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0 15:00:00| 人氣5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一次定期大會 施政報告 邁向區域治理,打造宜居高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一次定期大會  施政報告                                            
邁向區域治理,打造宜居高雄

    經過千呼萬喚,經過不斷的期待,在去年的1225,縣市合併終於實現,我們的新高雄市正式誕生。

    我很榮幸,能夠擔任大高雄市的首任市長,與各位大高雄市的首任議員,一同肩負起,開啟新高雄命運的重大使命。歷史給我們機會,歷史也等待我們的回應。

    我們的新高雄市,雖然一樣是定位在「直轄市」的行政階層,但在實質上,與過去的直轄市是截然不同的,除了治理地域的改變以外,過去都市的思維,也必須轉變為複合性都會的思維,與其說是「城市治理」,我們的新任務更像是「區域治理」。

    雖然治理任務有重大的提升,但是背後所指向的目標卻沒有改變,將高雄打造成一座「宜於人居」的城市,這個方向在縣市合併前是如此,在縣市合併之後亦然。我們要透過區域治理的實踐,讓宜居高雄的目標得以落實,讓市政建設的成果,回歸到市民最基本的關懷,我們的生活。

    而要讓市民在高雄「好生活」,我們所關懷的首要問題,無非都是圍繞著市民生活最根本的需求面。

    首先,宜居高雄,一定要能夠「更安全」。在氣候劇烈變遷、天災日漸頻繁的挑戰下,我們要提升市民生命財產的保障。我們將致力於災害防救體系的總體功能,在第一時間達到最大的減災防害效果;我們更要透過環境的治理、與水土的保持,從根本上取得開發與保育的平衡。

    其次,宜居高雄,也要「更健康」。大家也都知道,過去幾十年的高雄市,也曾是一座受到重工業嚴重污染的灰色城市,而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透過濕地廊帶的打造、透過綠色交通的建構、透過環境品質的監測,將它轉化為全國環境力第一的城市。相信這樣環境治理的經驗,必然能在縣市合併後的大高雄全境,再創綠色奇蹟。

    再來,宜居高雄,還要「更富足」。顧生態也要顧經濟,相信產業與就業,也是大家極關心的問題。大高雄做為一個共同的生活圈,過去,縣市還沒有合併,每天就有14萬縣民前往高雄市上班,我們已經在為高雄縣市人民創造許許多多共享的就業機會;現在縣市合併了,大高雄更將凝聚為一個緊密的經濟體,在土地利用、就業創造上,作更完整、更全盤的規劃。

    我也要強調,拼招商、拼產業,是要把高雄帶往未來,而不是拉回過去!未來大高雄的產業發展,不能停留在過去高污染、低附加價值、非知識密集的產業,我們要達到產業的轉型、提升。未來,配合大高雄既有的金屬工業、再加上綠能科技、遊艇產業的先後天優勢,為高雄未來一百年的產業基礎打底。

    根基於以上的思考,我們開展縣市合併上路以後,各個面向的市政建設。以下向各位逐項進行報告:

雙行政中心,無縫接軌

    縣市合併,高雄市是狀況最複雜的都,由於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結合,我們首當其衝的就是面臨政府效能與服務提供的考驗。第一項工作,就是新市政府的行政改造。

    在機關組織整併方面,考量市民便利性、可及性以及親近性的前提下,我們設置有「四維行政中心」與「鳳山行政中心」,民眾洽公也無須兩地奔波,達到「就地服務、無縫接軌」。目前我們積極辦理本府各機關之辦公廳舍調整,在6個月內完成搬遷。我們將依據機關業務屬性、民眾貼近性、變動最小等原則,進行辦公廳舍的調整,將局處歸併一地辦公,提升行政效率。在人員安置方面,在轉型期間,我們以「原地安置、異動最小、權益不變」之原則辦理相關人事作業,穩定人心,保障公務同仁之權益,也讓市民服務不中斷。

市民服務不打折,311999全市開通

    在市民服務方面,我在去年就職典禮上便承諾,於合併後兩個月內擴增1999市民服務專線至原高雄縣地區服務,如今如期完成。自31日起,大高雄市民不論使用手機或市話撥打1999都可享有市政府提供24小時全年不打烊之市政諮詢服務,3月份原高縣區域約有8千通通話量,成效不錯。為因應縣市合併擴大服務,為民服務項目也從30項增加到52項,除了原有的路面坑洞、路燈不亮等,還增加了停水停電、管線、孔蓋鬆動、填補不實等項目。「1999高雄萬事通」可以成為大高雄市民的「萬事通」,提升市府團隊整體的服務效率與品質。

 民參與,續辦與民有約

市府致力於建立多元的市民服務管道,除了既有的1999萬事通、市長信箱外,原縣府舉辦的「與民有約」在合併後也將延續,提供市府與市民第一線面對面的溝通管道。「市長與民有約」目前規劃每周一次在鳳山行政中心大禮堂,將召集市府各單位主管參與,帶著疑難雜症前來的市民將在第一時間就獲得跨局處的協助,公部門的服務將更直接、深入民心。

二、產業高雄,擴大繁榮

  許多資訊顯示,2008、2009年的谷底已經過去,高雄景氣正在復甦:2010年加工出口區與高雄軟體科學園區的投資總額是3451億,成長13%;七大工業區投資總額成長18%,南科高雄園區也成長6%,而去年一年,以上產業園區的就業人數共增加1萬7千多人。此外,高雄港貨運量成長12%,旅客人數成長達20%,小港機場的旅客及貨運也分別成長12%19%。高雄前景看好,高市府也已準備好,對高雄產業發展做出完整的規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擴大產業腹地,充實三大競爭力軸線

    在合併之前,我們已經規劃了高雄的三大產業競爭力軸線,由北至南,分別是「科技創新走廊」、「文創經貿特區」及「自由貿易運籌中心」。

    我們的「創新科技走廊」,將從路竹、岡山延伸至橋頭新市鎮,包含高雄科學園區、本洲工業區、高雄智慧學園,我們將建構產學平台,引進國家級研發中心,發展光電、太陽能、生技醫療產業以及金屬加工業。去年七月動土的捷運岡山站,預計2年半內完工,將有利於本區30萬市民的通勤便利。

    我們的「文創經貿特區」,將以高雄港一港口,也就是舊港區為核心,再往捷運沿線延伸,從橋頭糖廠、左營眷村、駁二特區,再到衛武營及大東,串連成文創十字軸。未來在102104年間,世貿會展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旅運大樓等標竿建築將陸續完工,而中央列為都市更新六大金磚之一的臺鐵高雄港站都市更新再開發案也在本區,是最精華的港邊水岸土地,317日在台北召開招商說明會吸引國內外不動產開發及飯店旅館等30多家業者出席,預估投資金額可達80億元,1-22號碼頭港灣轉型與文創產業政在此區蓬勃發展。

    最後,「自由貿易運籌中心」,是從高雄港二港口出發,透過國道七號串連,沿線林園、大坪頂新市鎮以及仁大工業區成為自由貿易運籌中心,以「台灣高雄製造」的品牌優勢,吸引外商、台商投資設立品牌基地,並打造遊艇製造專區。遊艇製造專區已與23家廠商簽署投資意向書,我們也率先完成市港大道的開通,打開二港口聯外交通動脈,國道7號計畫更將於2017年完成,完成建構整個港區貨櫃車高架路網。

   三大軸線的能量需要擴充產業腹地才能發揮,許多廠商告訴我們他們需要用地,但整個大高雄短期內產業腹地是不足的,因此未來的規劃,我們預計為大高雄共新增4498公頃的產業用地,包含南星計畫區、岡山本洲擴大工業區、洲際貨櫃中心第二期、大發工業區北側用地、和春技術學院北側用地新訂南科高雄園區特定區國道7號沿線產業用地等。解決產業腹地不足的問題,為大高雄打下長久的發展基礎。

 招商引資,創造投資友善環境

    合併前的大高雄,在縣市政府與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南科管理局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吸引許多重大投資,各項重大指標性投資案件計57,投資金額共計新台幣1161億元,包含日月光K12與新購大樓投資案共180億,COSTCO投資12億興建北高雄店,創造400個就業機會,預計今年8月開幕。在綠能產業方面,「綠能科技」投資約58億在南科高雄園區進行擴廠計劃。台電也投資了約16億元,將在永安鹽灘地打造一座台灣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預定1005 月底完工。其他重要投資案還包含鈺創科技及西基(CG)電腦動畫進駐高軟,以及華夏公司在林園擴建PVC新廠投資案。
  去年成功邀請小學館與SCET投資高雄,目前SCET與義大合作的高雄育成團隊已成功開發一組有錢力進入市場的原創遊戲。而市府教育局也與小學館、英業達、邁仕通團隊合作,爭取到經濟部一億2千萬的電子書包案。

農漁加值,照顧農漁民生活

    本年度發展農業的重點工作包含:
(
)優先指認優良農地:農業與工業同等重要,在擴大產業腹地的同時,做為一個強調生態、對農民負責任的政府,我們也宣示「優先指認優良農地」的政策,避免苗栗大埔農地事件再次發生。
(
)輔導農村再生計畫:積極輔導社區餐與農村再生計畫「培根計畫」訓練,進行
休閒農業區與農村再生計畫整合。
()有機農業倍增計畫:在協助「永齡有機農業專區」的經驗為基礎,未來我們將持續輔導增加有機耕作面積倍增至600公頃
()開拓多元行銷通路:例如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設置「高雄物產館」、與日本網路商城「樂天市場」、Yahoo奇摩超級商城合作虛擬通路,也鼓勵中小學營養午餐及市府附屬機關優先採用高雄在地農產品當食材。
(
)建立
「生產履歷驗證標章」、規劃設置「民生物流中心」,擴大電子拍賣機制,才能建立透明安全的交易制度。

    在漁業部份,航道疏浚以及漁港觀光市場周邊環境改善是本年度重點工作,主要項目有林園中芸漁港東防波堤延長工程、林園汕尾漁港航道疏濬工程、興達漁港遠洋泊區疏浚工程、梓官蚵仔寮漁港碼頭景觀改造工程等。

 三、重建關懷,防災整備                      災區重建 加緊腳步

八八風災發生至今,已經一年七個月,為儘速加速重建腳步,本人在上任之後,就立即前往那瑪夏、杉林、六龜、茂林等重災區進行查訪,並聽取當地災民意見,希望能協助受災市民,讓美麗的山城社區恢復產業與生機。

走過「安置」的階段,將要進入「安居」的階段。市府與慈濟、紅十字總會、法鼓山等NGO團體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進行永久屋的興建。在今年115日,杉林區日光小林二村已經開始動土興建、甲仙區五里埔小林一村也在農曆年前歡喜「起家入厝」。年後,312日,杉林區大愛園區第二期永久屋與小學動土興建,將在8月興建完成,總戶數達1000戶,是全國最大規模的永久屋基地。另外,桃源區樂樂段及六龜區龍興段永久屋也在4月動工,預計10月完成。

中央與地方的重大重建工程如簡報上所示,包括六龜區高132線、茂林區高133線及旗山區高92線溪洲大橋等連接交通往來的重要道路橋樑工程,目前正在全力趕工當中,將於明年7月前陸續完工。另外,校園的重建工程,包含那瑪夏國中、民權、小林國小等學校的重建,我們將持續與認養單位合作,儘速復校,讓父母安心,也讓孩童能夠在安居地安全就學。

在產業重建方面,我們配合甲仙、旗山、六龜大橋等重要指標性橋樑通車的契機,同步辦理了三場大型產業行銷與旗山九鄉鎮農特產品活動,行銷在地特產:同時也搭配八八真情巴士與觀光接駁專車等措施,將遊客與關懷帶進重建區,協助甲仙、杉林、旗山觀光產業復甦。配合著5月底六龜新發大橋的竣工通車,我們即將推出六龜產業行銷活動來產業重生,將觀光人潮重新帶回來。

防洪疏浚 全面整治

前年88莫拉克風災跟去年919凡那比颱風的侵襲,讓我們深刻認知到水患是大高雄迫切需要優先面對解決的問題。今年1-3月,市府與中央第七河川局已經辦理了荖濃溪與旗山溪的疏濬作業,共疏濬約2千噸的土石。市府也在大樹、仁武、岡山辦理排水清疏共5420立方。

整體規劃大高雄的水患整治,我們將與中央水利署合作,以流域整體整治的觀念,進行包括二仁溪、阿公店溪、典寶溪、後勁溪、愛河、鳳山溪及高屏溪等流域水系上中下游的全面整治。

在河道中上游部分,如:阿公店溪上游的土庫排水系統、典寶溪排水系統、後勁溪排水系統、愛河流域及高屏溪上游的美濃溪排水系統,我們將持續爭取中央水利署補助設置滯洪池,總蓄洪量將達765萬立方公尺。其中,針對典寶溪沿線地區淹水問題,目前我們正辦理典寶溪A區滯洪池開闢,以改善岡山地區劉厝、白米等地的淹水。而愛河流域上游寶業里滯洪池的開闢3月底也已完成發包,將在汛期前先開挖池底,施作引流箱涵,以改善義華路、澄清路周遭長年淹水問題。同時,市府也將自籌預算,與台糖公司協商10公頃的獅龍溪滯洪池用地費用能夠分10年支付,儘速開闢滯洪池以解決仁武工業區淹水問題。

另外,針對河道瓶頸路段,我們則以疏浚、拓寬及新設護岸工程方式,進行後勁溪整治第四期、獅龍溪排水改善、鳳山溪幹線博愛橋至大智陸橋段改善、美濃溪流域福安排水整建、大遼排水及前庄排水等工程,以改善區域排水能力。另外,對於本市已經公告的106條區域排水,本人也要求水利局要儘速完成清淤整治工作,務求改善水患根源,降低減輕市民遭受水患、淹水的威脅。

我們也透過都市計劃,避免與水爭地,劃定保留一定比例的土地,給予水路空間,與水共生共存。另外,將滯洪防災觀念引入土地使用與景觀規劃,公園、校園操場都必須保有滯洪功能,滿足都市安全的需求,於平日提供市民休憩之用。

另外,針對大高雄海岸線的整治,在旗津岸邊,我們將以設置人工灣澳及離岸潛堤方式,減緩沙灘流失並保護海岸建物安全。同時,在今年,我們也將與第六河川局合作,逐步進行梓官至茄萣海岸沿線內外的景觀整理,打造黃金海岸成為帶動區域觀光經濟發展的動力。

 災害防救 安心家園

上個月316日,我們在甲仙進行土石流大型防災演練,結合市府、區公所、中央單位、軍方及水電公司等等各單位,進行包括颱風豪雨侵襲、土石流威脅等等各項災害應變措施準備,檢視防災準備工作,做好萬全的防災因應。未來我們也將在林園、大社、永安、梓官、桃源、楠梓、岡山、旗山、六龜、甲仙、那瑪夏等區域,針對水災、土石流災害、坡地災害、地震與人為災害等複合型災害,進行相關整備工作與演練。

315日是大高雄地區防救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們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由專職人員組成的縣市政府層級災害防救辦公室。由陳副市長領軍的災害防救辦公室,從消防、水利、工務、環保、社會、警察、民政、研考等局處,共調派及聘用30位專職人力,針對減災規劃、應變整備、調查復原及資訊管考,組成防救災的專職、專業幕僚團隊,將能有效統合高雄市災害防救體制,並強化市府在災害預防、應變與復原重建的效能。

    此外,市府也在前鎮區興建消防大樓和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南部備援中心,將在明年6月完工後,作為本市的災害應變中心,及南部地區重大災害的應變樞紐。同時,我們也規劃在鳳山、岡山、旗山建置救災前進指揮所,分別統整「工業區」、「沿海低窪地區」與「高山地區」的救災人力、物資調度和集結,並導入微波、衛星、無線電、視訊等高科技資通訊設備,搭配前鎮區災害應變中心的運作,串聯大規模災害搶救節點,完備大高雄防救災的應變網絡。

 日本震災的因應與啟示

    近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規模9.0強震,不但引發濤天海嘯造成慘重死傷,更因為後續的福島核能電廠事故,造成國際震撼。在日本震災期間,本於國際社群相互援助的精神,本府也發動市府同仁一日捐行動,共募得3000餘萬元,將轉交日本交流協會,賑助日本受災民眾。

    而日本震災,亦影響到本市農漁產品出口,本府亦積極因應。針對因為日本市場需求縮減受到影響的高雄農漁產品,本府農業局與海洋局立刻做了清查並協助另尋市場,在花卉部分,包含火鶴花、文心蘭、洋桔梗,高雄花卉公司於3172位經理級人員赴香港,爭取拓展外銷管路市場,目前接獲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計6家業者詢價。內門綠色花卉運銷合作社已將產品轉至香港、大陸、新加坡及澳大利亞。我們也針對國內市場進行展銷活動,例如49~10日將舉辦88風災災區高雄農特產品活動,將義賣內門火鶴花1萬支,義賣所得贈與日本賑災。

    在漁業部分,高雄低溫鮪魚在日本具有高市占率,目前魚價仍穩定,但低溫鮪魚業者很早就了解擴大內銷、減低依賴日本市場的重要性,本府已輔導業者開設超低溫鮪魚專賣店及主題餐廳全國共25家,未來將持續輔導業者參加2011台北及高雄食品展加強推廣。

    除了出口,對日本福島輻射汙染,所造成進口食品的可能污染,本府亦不敢輕忽。為替市民健康嚴格把關,本府衛生局與行政院衛生署合作,逐批採樣日本進口食品送原子能委員會檢測輻射量,海洋局也與漁業署加強查緝水產品,檢驗合格才能進入市場,維護民眾食的安全。同時,高市府消保官與衛生局也加強查緝蔬果及水產品「原產地」標示情形,以防不肖業者隱匿,相關檢驗結果都公告衛生局網站供民眾參考。

    除了眼前的國際援助與因應措施的執行以外,日本震災、海嘯及其後核災的接續發生,也使我們更加警省,未來複合式重大災難,在台灣發生的種種可能性。尤其高雄海岸線綿長,鄰近又有核三廠,我們不能抱持輕乎之心。

    故本府研議,建請中央投注資源,與地方合作,在本市沿海地區,建置地震海嘯預警系統,並規劃完整逃生路線與標準作業流程,透過宣導達成市民防災教育。本人日前也已責成災害防救辦公室相關單位製作防災手冊,未來發放予全體市民,以掌握不可避免災害發生時的救援逃生黃金時間。

    對於核災,除了期待國家能逐步往「非核家園」方向前進以外,也將與中央政府討論核災發生時的因變權責機制,及核災避難處所的建置。

四、城市發展,區域平衡      30分鐘生活圈,縫合縣市交通系統
   
縣市合併後,對於大高雄的市政建設我們採取「宏觀規劃,城鄉兼顧」的策略。在交通的部分,為均衡各區發展,便利區域間往來,我們正在建置六大運轉中心,分別是一港、兩站、三山,達成各區域與都會區之間30分鐘生活圈的實現。針對原本較缺乏公共運輸的地區,我們積極增開接駁公車,目前已完成22個行政區的接駁路線,未來在101年前,我們將陸續完成其他16區的計畫。

    針對車流量大的都會區域,我們正擴建交通號誌中央調控計畫。透過即時監控,可以有效減少行車時間10%40%,車禍現場死亡事故也降低15%100年度我們優先納入岡山、旗山及鳳山等縣市交界重要道路之226處號誌進入智慧運輸中心調控,至今已完成納入44處路口號誌。未來將分四期建構總計1,460處路口號誌及469處交控設備,103年底將大高雄整個納入交控系統中。

水綠高雄,提升生活品質
   
持續營造水與綠的宜居環境,推動以人為本,以生活為主體思考的市政建設。我們要讓高雄的路更平更安全,改造人行環境景觀,老舊的公園要讓她換新妝,空地要綠美化,生態濕地綠廊逐步擴建,例如仁武區的曹公新圳濕地公園、鳳山的五甲公園、永安濕地、路竹公園、岡山的中山公園、美濃中正湖、中都濕地、澄清湖周邊景觀改善、右昌森林公園、中都濕地等各區皆有公園開闢計畫。

    此外,高雄市CNN評鑑為亞洲五大單車城市,合併前高雄市有「後勁溪及體育園區自行車道系統」、「愛河及蓮池潭自行車道系統」、「臨港線及前鎮河自行車道系統」、「大坪頂熱帶植物園自行車道系統」、「旗津環島自行車道系統」及「捷運通勤自行車道系統」等6大自行車網,2010年底已超過256公里。原高縣也已建置約200公里自行車道,以風景明媚著名,我們目前正規劃新路線與既有車道之串聯,未來將針對照明、鋪面、標誌線等加以改善,未來四年,大高雄自行車道路網將以總長度1000公里以上為目標,讓市民擁有更多通往樂活生活的綠色路網。

    最後,結合民間與專業社團力量,我們將推動「社區環境綠美化風貌營造計畫」,透過社區總體營造來活化舊社區,期能在今年完成100個以上的生活空間美化,以具體提升社區環境品質。

有效利用土地,厚實基礎建設

    市府為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因應市民縮短城鄉差距的迫切期待,將本於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原則,運用公平、透明的區段徵收與公辦市地重劃方式,進行適度開發。我們強調土地利用的最適化而不是最大化,重視開發的質而不是開發的量,在保有城市的效率與競爭力的同時,同時維持自然、生態與生活品質。

    因此,未來將以縫合原市縣交界、配合重大建設、鄰近交通節點、人口集聚區域為勘選原則,透過市府團隊分工合作,嚴格管控開發數量、速率及區位,以確保市民的生活品質。一方面,地盡其利,節省公共建設費用,並取得產業立基所需土地。另一方面,地利共享,土地開發若有盈餘,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精神,持續運用平均地權基金支援當地公共設施的興闢。

五、福利對齊,向上提升

    在縣市合併的工作之中,社會福利的「高高平」,相信是全體市民最關心的議題,自然也是我們施政最主要的關懷。就總體上而言,縣市合併後,全體市民福祉呈現大幅度的淨增加,原高雄縣地區的市民,更在絕大部份項目上,享有遠較過去為高的福利水準。我們高雄市政府,一向對於落實弱勢照顧不遺餘力,而在縣市合併後,這樣的努力更將普及於大高雄全境。

    擴大低收入與近貧家庭照顧服務

    首先,是擴大辦理低收入與近貧家庭照顧服務。過去因為高雄縣市間生活費用的落差,低收入戶的認定標準與補助也有所不同,如今將可採用一致標準。我們也採取「舊案從舊從優」的方式,以保障因水準調整而受到不利影響的個案。低收入戶生活補助額度更獲得了調高,列冊第一類生活補助額度調高為每人每月10,991元,列冊第三類春節、端午及秋節生活補助每戶2,000元,列冊戶春節慰問金單身每戶2,000元、有眷每戶3,000元。

    另外,高市過去成功施行的「看見希望宅急便」,以食物券幫助清寒家庭自立,透過每戶每月1,500元食物券可兌換材食、增強親子關係、家庭管理效能、並透過志願服務參與培力自立的措施,如今也在大高雄全境實施;市政府於兩年前全國首創的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寒暑假期間憑卷兌換熱食服務,也推廣至原高雄縣地區,服務據點由原本的401個,擴展至整個大高雄的719個據點,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必煩惱。

擴大身心障礙者照顧

    在擴大身心障礙者照顧服務方面,我們仍秉持著「生活無障礙,服務多樣化、照顧真周到」的一貫精神,擴大辦理視障者輔佐服務、精障者日間生活重建服務、身障者農場園藝生活重建,及輔具租借維修等多項服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身障市民復康巴士,過去高雄市政府針對低收入戶,比照計程車費率1/3收費的福利措施,,還有原高雄縣地區獨有的「使用居家服務陪同就醫之交通費補助」,目前也統一適用於整個大高雄,讓身障朋友都能夠行得更開心、更方便。另外,身心障礙者依障級不同,也享有健保補助,最高可補至保費全免。

擴大生育獎勵措施

    而為因應台灣社會日趨嚴重的少子化問題,以福利措施提升生育率,讓青年人樂於成家、樂於生育,高雄市政府去年推出優厚的生育津貼措施,只有父母一方設籍高雄及居住滿1年,每名新生兒發放生育津貼6,000元,第三胎以上新生兒更加碼發放10,000元,並且在未滿1歲以前,每月享有3,000元的育兒補助,以及最高659元的健保費自付額補助。

擴充托兒與兒童照顧網絡

    當然,生育之後還需養育、教育,所以,托育服務的提供相當重要。為使托育產業品質躍進,過去高雄市政府,對各托育機構教材教具,每年補助12萬元,現在原高雄縣地區的托育機構也享有;而對於家長與幼兒的直接補助,更是要提生,我們的兒童托育津貼,過去原高雄縣地區補助範圍為34歲,每人每月補助1,500元,目前也比照原高雄市水準,補助年齡擴大到212歲,每人每月補助3,000元;另外,過去高雄市獨步全國的夜間托育措施,以及相關的托育補助,也將於大高雄全境實施,讓多元工作類型的家長,都可以安心在外打拼。

在小朋友屆於幼教年齡時,我們更關心學前教育的施行。今年教育部將開始實施5歲幼兒免學費計畫,而高雄市政府特別加碼,投注近6700萬元,將幼教券補助向下延伸至4歲幼童,凡設籍高雄市、就讀立案公私立幼稚園或托兒所幼兒,每學期可獲得5000元的幼教券補助,以鼓勵幼兒就讀幼托園所,這項措施將自100學年度81開始實施,預估本市4歲幼兒約有17000人可受益。

加強老人福利服務,增設照顧服務設施

    而讓辛苦一輩子的老人家,能安渡晚年,也是我們重要的任務。縣市合併後,於大高雄設籍滿1年老人,均可獲得全民健保保費的補助,可以享受健康無憂的銀髮生活,每人每月最高可補助659元;每年也會辦理一次免費健康檢查,及每人終身一次公費裝置假牙,全口假牙補助最高可達4萬元;另外,老人家每月也享有公車船729元免費與捷運半價的搭乘優惠。失能老人居家服務補助,過去高雄縣地區補助額度為每小時180元,如今也可比照原高雄市地區,補助額度提升為每小時200元;此外,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車、社區型日間照顧中心等多元服務,我們也將持續擴大辦理。

 六、觀光行銷,國際之都

    本府一向致力於推廣觀光產業,2010年是郵輪觀光豐收年,共有15艘次郵輪停靠高雄港,27,295旅客人次,與2009年比較,船數增加3倍、旅客人數增加6倍,共創造2億多的經濟效益。在旅館住宿方面,國際觀光旅館住宿人數成長約12%,一般旅館住宿人數更成長33%。此外,雖面臨中央分配航線南北不均的現況,近兩年來我們仍努力擴增國際與兩岸共10條航線,面對陸客自由行與國際背包客的潮流,我們也積極整備觀光旅遊路線,推出原鄉觀光推廣計畫、寶來、不老溫泉地方產業推廣計畫、以及宗教心靈之旅。

    而一個城市需要不斷地推出節慶與文創活動,才能提昇「能見度」,替地方帶來商機。高雄市政府已規劃整年度的節慶活動,藉由積極推動觀光、文化、體育賽事以及影視音樂文創等活動的舉辦,達到城市行銷目的。我們目前已辦理的活動如下:

 雅俗共賞的觀光節慶
   
春節期間,「高雄過好年」除了在南北貨最大集散地「三鳳中街」舉辦外,更將活動擴及到三山-「旗山老街」、「鳳山家具街」、「岡山維新路」。為期17天的「2011高雄燈會藝術節」,除了在愛河兩岸舉辦,在岡山河堤公園同步舉辦花火節,以900萬造訪人次創下歷年新高。「美濃彩繪大地」活動提升美濃知名度,也帶動周邊產業如「橙蜜香蕃茄」、「白玉蘿蔔」、「美濃米」等農特產品行銷。剛剛圓滿落幕的「內門宋江陣」是台灣傳統的12大地方節慶,融合傳統與現代,有傳統宋江遶境尬陣及內門總舖師展現的台灣辦桌文化,吸引國內各地遊客前往內門。

影音文創饗宴
   
駁二藝術特區的「奇幻不思議3D展」,吸引超過30萬人次,在國內創造風潮。「高雄春天藝術節」展現了南台灣表演藝術團隊創新、跨界的大型製作能力,2011年推出的節目在質與量都大幅提升,共邀請10個國家演出32場次精采節目。歷年來展現青年獨立音樂魅力的「大港開唱」,也在駁二藝術特區重新登場,由國內外知名獨立樂團集結而成,超過30組獨立樂團接力演出,讓高雄搖滾起來!

    此外,電視劇『痞子英雄』讓高雄的美麗景致呈現在全球華人眼前,因此電影版『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也再次選擇高雄為拍攝地點,市府特別協助於台鋁廠房打造飛機攝影棚,這座飛機攝影棚放眼亞洲只有高雄獨有! 亞洲人氣歌手丁噹合作,也選擇高雄拍攝最新主打歌「夢交響」MV,透過未來電視、網路及KTV等上億次曝光,將高雄美景行銷到各國。市府全力支持影音產業的決心,已讓高雄成為影音大城。

萬人參與的國際體育賽事

    今年初,我們已舉辦「2011 MIZUNO高雄國際馬拉松」,以及「愛河國際鐵人三項競賽」。國際馬拉松參賽者近25000人,有35個國家地區參與。高雄市國際鐵人三項競賽已邁入第六年,2011年計有一千三百七十七位國內外選手報名參加,透過競賽方式除挑戰自我體能極限也行銷高雄愛河的風光明媚。

 八、結語

    以上報告,一方面讓各位得以瞭解,我們市府同仁,對於縣市合併的重大任務,始終兢兢業業,以最大的誠意與努力,讓各個面向的施政盡可能平滑接軌,也讓建設腳步也不因治理區域的變更而有所停滯。

    另一方面,相信各位也都明瞭於心,要透過縣市合併,達成高雄遠大美好的發展,尚有許多挑戰,等待我們克服。

    首先,雖然高雄縣市的合理整併,是必然的趨勢,但因為中央推動的進程相當急促,行政法制上的配套尚未完備,我們必須耐心進行全面的整理與修正,以彌縫縣市合併工程中間,難免存在的許多斷點。

    同時,因為過去幾十年不當的資源配置策略,城鄉存在著強烈的不均,原本高雄縣市之間存在相當的軟硬體資源落差,所以我們的第一要務,是要為高雄爭取充份的資源,同時,也要讓軟硬體資源逐步且同步地落實在整個大高雄,弭平城鄉地帶的建設落差,讓各個區域具有相同的發展契機。

    這些聽起來都相當理所當然,但這個過程中,會面對很多的困難跟爭議,期待各位與我共同攜手,共同走過艱困階段,相信很快地,我們就可以分享高速成長的甜美果實,迎接黃金歲月的美好未來。我的報告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謝謝!

台長: 鍾仔
人氣(5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