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5 16:13:36| 人氣2,2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513 旅之卷062~安徽黃山:屯溪老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屯溪位於安徽省最南端,是個由水埠頭發展起來的城市。山城風光秀美,古樸典雅、清澈明淨的率水、橫江、新安江在此匯合,江水穿城而過,素有『一半街巷一半水』的稱號。又因空中和陸路交通十分便利,成為大多數遊客登臨黃山的第一站。

老街的形成和發展與宋徽宗移都臨安(杭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當初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築風格在各地大興土木。元末明初,徽商程維宗在屯溪老街興造四十七所店鋪,除部分自營業外,其餘作為客棧,招徠客商,存放貨物,促進了山區與外界的物資交流。


老街不止主街道有名,走住小巷內才真的是古味十足。

 

清末茶商崛起,『屯溪綠茶』外銷興盛,茶號林立,茶工雲集,各類商號相繼開放,從原名『八家棧』的小街道逐年向東延伸,形成現今規模。


 

今天屯溪老街所在位置,開始時只是一段尺形的『八家棧』,伴隨著徽商的發展,不斷趨向綜合型的商業街,清康熙年間已發展到“鎮長四里”,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已儼然有『滬杭大商埠風』,其繁榮興旺可見一斑,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築風格的步行商業街。


 

老街西起明代所建的橫江石拱大橋(鎮海橋),東至牌坊碑記,全長1273,路面全用淺赭色的大塊條石鋪砌而成,線條方正清晰,街寬度至七米,兩側店房鱗次櫛比,多數為兩層樓面的磚木結構,一色的徽派建築風格。白色馬頭牆,小青瓦敷蓋的雙坡屋頂,山牆前後長出房檐,店房廊庭前伸開闊,門樓窗櫺、樑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於門楣上的八角玲瓏掛燈,飄拂著的犬牙形字號旗幡,無不透溢一股濃郁的古風神韻,被譽為『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也被稱為『宋街


小黃長毛狗名叫《靚仔》,所以別聽到人家叫靚仔就回頭嘿~

 

老街店面一般不大,但內進較深,有一連二進或三四進的,用天井連接,採光、通氣、排水都用內向構建手法,形成“前店後坊”、“前店後庫”、“前店後戶”的特殊結構,更為老街增添了幾許古早味。


 

老街為了適應旅遊事業發展,整修了一段古代街道,上設有茶樓、酒肆、書場、墨莊,古趣盎然,另還有古董一條街及文房四寶一條街,專責吸引中外遊客前來觀光、購物。


 

老街一路走來,舉目所見盡是販賣文房四寶及古玩意的店舖,不然就是賣茶葉及土特產的叫賣聲,講實在話,我還覺得這家菜店牆上掛著的那幾支火腿較有看頭呢!


說起古文化,這裸露出來的古磚最有古味,真想偷偷拔二個帶走。

 

老街有老字號店鋪數十家,其中『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開設的中藥店,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飲譽世界的“祁紅”、“屯綠”,多集散於屯溪;“徽墨”、“歙硯”更是琳琅滿目、“徽州四雕”(磚、木、石、竹)產品及徽派國畫、版畫、碑帖、金石、盆景、根雕隨處可見。古徽州文化在老街上展現它那迷人的風采,堪稱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的藝術長廊。

 

 

鎮海橋:

又名『屯溪橋』,俗稱『老大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相傳是隆阜財主戴時亮為嫁女兒所獨資建造的,是屯溪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橋位於率水、橫江交彙處,跨立在橫江口上,老橋長一百三十米,橋寬六米,橋高九米,橋墩上船頭狀分水頭如六把利劍,劈波斬浪,永保此橋大水不摧。

台長: 天生紅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