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7 15:46:03| 人氣5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巨大的畫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巨大的畫牆

落成啟用的立體停車場,高六層樓,兩落建築物的平面巨牆,成120度朝向馬路。不出租廣告看板,增加市政歲收,卻複製兩幅西洋畫,在畫幅的頂端,分
別標明:米勒的拾穗,霍貝瑪的米德哈尼斯。
米勒的畫,眾人皆知。我仍整理相關資料:他(Millet,1814~1875)是19世紀法國田園畫家;35歲(1849年)時,移居巴比松(Barbizon)村,上午到田園操作,下午畫畫,晚上與朋友聚會聊天;其畫風屬寫實派,亦被歸入巴比松畫派。代表作有〈拾穗〉、〈晚禱〉和〈播種者〉等。〈拾穗〉係1857年作品,尺寸83.5 × 111 cm。至於霍貝瑪,以我對西洋美術史的膚淺常識而言,極需補白。
每回匆匆經過,瞧見該畫,就想要瞭解畫家何許人,一旦離開,隨即忘記。多次懊惱後,最近一次,馬上取紙記下,等著撥離「無知」的迷霧。
我先從郭文堉著的《西洋古典近代現代畫巨匠》著手,該書為藝術圖書公司「走入名畫世界」第5冊,很快在「古典卷」94至5頁,見到「霍貝瑪」的介紹文字及三幅畫,包括米德哈尼斯。這幅畫全名是〈米德哈尼斯的村道〉(The Avenue at Middelharnis),尺寸為75 × 10.5 cm,1689年繪,為其名作之一。Middelharnis(米德哈尼斯) 是一個城鎮或村莊?或許就是當時的「大都會」,也許僅僅路名而已。油畫裡,居中三分之一的布局,有兩列細而高挑的樹,樹幹挺直,梢端有成簇的密葉,行樹間,泥土路面,車轍跡紋清晰凸明,稍遠處,人影朦朧,右側紅色村舍旁,幾位婦女絮聒談話,左邊遠方教堂巍然,從遼遠地平線,湧出一整片灰藍天空,層疊厚重的白雲。由近逼遠透視技法的構圖,讓畫展現高深幽遠的全景。畫題中的Avenue,依現代解釋是「林蔭大道」,如果簡單說成「村道」,似乎有差誤。或許在十七世紀末,這條道路是重要的聯結路線。
從簡介文字,得知霍貝瑪名字原文Meindert Hobbema , 1638~1709,順此,再從網路及其他訊息查得更多,且彩色列印此畫。「17世紀小荷蘭畫派」之一的霍貝瑪,他這幅畫,雖然以路為名,一野鬱綠的人間田園風光,散發明朗和寧靜的氣氛。
將一幅三百多年前的西洋畫,大方地移置在這個東方城鎮,不知市政當局原本有何特殊意涵。是鼓勵市民接觸藝術?還是提升藝術鑑賞?抑或有心藉鄉村的平靜景象,對映此時代的我們,沉澱當前都會心靈的繁忙與擁擠?
如是再三沉思,我會回想到我們的畫家。當我「走尋台灣文學」的同時,自然也試著要「走尋台灣繪畫」。

2004.03.16


台長: Ray
人氣(5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