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22 17:47:56|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慚」與「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一念心正,心若不能坦蕩如康莊大道,就容易迷失方向。
為人坦蕩者必定心存「慚」與「愧」,「慚」與「愧」是同一種心態,一般人習慣連用;但其實兩者作用不盡相同,所以佛教將慚、愧二字分開解釋。
慚是「慚己」 愧是「愧他」
「慚己」就是要能時時檢討自己的行為,反省自己的一切是否正確,同時能顧及社會、人群的看法與評價,若行為不妥或有損他人,人格便已出現缺陷。因此希求人格圓滿,必須時時抱著「慚己」之心,這是內心的自我要求。
此外,還要有「愧他」的觀念,譬如他人有卓越的成就、圓滿的德行、諸多美善的事,我們應積極仿效,盡己之力去做;千萬不要因嫉妒羨慕而心生埋怨,反而不肯精進,這就落於無「愧他」之心。
一個人欠缺「慚愧心」,容易放縱、懈怠而不知精進,更甚者由自卑轉而厚顏無恥,變本加厲造作惡業。因此,沒有慚愧心,往往也是犯罪心態的起源。
佛陀說:「凡事從心起。」心念能照顧好,就會積極行事,端正自己的行為,也會把握時間,分秒不浪費,積極上進。所以時時將心照顧好,保持大道直心,就能一路精進無障礙,到達真正的圓滿。

上人開示於1998811

台長: a-shun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開示法語(證嚴上人) |
此分類下一篇:平息煩惱波濤
此分類上一篇:顧好心念 以戒定慧控制物欲的陷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