見佛聞法,發心出家,名曰 法藏比丘。當時在佛前發四十八大願,依願修行,於無量劫,修無量功德;因行圓滿,得成佛道,即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這段經文是在啟發我們的信心。因為阿彌陀佛剛成佛不久,正好去親近他,在娑婆世界釋迦佛已涅槃,彌勒佛尚未來,要想見佛聞法是很困難的。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能親 近阿彌陀佛,常聞妙法。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西方極樂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聲聞弟子,聲聞弟子是小乘眾,都是已證得阿羅漢果的。究竟有多少阿羅漢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不是算數所能算出的,極言其多。「諸菩薩眾亦復如是」,極樂世界不只有聲聞眾無量無邊,而諸菩薩眾,其數甚多,亦非算數之所能知。

(釋疑)問:天親菩薩所造的往生論,他說西方極樂世界裏沒有聲聞、緣覺等二乘人,那不是與阿彌陀經互相矛盾嗎?

 答:這個問題有兩種解釋。第一、釋迦佛說阿彌陀經,是以聲聞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為當機者。這是釋迦佛有大慈悲心,權巧方便,要度這些聲聞眾,希望他們也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才說極樂世界 的聲聞弟子都證得了四果阿羅漢,而且多到「非是算數之所能知」的數目。等他們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後,沒有不發大乘心的;發了大乘心,以聲聞乘四果為基礎,修大乘行便修得快,所以就勸他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第二、就是眾生的根性不一,有些是聲聞乘根性的,聽阿彌陀佛說了大乘法,在修大乘法的時候,任運自然的會先證得阿羅漢果,證得了阿羅漢果,卻不入偏空涅槃,更進一步的修大乘法,然後再證大乘果位,等證了大乘果位,根本不是聲聞眾了。阿彌陀經上所說的聲聞眾,乃是回小向大的聲聞。往生論所說的乃是定性二乘;例如,法華會上五千退席之類,他們根本不發大乘心,如何能生到極樂世界去呢?如是融會貫通,阿彌陀經與往生論,並不衝突。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麼多的阿羅漢和眾多的菩薩,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講到這裏,已將正宗分第一大科,「乙一、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一科講完了。今天就講到這裏,話說多了打閒岔,大眾好好念佛吧!

本文恭錄 道源法師講述『佛說阿彌陀經講錄』一書

 

台長: a-shun
人氣(2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學佛註記 |
此分類下一篇:佛說阿彌陀經講錄(五-1)
此分類上一篇: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四-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