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3 18:59:05| 人氣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張老師月刊電子報《寂寞的台灣人,哀傷眼睛的小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寂寞的台灣人,哀傷眼睛的小丑

「寂寞」變成台灣人最親近的朋友,
最習慣的一種狀態。
於是,生命就以自殺、憂鬱、
鬱悶、無目標感來回報所有的台灣人。

文/呂政達.攝影/黃念謹

一個寂寞是一座島,
一座座都結成朋友。
——馮至《十四行集》

《狂人日記》、《阿Q正傳》
作家魯迅生前唯一推薦過的現代詩人馮至,
在抗戰正殷時寫下了這段詩句。
「無人願是荒島」,這是英國詩人但尼生浪漫的想像,
幾十年後,卻是馮至的詩不幸而言中地,
精確地描繪出現代台灣人生活苦悶、寂寞的景況。

二十一世紀,
科技與文明帶來馮至身處的三十年代無法想像的忙碌與熱鬧,
但人的本質、慾望、反應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反而,生活的擠壓,家庭與社會結構的巨變,
教養方式的瑕疵斷裂,居住空間的隔離如同咫尺天涯,
都讓現代人真的成為一座座寂寞的孤島。

寂寞的四點五十五分
台北這座龐大城市裡的浮世繪

尖峰時刻擁擠的捷運車廂,讓我們身體如此挨近,
像香爐裡的香腳骨子相互擠壓,要得到一點站立的空間。

我們做著自己的事,守著自己的風景,編織著自己的夢,
一點也不想去關心別人在做些什麼。
那些寂寞的島,都沒有想結成朋友。

捷運車廂裡,有個女孩戴起耳機,沉浸在她的音樂裡,
如此近的距離內,我們聽不見她在聽些什麼,也無法分享她的音樂。
只見到站後,她邊走邊跟著音樂忘情唱起來,
是溫拿的「四點五十五分」--或許,

這只是台北這座龐大城市裡的浮世繪,
「四點五十五分」的歌詞卻傾露出都市人的疏離心聲。
移情別戀的女孩在月台上趕搭列車,
她這一季結交的新歡在唱歌者眼底,只是名「哀傷眼睛的小丑」,
雖然日子過得忙碌、緊張、焦慮,
沒有喘氣的空間,眼瞳深處卻仍噙住哀傷無解。

應用派心理學家會說,
寂寞是沒有親密朋友,欠缺社會資源的結果。
因此,想要逃脫寂寞,必須學習、培養社交的技術,
多交幾個朋友,多多接受和付出對人群的關心。

然而,印證現世台灣人的生活面貌與生命本質,
我們其實不難體會到那種喪失生命意義本體後的「存在式的寂寞」。
存在主義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探討到這層問題時,
寫下這麼一段生動的話語:

「人常常與別人和自己的某些部分分離,
可是這些分裂的背後有一種更基本、和存在有關的孤獨--
即使和別人有最愉快的互動,即使有圓滿的自我認識和整合,
仍然存留的鴻溝,也是指一種更基本的孤獨─人與世界的分離。」

歐文‧亞隆的話說得極有道理,也可從臨床案例裡發現更多意義。

我們則觀察到,在處理現世「台灣人的寂寞」議題裡,
無可逃避須碰觸到的,正是這樣的「存在式的寂寞」。
由於政治、經濟、社會變遷的種種因素,
台灣人的「內世界」和「外世界」一直都處於「與世界分離」的狀態,
過度世俗化的眼光和性格,
讓台灣人變得自私、功利、短淺,
孤立而但求自足的居住型態與空間利用,
也成為名符其實的孤島。

擁擠裡的寂寞
每個人都是哀傷眼睛的小丑

曾經有外國朋友來台北市觀光,
臨走前很好奇地問:「你們台灣人為什麼要用鐵籠子把自己關起來呢?」

台灣友人向他解釋治安、環境等等原因後,
他畫龍點睛地下了這番評語:「難道住在裡面,會覺得快樂嗎?」

「不快樂的台灣人」,「苦悶的世代」─這是久處寂寞的必然結果。

「寂寞」變成台灣人最親近的朋友,最習慣的一種狀態。
於是,生命就以自殺、憂鬱、鬱悶、無目標感來回報所有的台灣人。

當我們開始設想「寂寞」這個題目時,
我們曾試圖從網路造成人際的疏離感、隔代教養案例增多,
孩子與父母失去親密聯繫、社會上表達與發洩情緒的管道不足、
未曾為弱勢者設想等等角度進行理解,
當然也各自得到一些理解上的斬獲。
然而,意象最清楚的,卻還是捷運車廂。

心理學家說,捷運車廂是個特殊的空間,
表面上乘客雖暫時擁有共同的目標,卻各自有各自的方向和路線,
在這節過度嘈雜、擁擠、密集的人生裡,
我們特別能感受到「擁擠裡的寂寞」。

在我們的眼裡,每個人都是哀傷眼睛的小丑,
而在別人眼裡,我們也是。

當寂寞和無方向感走出捷運車廂,走進每個人生活裡時,
問題也就一一的浮現出來。
我們在這一期的月刊選擇了這個題目,
只是想提醒你,你是否也和多數台灣人一樣,
以為用熱鬧和繁華就可掩蓋住寂寞感?

所以,你感到寂寞嗎?
在人潮洶湧的城市街道,或忙碌的生活底層,孤寂還是會定期來到,
你常常看見自己一個人在陌生的地方行走,四周沒有熟悉的人事?
你絕對不會是例外,寂寞從不會是你一個人的。

你只要知道如何撕開那張哀傷眼睛的小丑面具。

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

《心理資訊文章》
嫉妒,你的名字是人性
文/黃炤宏

眼睛會騙人,但心情不會。
當我們為了什麼因素燃燒起嫉妒之火時,
內心裡綠色的小妖怪可會將我們狠狠地整治,
讓我們血壓飆昇,腎上腺瀕臨潰堤,嫉妒的滋味一點也不好受。

嫉妒,你的名字是女人。
所有的文學作品和言情小說,
都把嫉妒的「特權」,毫不保留地送給了女人。
現在,這樣的觀念,卻可得面臨修正。

傳統上,心理學界有一股「演化心理派」,
會用演化的觀點來解釋兩性的行為差異。
依據他們的解釋看「嫉妒」這回事,
會說,男人會比較在意伴侶的「性行為不忠」,
因為他們搞不好須撫養其他男人的小孩,卻不攜帶有他自己的基因。

另一方面他們又相信,會讓女人較在意的是「情感背叛」,
因為,她們的「演化興趣」在於伴侶須陪伴在旁協助帶小孩,
「情感背叛」的男人顯然做不到這點。

如果這樣想的人也包括你在內,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哈莉絲(Christine R.Harris)
所做的三個研究,可能足夠改變你的看法。

第一個研究,
哈莉絲找來四十三個女性和三十六名男性受試者,
要他們想像伴侶從事「性行為不忠」或「情感背叛」時的場景,
測量他們的血壓和心跳速度。

她發現到,果然,男人對「性行為不忠」場景,
會出現較為強烈的生理反應,
但女人對兩種場景的反應卻差不多,和男性受試者一樣,
她們對性不忠的場景反應反而還較強烈點呢。

到了第二個研究,
哈莉絲想釐清楚,是不是男人只要一想像起性愛場景,
反應就會比較亢奮,所以她將不忠的部分拿掉,
只要男受試者想像與自己所愛的人做那件事,研究結果果然證明如此。

第三個研究轉而針對女性,
雖然有八十%的女性表示,她們會較在意伴侶的「情感背叛」,
然而研究數據顯示,
她們對「情感背叛」和「性不忠」的生理反應都一樣的強。
那些已擁有穩定和盟誓關係的女性,
對性不忠的反應甚至還強過了情感背叛。

─這項證據,恐怕會推翻演化心理學者長期來的假設,
其實,和情感背叛比較起來,女人並不會比較不在意性的背叛。

回到嫉妒的議題上來,哈莉絲想要強調的是,
面對背叛與不忠,會不會嫉妒、生氣與性別無關,
充其量只能說兩性的反應其實是一樣的強度,
個人的經驗、過去對親密關係的態度與容忍度,
恐怕還能將嫉妒說得更準確一些。

嫉妒,你的名字是人性,不是男人或女人的專利。

ps:圖片取自幾米地下鐵

台長: 靜子
人氣(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