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9 12:47:50| 人氣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獨裁者與人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的结果,不能不说有《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火上浇油的及时效应。美国自1977年开始每年吼一嗓子,年年的《国别人权报告》使美国捞够了风光,一个人权卫士的光辉形象年复一年塑金贴银。但始料不及的是,自由女神把最美丽的外貌撤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同时也将侵略,占领,颠复合法政权,支持恐怖分子,支持军事政变,肢解主权国家,掠夺别国资源,双重标准、虐囚,黑狱,伪善 ……深烙进每个民族的心里。美国3月8日公布的《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保持对别国指点抨击、对自己只字不提的一贯作法,也一如既往地遭到了世界各国强烈声讨的万籁俱怒。

《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对别国的指责五花八门巨细无遗,对过去一年世界上196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一一做“总结”。它谴责古巴限制言论自由;批评委内瑞拉司法体制被高度政治化和腐败;谴责伊朗干涉伊拉克内政和支持哈马斯,指责它和叙利亚给周边地区以及整个世界带来威胁;批评埃及2005年的大选不公正,没有保证公民权利。批评韩国歧视外国人、男女不平等;批评菲律宾法制不健全;谴责俄罗斯军队虐待新兵等等等等。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无一幸免,唯一“遗漏”的是美国、多么鲜明的美国民主式独裁!

《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对美国无异于人权向题上奏响最悲伤的挽歌。《报告》一出即招来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只是愤怒于形的表现,联大决议人权委员会时动真格的“否了你美国”才是各国早已盘算清楚后的抉择。俄罗斯称这份报告是一个最典型的“伪善的例子”; 韩国认为美国本身人权纪录很糟糕,没有资格对别的国家说三道四;委内瑞拉说美国政府才是最大的腐败中心和侵犯世界人民权利的中心;泰国对于美国每年都编撰这样的“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感到不安;越南《人*报》10日发表题为《错误和无理的论调》的社论;巴基斯坦说美国飞机1月13日空袭巴的西北部部落地区村庄并造成巴平民死伤,公然侵犯人权,现在反过来却指责别国的人权这只能更让人认识到美国的双重标准本质;菲律宾、叙利亚、阿根廷……大批国家相继谴责《报告》不公正;连日本英国这样的铁杆拥美者,也颇有微词。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分明人权状况水深火热的伊拉克居然在被美国总体上肯定“取得很大进步”之后却不领情,伊拉克内政部3月9日表示:“美国人说我们的军队虐待平民,却忘了在报告中提美军在伊拉克的暴行,以及他们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行为” 。美国人权报告不仅受到了当事国的一致声讨,连人权组织和美国国内的人权专家也对这份报告揶揄有加。总部设在伦敦的人权组织“大赦国际”美国部负责人舒尔茨表示,这份冗长的报告正是美国“双重标准”的最好证明:报告看到了全世界的人权状况,唯独没有看到美国自己的人权状况。舒尔茨还说,美国把自己当做人权问题的“道德领袖”,而他们很多见不得人的“黑幕”却使他们从“领袖”变成了“违规者”。美国人权报告也受到欧洲国家的普遍反责。欧洲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认为美国对他国的批评显得太过醉翁之意,因为美国自身的人权纪录也实在是“不怎么样”!德国国家电视台指出,在国际活动中,美国自身有许多违背人权的行为:关塔那摩监狱的酷刑和强制进食;东欧的秘密监狱;以非法手段逮捕和押送恐怖嫌疑人等等。总而言之,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公信力每年都在下降。德国《每日镜报》12日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为题,立场鲜明地指出美国出台这份人权报告纯粹是为自身的政治利益服务。《莱茵时报》等媒体更直接建议美国取消这份报告……挽歌,美国《国别人权报告》的挽歌,潇瑟于世界的每个大洲大洋。

美国已顽强坚持了近30年的人权报告,啼笑间我们在笑眼和泪眼的不同色光下看见了它的伟大:迄今为止的世界,再没有一个问题可以让全世界发出如此一致的声音。是美国得道,还是别国失道?美国拿美国民主式独裁裁判世界,世界还以压倒多数的裁判裁判美国民主式独裁。联大会议大厅的电子屏闪现的色光,幻化成靠歪曲别人人权掩盖自已独裁魔头的头像,那就是:美国。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刚刚宣布成立中国便立即声明:人权理事会的确立,是去年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确定的联合国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方自始至终本着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参与有关磋商。在表决中我们投了赞成票。有关决议根据公平地域分配的原则,重新分配了各地区组的席位,纠正了长期以来亚洲国家在人权会代表不足的问题。同时规定理事会应尊重各国、各地区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促进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间的对话,同等重视公民政治权利和社会文化权利,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处理人权问题,避免双重标准和政治化,促进人权领域建设性对话与合作。“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我们希望未来理事会能够切实遵守上述原则,避免重蹈人权理事会对抗的覆辙。中方积极参与工作,推动国际人权理事会的健康发展。”(3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新闻例会语)

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同中美之间的其他主要争执问题相比,如台湾问题、经贸问题和武器扩散问题,是更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它植根于中美两国之间不同的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实事求是说,中国曾是美国“双重标准”的典型案例,那是在冷战结束以前,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美国在冷战中的主要对手苏联及其盟友的时期。冷战刚结束,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也随之结束。顷刻间美国舆论充满铺天盖地的对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夸大其词歪曲眨损的报道,很快煽动起了美国公众的情绪。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因此发生急剧的变化,对中国有好感的公众从1989年2月的72%下降到7月的31%,而认为中国是美国敌人的公众从19%上升到39%,同中国断交裴声媒体。虽然老布什总统、大多数国会领导人和中国问题专家反对正式同中国断交,主张美国应当在政治和道义上“敦促”中国政府促进民主和尊重人权。但是,在公众舆论、媒体和国会的压力下,老布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制裁中国的措施。自此,中国成为美国人权利剑的主要对象 。几十年过去了,美国总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美国顽固地针对中国人权大打出手,同时又用人权包装西藏问题上美国的热情;包装联手日本勾结台独妄图分裂一个民族的图谋……。

几十年的历史显示,人权成为自卡特起的五任总统、共和与民主两党的共同战略,它不因政府的更迭、甚至不因冷战的结束改变。其主要根源一是美国理想主义的外交传统,它具有深刻的国内政治根源。二是美国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受到公众广泛支持,美式民主和人权是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念。再加上对自身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超级优越感,多数美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应当效法他们的制度(其他国家的许多也相信这是他们的希望),对于与自己文化和制度不同的国家,即使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就总是一百个看不顺眼,从主观到客观都要求其变得像自己国家一样,这巳是美国长期培养的妄自尊大狭隘民族主义的主流意识。美国人权战略彻底利用美国民众狭隘的单极民主人权意识,使人权日益严重地扮演着霸权主义的邦凶或武器的角色,因此被世界反思。中国实际上是加入这个反思队列较晚的国家。人权问题曾是中国在对美关系中难以言说又不能说的难以承受之痒。这痒曾让中国一段时间处在哑巴吃黄莲的尴尬中难以消退,流于无力的辩解与规避。近年来随着中国自信与战略智慧的多极推进,中美关系在中国不认同美国“利益共同者”的敕封时彻底封杀了“消气外交”的流弊。美国《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出笼第二天即遭遇中国闪电阻击。北京3月9日即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击美国国务院8日发表的《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各国人权状况的歪曲和指责”。如同神枪手射杀猎物,中国的《200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就象是机关枪点射,枪枪直击美国心窝。一个庞然的人权巨人巳好几年无力招架这来自首席“独裁”国家的赤裸肉搏:不就是人权吗,咱们就跟你正面人权人权。美国的流氓恶习看见中国和颜悦色便放肆猖狂面对中国的声色俱厉总是色厉内荏气焰骤灭的宿命至今未打破,对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强硬反击,美国深知必然“链接”出的国际效应,可美国对此也是选择的洋哑巴吃黄莲。

  人类史上,联大通过设立人权理事会决议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今以后,打上美国胎记的人权委员会将被人权理事会取代,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职司委员会升级为大会附属机构,人权在联合国系统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表决结果反映出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对人权理事会寄以厚望,希望人权理事会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有效促进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这首先是汰弃了美国标准。决议重申了重要的人权原则,即在促进和保护人权的过程中,应尊重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促进不同文明、文化和宗教间的对话,公民政治权利、经社文权利和发展权不可分割同等重要。决议多次提及以公正和非选择的方式处理人权问题,避免双重标准和政治化,促进人权领域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决议重申这些原则应成为未来人权理事会工作的指针,以避免重蹈人权委员会政治对抗的覆辙。实际上,人权理事会根据公平地域分配原则,重新分配各地区组席位,纠正长期以来亚洲国家在人权委员会代表性不足的问题等机构设置新格局,至少巳打破美国顽强固守的一个堡垒,但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决定它现在还不会宣布投降,它也不愿意承认这一回合搏杀的武林高手不是它!但美国的此落败必然是彼衰败的开始!

  人类之上不是美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建立,标志世界人权正义事业朝向公平公正正义航道顺利启航。前方闪烁着万家欢乐的壮美霓虹,也依稀点缀着腐尸恶魂的磷火。中国将高举确保联合国人权机构真正摒弃对抗,致力于对话与合作之大旗坚毅奋进,团结世界更多国家奔向和谐世界的世界乐园。美国,为了美国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大团结,希望你不要在这样的历史大潮旁边向隅而泣。

台長: 清风一笑
人氣(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