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6 01:23:57| 人氣7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After Morality Play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下午一口氣看完巴瑞‧安斯華(Barry Unsworth)所寫的小說「道德劇」(Morality Play)。很有趣的故事。Unsworth以十四世紀的英國為背景,藉由一個到處流浪的六人戲班子被捲入一樁謀殺案件,生動地描寫出當時社會上的某種道德淪喪與人心徬徨。男主角在這個戲班子演出道德劇的過程裡,和其他演員們共同經歷了一個複雜的道德事件。從外在事件的懸疑發展一路剖出角色們的內在道德掙扎。更有趣的是,其中諸多心境上,所謂與邪惡交戰的過程,作者透過演員的表演經驗來表現。

也許是因為自己有舞台表演經驗的緣故,所以這本書的有趣程度對我來說實在是加倍的。

尤其關於男主角在小說裡所說的,演員,其實是一直在和魔鬼交戰的一種行業。藉由男主角年輕而不安定,好奇又怕事的個性,安斯華以活潑的口吻描繪演員在舞台上是多麼容易失去自我。在觀眾的熱烈反映和燈光下,不由自主地被角色帶著走。而這部分就是他所說的魔鬼。

小說中的男主角尼古拉斯其實是個修道士,由於年輕的心不耐繁瑣無聊的修士生活而逃離,後來在飢餓狼狽的狀態下與戲班子巧遇,決定加入戲班子以求果腹。

故事最終,在戲班子一干人好不容易逃過一劫,保住性命之後,尼古拉斯本有機會重回修道院。安斯華在先前的鋪陳裡,先藉由帶領讀者們看到尼古拉斯由於一連串來自謀殺事件的驚嚇,讓我們覺得似乎主角最後決定脫離這樣危險而不安定的生活,終於甘心地回修道院,會是一個合理的發展。然而卻在最後一頁啪,一個急轉,尼古拉斯決定留下來繼續當一名演員。因為在謀殺事件的整個過程裡,在那些道德劇的扮演過程裡,他發現無論是當一名神職人員、一個爵爺還是一名演員,其實都在扮演。差別是前兩者的扮演是終生的。男主角的體悟只在最後小小一段裡,他忽然了解到「如果你演一個角色演得太久,你就會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於是他決定成為一個演員,目的是「決不再讓自己沉溺在一個角色中,不可自拔。」

這個轉折的過程雖然在一瞬間,篇幅也非常短,然而卻一點也不會顯得突兀,不但具有說服力,也完整地為整部小說下了一個漂亮的結論。當然,同時也達到了戲劇效果。真令人忍不住彈指一笑。

之所以可以,啪,一個轉折卻不會突兀;對於瞬間領悟的著墨不多卻完全能夠讓讀者接受與了解,當然是因為在前面種種的鋪陳裡,安斯華雖然沒有讓尼古拉斯在每一次的內心交戰中,顯露出最後會得此結論的傾向,卻反而聰明地藉由外在事件的揭露,已經讓讀者們的內心感受逐漸導向這樣的結論。只是一切做得非常含蓄。他討論道德,討論是非,討論什麼是真正的正義與邪惡,卻沒有去直接點露出,小說中的諸多人物其實都或多或少地遠離自己或失去了自己,只是沉溺在一個環境或者狀況所賦予自己的角色中無法自拔。因為沒有直接點露,因為含蓄,因為只是不斷地讓小說中的六個演員們在想著怎麼演一齣戲,不斷地讓他們準備演下一齣戲,不斷地讓他們上台演戲……。因為如此,最後的轉折才會有,啪,一聲地戲劇效果。而那個瞬間領悟則其實替讀者們說出了那份含蓄背後,自己也尚未清楚看見的希望。

滿足感於是產生。

由書名所點出的「道德劇」,由男主角原本身為一名教士的身分,我們也很容易將這樣的結尾與宗教領悟作聯想。尼古拉斯並不是背棄或背叛了上帝,相信他自己也不這麼認為;而是從一種表面的服從與對永生樂園的嚮往(自私地,天真地,好逸惡勞地嚮往),最後終於達到內心的相信。相信上帝就在心中,無論個人是什麼樣的身分。魔鬼到處都在,並不是躲在修院中就可以不去看見。他與上帝的關係從一種儀式性的行為和被教育而成的敬畏,轉而成為經歷生命體驗後的內在決心--「我會盡力保護我的靈魂,……今後,我絕不會再讓自己沉溺在一個角色中,不可自拔。」真正的信仰原本就不應是安逸的,因為人是脆弱的。我們心中所存有的美好,良善,正義等等,都時時受到我們心中所存有的醜陋,邪惡,慾望等等的威脅。當燭火點燃時,我們要待在火光範圍內取暖,取得溫馨,並且時時注意流動的風。火光總是不安且搖曳的,只要空氣繼續流動。空氣停滯,火光所能燃燒的時刻也就有限,終至提早熄滅。於是我們活著,心跳動,因此不得不去面對正反明暗與這中間所交界出來無邊無際的灰色地帶。沉溺在一個角色中不可自拔的危險之處,在於我們不再警覺,不再自我意識,將自我交給賦予我們角色的環境或者狀況,視為理所當然,同時喪失判斷能力。

而那正是所謂魔鬼侵入的最佳領土。

尼古拉斯因而決定成為一名演員。在這個最易迷失自我,時時面對魔鬼的角色裡,由於它的扮演是那麼樣的顯而易見,反而成為經常性的警示燈。

這樣的心境當然在我心裡產生了相當程度的迴響。身為演員為了一種更誠實,不耽溺的高層次表演,經常必須在面對角色的同時去面對自我。身為一個演員必須先將自己看得非常清楚,才能有意識地去扮演他人。有趣的是尼古拉斯選擇成為一名演員的理由是我從未想過的。他反向操作地將演員時時處在另一種角色裡的狀態當成一種抓住自己的武器。因為那樣的扮演終究是短暫的。相反地,「如果你演一個角色演得太久,你就會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我現在所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我所身處的環境和狀態正賦予我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我是否有沉溺其中而無法自拔呢?

茫然的是,我竟然沒有辦法回答前兩個問題,以至於對於最後一個問題更加不確定了……。

Morality Play除了在主題發展上具有懸疑技巧的流暢完整之外,整部小說裡的十四世紀英國景象也活生生,盎然展現。讓人讀著彷彿就看見了馬蹄在鵝卵石舖的道路上踢擦出幾點火星,騎士盔甲上的光芒正在穿入我們的眼睛,馬車車輪祿祿滾動著,人們此起彼落的談話就在耳邊沸騰,破舊倉庫裡的各種氣味和屍體的腐臭,斑駁的髒衣服裹著尼古拉斯的身體,夜晚的火把照耀,而戲班子的野台正在搭起……。這些視象,聽覺,甚至嗅覺等等的具象化,成功地展現出小說家奔馳的心靈和靈活的筆觸。在想像力的馳騁下兼具細心與耐心。難怪有人將之視為歷史小說。歷史小說的精確逼真和推理小說的懸疑神秘宛如紮實的顏料和線條,將故事的魅力像一捲長長的古老彩繪畫軸那樣地噗啦,攤開在眼前。加之每個人物描寫的各自突出,讀來更是興味盎然,不斷看見不同人物之間的對比和對照,也使得人物之間的互動顯得非常活潑。時代,人物和人心這三種不同的視界密密交織著。不斷可以從其中一個角度看見另外一個角度,又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見另外一個角度。

同時又不斷看見戲劇和人心之間的跳躍和拉扯。

規模越寫越多,想想又覺得一定還露掉了什麼。簡直好像寫不完了似地。

而我那種向來大言不慚任性而為的,不帶腦袋只是一顆心就這樣嘩啦嘩啦寫下去的,習慣和愛好,若沒有事先儲存了豐富的豐富的思想和知識在腦袋裡,要想迄及這樣的規模,那顆心,就顯然非常勢單力薄了。

Barry Unsworth被稱為當代英國文學大師,並且以自己國家的歷史為背景寫出Morality Play。

而我對於自己國家的歷史又知道多少呢?

不,我對於自己現處環境的文化和社會現象又知道多少呢?

還有,再問一次,我對於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究竟知道了多少?


2001/07/19

台長: 黃小貓
人氣(7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