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20 05:53:41| 人氣27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阮這内的地方文化叨位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培訓中心的鬼佬每次上課都會例行公事的讓大家重復的自我介紹(每次都要耶,超煩)。隨便說了幾句話后,鬼佬很奇怪還要逐個問下Are you a local?(我很像問,這個關你屁代志哦?)

也許在飛機上,有人對空姐說我想要一杯蘇打,你可以斷定客人來自菲律賓。有或者馬來西亞人說要喝skyjuice,你就可以腦袋清醒地想到是清水(註:這些地方特色都是從國泰著作《藍天約會》中看來的)。不過説到本地人(是否可以解釋為原著民呢?),我卻很遺憾沒有什麽可以凸顯我們閩南文化或者能強調我來自XX。

看到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張口閉口就侃國語,真不知道他們長大會不會講閩南話否?我們的方言正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的運動中漸漸的失去主導作用。再來就是我們地方文化也在邊緣化,“高甲戲”和“南音”後繼無人,“蒸哥郎”幾乎絕跡(這是一種街頭藝術,在普度的時候,會有民間藝人擺攤現場用不同顔色的麵粉粘成豬八戒等等人偶出售給小朋友)......很多我們的地方文化在外來衝擊和國家推行的“標準化”中慢慢被邊緣直至消失。

知道爲什麽“面綫糊”店裏總是年紀大的人在吃東西嗎?---因爲少年仔都愛吃Pizza和漢堡了。

知道爲什麽很久都沒看到戲班在廟前“鏘鏘鏘”了嗎?---因爲“普度”越來越沒人重視,頃刻劃拳的場面也不如以往熱鬧和喧囂了。

知道爲什麽唱片行的閩南語CD永遠都是最低價嗎?(台語天后--江蕙都不例外哦)------因爲人們都在瘋類似“HO HO HA HI雙節棍”類似的怪怪國語歌了。

還有就是我們中山街被評爲“聯合國文化保護遺產什麽的”,可街頭上那些幾十年前用錐子打上名號的老店鋪,你還能找到哪一家?

就如同廣東的涼茶鋪越來越少,年輕人讀不出許多“粵語文字”一樣,現在的我們無論來自哪裏,卻越來越相似,沒有任何的個性,沒有任何的特別之處。一個國家,大大小小三十多個省的人越來越同化,好無趣耶。

今天,我寫這篇日誌卻找不到也想不到我能用什麽具有代表性的東西放在圖片上,能讓人一看就知道我是閩南人。所以我找到了香港的許留山作爲延續“地方文化”的代表。

我們也許真的要學習下香港,在物欲橫流的商業社會中,依然重視粵語教學,延續粵劇文化,還有衆多永續經營的“百年老鋪”。

爲什麽很多人喜歡香港,因爲香港有特色,中西並存,歷史與現代和諧輝映。再來看看我們自己,如果除去一口嚇死人的閩南腔國語,我們還能拿出什麽讓別人知道我們來自閩南?

下次如果外教再問我“你是本地人嗎”? 我會反問他:本地和外地,你覺得有差嗎?
以上的圖片是香港維多利亞港天星碼頭的鐘樓

台長: KELVIN LAM
人氣(275)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閩南系阮厝 |
此分類下一篇:靈簽中平 仍需努力

TonyKerry
呼呼,高甲戏是我们安溪的,都走向国际了!闽南人就会“爱拼才会赢!” 不过这也是特色阿!
2006-09-20 22:27:39
版主回應
tony弟,你有沒有覺得雖然我們知道我們的地方文化在哪裏,但是已經越漸的邊緣化了呢?就如你我一樣,明知道高甲戲的存在,但是由於人手不足,資金短缺,這種藝術形式已經只能作爲在對外宣傳地方特色的巡迴表演中給“達官貴人”飽飽眼福罷了。而普通的民衆未能經常的參與觀看,久而久之,也就慢慢拖離我們的視線了。

與其給錢扶持,還不如向大衆傳播宣傳,恢復其街頭文化特色,使之深入民心,後繼無人的尷尬境界自然可以解開!!!
2006-09-21 00:16:06
abc
可惜香港回歸後的當權者為了他們的所謂迎合,不斷把有文化和歷史價值的建築除去,反觀澳門就把它們變成旅遊產物。
現在的香港領袖人物和自稱親中的政黨以為把所有有歷史價值的文化建築都拆去,就能得到北京的歡心。

我們一些年輕人表達意見和簽名抗議,用盡心機也沒能保住天星碼頭的鐘樓,香港政府寧願日後做一個仿製的,也要把它除之而後快,令人失望和詫異。
2006-09-23 10:56:48
版主回應
好久不見你的大駕光臨了,最近還好嗎?不知道你說的天星碼頭鐘樓是不是我剛剛傳上去的上面這張照片呢?!如果是的話好可惜,這個鐘樓不僅見證了維港兩岸的歷史,而且還是重要的旅遊資源哦,陳慧琳和張學友早期的一些作品也時常用這裡作爲MV背景,好值得懷念阿!

其實港府決定拆除一些建築,可能並非只是爲了迎合中央,而是把商業利益作爲重要考量,你不要忘了,香港是一個絕對的商業城市!

不管怎樣,地方文化就是特性就是個性,香港因爲有了自己的特殊文化才顯得格外搶眼。我想保護歷史和文化,除了多設立像西九龍這樣的文化中心外,最重要的還是所有年輕人對保護本港歷史文化/古代建築重要性的認知和努力。

雖然失去了“鐘樓”,但是死而復生的“搶包山”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祝你好運順心
2006-09-23 20:28: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