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16 23:52:00| 人氣1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兄弟班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芭芭拉的小玩意> <蝗虫历险记>

编导: 叶正斌
演员: 林玉盈
演出团体: 香港兄弟班
剧长: 半小时的独脚戏两个,合共一小时
语言: 广东话演出,配以中文简体字幕

演员简介
林玉盈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院学位一年级生,主修表演。曾演出的剧目包括香港演艺学院<夏日烟云>,,春天剧团之<三只小猪>等等,亦参与不同电视电影拍摄。

编导简介
叶正斌
香港浸会大学毕业,香港戏剧协会会员,观塘剧团委员,兄弟班创团人之一。


演出团体简介
兄弟班成立於1999年,致力实验多媒体戏剧。
2001年参加香港戏剧汇演,配以电脑动画投影,制作多媒体剧<真相>,<大公报>(香港) 称“有颇大的创作野心” ;次年演出无言剧<我和我的志愿>,香港独立杂志<墙/场外音>(香港) 评为“颠覆戏剧汇演之作”。
2003年剧团成员制作回归戏场的<芭芭拉的小玩意>以“深焦” 的名义参加“扶轮体育戏剧节” ,取得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整体演出和优异导演四个奖项。
我们在戏剧制作上应用各方技术,尝试扩阔剧场固有边界。2003-4年以<蝗虫历险记>与“进念。二十面体”及“无人地带” 等演出单位,巡回香港,上海,南京,深圳各城市演出交流。该剧以意大利戏剧系毕业导演,配上香港演艺学院表演系毕业生独脚演出,建筑师电影工作者及电脑动画师作布景灯光设计影像投影,尝试制作传统戏剧工作者为骨干,穿插建筑,平面美术,电脑动画投影,音乐的实验戏剧。
剧团现正筹备2004-5年於上海及中国各地巡回演出,10月份首先为“第一届上海大学生戏剧节” 於东大名艺术仓库作祝贺演出。


剧目<芭芭拉的小玩意>简介
曾於2003年5月於香港牛池湾文娱中心及2003年10月於香港理工大学综艺馆演出,为2003年香港扶轮戏剧节得奖剧目。
<大公报>(香港) 评论:
“<芭芭拉的小玩意>是一出独脚戏,女主角是一位律师,也是典型现代都市女性。全剧由女主角作第一身自白,述说她如何经历营营役役和刻板枯燥的都市生活。在一个偶然和略带荒诞的情况下,她得到一个呼拉圈,从此不单沉迷这玩意,更令她重回亲人的怀抱,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叶正斌撰写的剧本甚为细腻而富趣味,对饱受工作侵蚀的寂寞都市人描写深刻。呼拉圈在剧中成为一个象徵符号,表示不论形式甚至顺手拈来的玩意,只要善加运用,投入参与,都可成为有益身心的运动。女主角杨子宁的形体及声线俱佳,演出过程中充满自信,故此<芭>剧最终包办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整体演出和优异导演四个奖项。


剧目<蝗虫历险记>简介
<蝗>剧曾於2003年8月至5月间,与“进念。二十面体” 及“无人地” 等演出单位,巡回香港,上海,南京,深圳各城市演出。
是次四城巡回的演出,定位在大学上的文化交流,分别在香港牛棚艺术村前进进剧场,香港艺术中心麦高利小剧场,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南京艺术学院剧场,深圳大学黑盒子实验剧场演出,在各学俯中及讨论区上引起了一些声音:

“首先让我感到振奋的是,香港艺术家的脑袋是长在自己的脖子上的。尽管他们严格要求采用“一桌二椅”的形式,但是他们却从不同的角度围绕“寻找新中国/新香港”的主题表达出了丰富多采的内容。……”

“我最喜欢这个小戏,因为它是文学的,有口舌语言所表达的、诉诸我们精神的, 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还因为它给文学的诗歌形式找到了强烈而独特的、恰当的舞台表现形式。

“……他真的玩出了艺术,玩出了诗。……”

~~~~~~~~~~~~~~~~~~~~~~~~~~~~~~~~~~~~~~~~~~~~~~~~~~~~~~~~~~~~~~~~~~~~~~

有俩个细节补充:
在复旦南校南门那的海德格尔沙龙看完演出后,问叶正斌:你在香港或上海搭乘过摩托车吧?
叶答:是的
女演员林玉盈说:我接了戏后就不断揣摩他的生活细节......
我说:是呀,怪不得写得这样细.
(看到这样的台词:在香港在台北我都没有这样近地抱着一个人,更何况是一个陌生人.)

叶说:我喜欢独角戏的感觉,本来就是表达一种寂寞的感觉.一个演员的表达的方式就可以了.
我想:是呀,还可以节约成本.
林也承认:我们从香港飞到上海,少一个演员就少一张飞机票.

不过我也很厉害,连看两次,不就是昨天在东大名路看的时候第二场的台词出了故障,没看懂,还特地跑过去看第二遍,我也承认自己的固执和完美主义.



台長: 十一诫
人氣(1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