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03 17:11:55| 人氣2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求順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常人深怕逆境現前,卻貪愛順境來臨,孰不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告誡!故行者,當要勇於面對一切逆境,在困境中修行,在艱難中體悟。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九、見利不求沽分,利沽分則痴心亦動。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

物有成住壞空,身有生老病死,此變化本是自然法則,故行者不可執此念,妄想身要無病痛,而應甘心接受,體認無常!身若無病,心又無定,則易貪欲叢生,反是障道矣!此段:不求身無病。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山有高低,路有曲折,人有起伏,事有難易。故行者不可執此念,妄想為人處世,事事順遂,處處如意;更不應畏懼困難,而要在難中,體認悟境,找到出口。若常遇事無難,則驕心必生;又無戒慎恐懼之覺,則奢侈必起。此段:不求世無難。

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凡心無始劫以來,無明遮蔽,意念紛飛,識心分別,妄想執著,怎能一時無障礙呢?若要探究本心,當不求妄念止息,不受昏沈散亂所干擾,只要如實觀照,定有見性之期。若行者自覺無障,則道心不進,道業不成,所學必是躐等不實。此段:不求心無障。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

修行之事,非常人可為,今已立志,怎怕魔難來?何況此魔,皆是自心而生,豈有自怕己之憂。行菩薩道者,如不經魔考試煉,又如何生生世世度盡一切眾生呀!若無魔難,則誓願怎能堅固。此段:不求行無魔。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故求天難,求人更難。做事有成有敗,成不足喜,敗不足憂,成敗興衰,常於瞬間變化未定。事在難中而成,才足以珍貴;若在易中而得,志存輕慢疏忽,則容易敗亡。此段:不求事易成。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益吾者,常有求於我;誇吾者,常毒害於我。故與人交往,應坦誠相對,所謂:忠言必是逆耳,良藥必是苦口。若只交益吾者,則有過人不提,有錯人不指,日久道義自損而不覺。此段:不求交益吾。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人皆要,他順於我;卻莫要,我順於他。順乎己意,則樂生;逆乎己意,則苦起。與人相處,應隨順大眾,則能隨緣,才可自在。故行者不求順遂適宜,而當改習氣,除好惡。若人盡順適於我,則心必自矜貢高。此段:不求己順適。

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他如己身,人心我知,眾難我苦,人我一體。眾生有難,布施扶助,若無大眾,我亦不存,故施德不求回報。若有所求,此施無德,而是意有所圖,偽君子也。此段:不求施望報。

九、見利不求沽分,利沽分則痴心亦動。

只為名利,相互傷害,鳥為食亡,人為財死。見人得利,是他人辛勤而來,福報所積而有,故見利不起貪心,不求沽分給己。人願將利分,則必有詐;己若不察,則痴心妄動,終將後悔。此段:不求利沽分。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心之過,卻被人記。使人誤解是常有之事,若事事要解釋,終日定無寧靜之時,內心亦不快活。但應反思己身,有無過失;有過認錯,無過放下。故被抑不求申訴說明,若有不甘,則反遭他人怨恨滋生,從此惡緣不斷。此段:不求事申明。

結語:
俗語云:「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此篇勸人十點無求,不外乎人事、名利、難易、順逆、得失。

所謂智者『居礙反通』:於懷疑處,反有悟時;於障礙處,反能通達。但愚者『求通反礙』:心想求通,反而有礙;心想求悟,反落於迷。

是故聖人設教:於有處說無,於空處說有;於難事說易,於易事說難。只為破除眾生『執著』二字。請諸位行者,細細參之!

台長: a-shun
人氣(2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學佛註記 |
此分類下一篇:幻心幻境
此分類上一篇:三毒五蓋——來自內心的魔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