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9-04 07:53:51| 人氣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連戰從破冰到迷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報社論..李登輝的掙扎 蔡英文的搖擺
.聯合報黑白集.連戰從破冰到迷航
.經濟日報社論.「幸福指數調查」讓台灣幸福了嗎?
.聯晚午後熱評.肥了醫院荷包 苦了病患
.聯合報社論..李登輝的掙扎 蔡英文的搖擺
.聯合報黑白集.連戰從破冰到迷航
.經濟日報社論.「幸福指數調查」讓台灣幸福了嗎?
.聯晚午後熱評.肥了醫院荷包 苦了病患






 


聯合/連戰從破冰到迷航

2015-09-04 02:36: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當年陳水扁曾經搞出一次「謎航之旅」,出訪邦交國應向東飛他卻硬向西飛,連中途加油落腳點在哪都成謎。如今,連戰赴北京參加閱兵典禮,堪稱另一種「迷航之旅」;在國人皆曰不宜之際他堅持登陸,亦未拿出宣稱「拭目以待」的表現,讓人徒呼負負。

二○○五年連戰率團登陸的「破冰之旅」,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篇章,也為他贏得正面的歷史評價。十年之後,同樣的北京行卻變成了其「迷航之旅」,連戰的評價勢將面臨貶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連戰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和象徵,誤以為以「個人身分」應邀是其自由;二方面,是台灣十年來的社會和民心頗有變化,許多人不滿兩岸交流的成果未為全民共享,他卻對此缺乏警覺。

從兩岸關係的制度化維繫看,雙方歧見應透過各種手段尋求折衝,無需以些許因素即鬧到翻臉或中斷交流。也因此,馬政府這次選擇以砲轟的方式批連,而不是透過幕後運作提示他如何為台灣扳回一城,委實也是缺少政治智慧之舉。但無論如何,抗戰史之爭事關國家尊嚴,又適逢課綱之爭及李登輝媚日言行引發議論,連戰不顧這些敏感因素勉強以往,卻無法跳脫中共抗戰史觀之拘限,自難免於矢石加身。

作為卸任副總統及交流象徵人物,連戰能為台灣和兩岸做的事其實很多,但他做得太少,這才是癥結所在。例如,滯陸抗日老兵數十年來飽受打壓,至今猶未平反;包括連戰在內的奔走於兩岸間的台灣人,這些年可曾思及他們的處境,設法為他們發聲?

從破冰到迷航,連戰十年前後的對照,其實也是所有登陸藍綠產官學的殷鑑:在享受交流之利時,勿忘受苦之人,更勿忘整體國家利益。



聯合/李登輝的掙扎 蔡英文的搖擺

2015-09-04 02:36: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李登輝正為其歷史評價作最後掙扎。蔡英文必須慎思,要不要再用她反覆、搖擺的人格形象為李登輝背書。

李登輝走到今日地步,他深知,唯有台獨若能實現,他始可能保有其歷史定位。但是,台獨若不能實現,李登輝在中國及台灣歷史上,將注定是一負面角色。且李的錯亂反覆,在以美國為參考標尺的國際評價上亦無好評。

因而,日本就成了李登輝自估可能挽救其歷史角色的唯一浮木,於是他向日本回售其皇民的忠貞,將釣魚台獻給日本,召喚日本的軍國舊夢,挑唆日本與中國不惜一戰的心理;在在皆寄望日本支撐其台獨幻想,將日本視為李記台獨的國際支柱。

李登輝顯然已陷迷狂。他欲以在日本的表演,「出口轉內銷」,使台灣人民對台獨的正當性產生幻想與錯覺。但是,憑李登輝幾句「為日本祖國而戰」及「釣魚台是日本的」,不僅絕無可能使日本支持台獨,反而使台灣更加撕裂。且不說未來世局及兩岸情勢已無台獨的空間,大家看一看這個被李登輝此類言行撕裂至此的台灣,豈有可能實現台獨?

台獨已無可能。撕裂台灣,更不利台獨。撕裂台灣,只有使台灣人陷於相互仇恨與毀滅,豈可能因此成就台獨?這是李登輝的盲點,也是向來台獨運動的盲點。然而,這難道也是蔡英文的盲點?

李登輝正為其歷史定位作最後掙扎,欲藉日本右翼重建其台獨旗手的假象。蔡英文若只是作為李登輝的一介粉絲,她自可「包容」李登輝,甚至可「贊成」李登輝。但如今蔡英文有可能在明年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對於李登輝的「脫古改新」的台獨論述,蔡英文沒有「包容與否」的餘地,她必須斬釘截鐵地說「贊成與否」。

李登輝用「釣魚台是日本的」,換得在日本發表一場「脫古改新/切斷中國」的空泛演說。但蔡英文能以成為李登輝的同路人,來換取李登輝對她的支持嗎?

即使蔡英文在理念上同情李登輝的台獨思想,但我們不認為蔡英文在理智上會認為台獨尚有任何一絲可行性。否則,蔡英文就不會說「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現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推動論」,「九二共識,就求同存異吧」。但蔡英文一方面「包容」李登輝的台獨主張,一方面宣示「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推動論」;試問:政治人格何在?

蔡英文曾指ECFA是傾中賣台,後來卻「概括承受」,再後來又「反服貿黑箱」。此類顛倒反覆,不斷出現在蔡英文的言行中,已不能只視為政策上的偶一搖擺,其實已呈現出一名政治領袖在政治人格上是否可堪信任的問題。

更嚴肅的問題是:蔡英文必須對九二共識作出回應,也就是必須對是否維持台獨路線作一交代。這是兩岸對蔡英文很正當、也很公平的期待。蔡英文可以繼續主張台獨,也可以引領台獨轉型。但兩岸情勢不容蔡英文一手掌握執政權,一手「包容」台獨運動「脫古改新」,進行「心靈台獨」。因為,「心靈台獨」只能惡化台灣的撕裂,卻絕非可大可久的治國策略。如果蔡英文在理智上明知此路不通,卻又不斷如此操作,這是否為人格的問題?

太陽花作出台獨鎖國的結論,蔡英文不敢承諾,僅稱「反黑箱」,但又稱「台獨是年輕人的天然成分」。反課綱者主張「日本不是殖民統治」、「慰安婦不是被迫的」,蔡英文不敢直言贊同,仍稱「反黑箱」,但又率十三名綠色縣市長堅持採用舊課綱。如今李登輝倡言「脫古改新」「為日本祖國而戰」,蔡英文亦未敢論斷,又以一句「包容」帶過。沒有人說蔡英文不能主張台獨,但兩岸皆不能容忍蔡英文這種「不敢台獨/迴護台獨/利用台獨/玩弄台獨」的投機心態。因為,這不但是政策問題,更是人格問題。

我們不認為,蔡英文在理智上會「否定九二共識/聽任地動山搖的發生」。蔡英文若當了總統,她的確可宣告,本總統即使面對地動山搖,也要堅決否定九二共識。設非如此,卻是在蔡英文倘若當選就任後,在壓力下突然改口宣告接受九二共識。試問:教北京如何瞧得起她?教深綠如何容得下她?又教泛藍如何饒得過她?蔡英文若因此人格破產,失去兩岸信任,也就別妄想治理平順了。

 

李登輝用釣魚台換不到日本支持其台獨主張。蔡英文若賠上了人格信任,她縱使坐上總統寶座,亦必如坐針氈。




 

經濟/「幸福指數調查」讓台灣幸福了嗎?

2015-09-04 02:36: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我國今年的「國民幸福指數」。雖然超越日本、韓國,在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但多數媒體卻沒有太多正面報導;特別是一併公布的「國富統計」中,國人平均財富明顯增加,卻被一句「財富虛胖」的次標題暗諷調查結果為政府的矯飾作為。政府體察民意要求、連續三年花錢費事辦理「幸福指數調查」的結果,如果只是獲得媒體的一番諷刺,則不僅傷害公務員的努力和心情,也會失去辦理此項調查的真義。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我們認為,行政院對於此項重大調查所持的「態度」,是造成媒體不太友善的基本原因。「國民幸福指數」是馬總統在2012年1月總統大選政見發表會中的重大承諾,要藉由這項調查來了解民生疾苦,做為施政的重要參考。因此,它的定位和一般統計調查並不相同。一般的調查是為了「了解現況」而做,但此項調查的主要目的卻是為了要「指引施政」,因此,行政院如果體認馬總統的用意,應該在公布之前知會相關部會,事先就各部會有關項目的調查結果進行研析,在公布同時就提出未來的施政計畫,以追求各個項目更佳的幸福感。此外,調查結果公布的記者會也應該由行政院長帶領相關部會首長列席,這樣才能顯示政府的重視,以及「拚國民幸福」的決心。

如果行政院是以上述態度來面對調查結果的公布,那麼外界和媒體應該能夠體會政府面對問題的謙卑和解決的決心,則媒體報導的態度將會是針對問題的深入探討,而著墨在所提對策的可行性,這些討論對各部會施政也將產生寶貴的參考價值。其實,當前媒體和外界專家對問題深入探討的能力,經常超越了政務纏身的官僚體系所能掌握的;因此,除非是高度政治性的議題,行政院面對外界的討論不宜當成「找麻煩」而企圖迴避,應面對問題而將外界的關注轉為助力。

但如果只想迴避問題,甚至只挑出一些自認有利的數據來凸顯「情勢一片大好」的話,當然難免被外界拿著超大顯微鏡來深入檢視,甚至誇大存在的問題。那麼,一件明明白白的好事也會變成壞事。近來行政院各部會的作為,經常是這個模式:以好事出發,卻以壞事結案,令人不勝唏噓。這就是面對問題時「態度」的重要性;面對調查結果的記者會,也是如此。在目前行政院這種態度下,相信絕大多數和調查項目有關的部會,不會去研究調查結果和變動趨勢,於是調查就是「存參」了事,成為專家學者未來研究的「統計資料」而已,殊為可惜。

此外,若要讓此調查產生更有價值的施政參考,則調查內涵還有不少可以精進之處。例如,除了總結分數和OECD(經合組織)成員進行排名比較之外,各個分項也應該進行國際比較,才能提供相關部會更明確的改進目標,並由國發會進行管考。我國和OECD已有過合作經驗,取得調查的詳細資料來進行國際比較應該不難。

和外界質疑有絕對相關的一個問題,是「主觀幸福感」或「自評滿意度」沒有受到足夠重視,這也是OECD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 BLI)的一大問題。它調查了太多客觀數據,民眾的主觀感受卻僅為項目之一,這種做法和「幸福指數」調查初衷背道而馳,就是因為客觀數據多和經濟收入相關,但卻難以滿足人民的需求,才會有「幸福指數」的調查。如果為了和國際接軌,而不對民眾的主觀幸福感進行深入調查、研究,那麼其應用參考價值終究有限,特別是對一個已開發經濟體,如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和各部會都還要加把勁。




 

台長: 股台
人氣(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udn.社論 |
此分類下一篇:歐洲何以吝對難民
此分類上一篇:肥了醫院荷包 苦了病患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