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3 20:10:01| 人氣5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是心的倒影(1)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界是心的倒影(1)

 

這是著名靈性作家-雪漠,針對現代人而寫的心靈隨筆,遠離名相,直指人心,有著穿透人心的力量,為現代人提供了許多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的方法。

 

                         <1>世上沒有一樣東西能夠永恆
    

美麗也罷,醜陋也罷,擁有也罷,失去也罷,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能夠永恆存在,更沒有一種狀態能夠永恆存在。世界就是這樣。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像。為啥說它們是假像?因為它們不會永恆,卻讓你以為它們永遠都會這樣。這個錯誤,我們稱之為認假成真
    

要是你沒深入瞭解過佛家智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道理,就一定會讓你覺得頭昏腦脹、不可思議,或許多少還會有些排斥。我能理解。畢竟那些小車、樓房啥的,看得見也摸得著,它們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真真切切的它們,咋就變成夢幻泡影了呢?問得好。其實,佛家並不否認它們的這種真實,但它強調說,它們的存在,是一種顯現上的存在,是階段性的,不會永恆。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斷變化著。有些變化會影響事物的表面,你看得見,但有些變化卻非常細微,而且發生在事物的內部,它們就像人群中的偽君子一樣,編織著人們喜聞樂見的謊言,甚至將許多聰明人都玩弄於股掌之間。
    

舉個簡單的例子:美麗的女孩欣賞自己的美,男孩們也大多會被她的美貌俘虜,但這美貌不會永恆。女孩總會長出白髮、皺紋,總會顯出老態,更別提她身上那些細微變化,細胞的忽生忽滅,想法的瞬息萬變……而且,她跟長相平凡的女子一樣,體內有汙血,皮膚上沾滿了細菌,軀體也由白骨支撐。但女孩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她花了大量金錢和時間,買了大量的護膚品,上了許多次的美容院。為啥?因為她不想變老,也不想變醜。男孩們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為美麗的女孩爭風吃醋,鬥得你死我活,可他們不明白,苦心霸佔的美麗,總還是會被時光搶走的。
    

事實上,美麗也罷,醜陋也罷,擁有也罷,失去也罷,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能夠永恆存在,更沒有一種狀態能夠永恆存在。世界就是這樣,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像。為啥說它們是假像?因為它們不會永恆,卻讓你以為它們永遠都會這樣。這個錯誤,我們稱之為認假成真

 

萬物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是無我的,是無常的,但因緣聚合之後,就會示現出各種現象。我們看到的外部世界,便是因緣聚合的,當然也歸於空性,是無常的。而且,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事物的真實面目,只是自心的顯現。萬法唯心造,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對寒風中的乞丐來說,有衣服穿,有飽飯吃,這就是天堂。假如有一天,這個乞丐變成了富翁,那麼他的天堂又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就是這樣。
    

那麼到底有沒有真實存在的東西?還是有的,不過,它們的有僅僅是緣起的有。比如說我們喝水用的杯子,它也沒有一個能夠永恆不變的本體,我們故名之為,並不是說沒有這個杯子。到目前為止,杯子還是存在的,但它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本體。它們既是真實的存在,又是短暫的現象。因為,下一個瞬間,情況或許就會變得不太一樣。變化是這個世界的真相,不管你如何排斥它,總還是會不斷與它狹路相逢。
    

一個年輕的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她曾經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害怕未知,總想控制身邊的一切。有一天,她年輕的丈夫突然去世了。丈夫去世的三個小時之前,兩人還通過電話。經歷了這件事之後,她才發現,自己真正能夠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她對我說,她和丈夫本來商量好,下個月要去補度蜜月、補拍婚紗照,再下個月要孩子,兩年後回丈夫的老家發展,但這一切都變成了一場夢。

一切本就是一場夢。她老公的存在是一場夢,若干年後,她的存在也會變成一場夢。還有什麼需要計較,又有什麼是計較得來的?當你真正明白世間的無常,你就會理解這句話。幸好,變化帶來的並不都是痛苦和無奈,它也意味著一切痛苦和無奈都會過去。
    

那朋友還告訴我,丈夫死去的第一個月當中,她就像活在地獄裏一樣,每天都害怕醒來,每天都盼望著在夢中與丈夫重聚,心像在業火中燒,身卻像置於冰窖般寒冷。她說,她每天待在冷清的屋子裏,不見任何朋友,也不吃飯,整個人像被榨幹了一樣,但是,這樣的痛苦還是消失了。她終於明白,世間的一切,都像陽光下的露珠一樣,轉眼就會蒸發,一切都不會永恆。
    

我弟弟二十七歲就死去了,看過《大漠祭》的朋友們都知道,他的死對當時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種致命的打擊,但它同時也打碎了我對生命的幻覺,打碎了我的好多執著。那之後不久,我也就徹底明白了什麼是世界的真相。我知道,不管你執著還是不執著,世界都一直在變。白晝總會走入黑夜,黑夜總會迎來黎明,孩子會慢慢長大,父母會漸漸老去。人生中所有的故事,親歷的也罷,耳聞的也罷,都像記憶中的水花、夜空中的閃電,轉瞬即逝。
    

每一個經歷、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都是一種現象性的東西,不會永恆,也沒有固定的屬性。好也罷,壞也罷,都只存在於你當下的解讀。所以說,何必把每一次經歷都看得太實在?何必在意那些不斷改變的現象?把握當下、品味當下、享受當下,汲取當下的營養,讓過去歸於過去,把未來留給未來,這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

 

                            <2>無常無法抗拒,但它並不可怕
    

世上的一切,究其根本,都會變成記憶,記憶跟幻覺沒有兩樣,所以說,生命是一個巨大的幻覺。你快樂時,世界在變化著,你本身也在變化著;你痛苦時,這變化也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有一刻的停息。無常是生命能夠延續的前提,也是我們本身就一直在遵循著的規律。它本身並不可怕。
    

人非常有趣,因為大部分人只願接受事物討喜的一面,對於它不討喜的一面,總是下意識地回避。所以,對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後果,他們總是不願坦然承擔。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都喜歡帶著老婆孩子外出遊玩,但遇上塞車、排隊,總是諸多怨言;很多女孩都喜歡大量吃甜食,但發胖的時候,卻又後悔不已;很多男孩都喜歡漂亮的女孩,可一旦這女孩變成自己的女友,卻又害怕她受到別人的青睞……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實在是數不勝數。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我們看不清事物的真實面目,是因為偏見阻礙了視線。所以,我們才會那麼抗拒無常。事實上,正如過量的甜食會讓人發胖一樣,無常也是自然規律。兩者之間唯一的區別在於,你可以不吃甜食,但你卻無法抗拒變化。
    

你還會發現,自己對未知的恐懼,正是緣於一種對變化的抗拒。大部分人都喜歡穩定,喜歡讓一切維持在原有狀態,任何一種失去的可能,都會讓我們戰慄不已。然而,這種懼怕除了讓自己難受之外,再起不了更多的作用。因為,自然規律遠比生命個體更為強大。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方法,嘗試延緩變化的過程,但我們始終無法阻止變化的產生。但是,這跟快樂又有什麼絕對的關係呢?你快樂時,世界在變化著,你本身也在變化著;你痛苦時,這變化也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有一刻的停息。無常是生命能夠延續的前提,也是我們本身就一直在遵循著的規律。它本身並不可怕。

 

那麼,我們為啥還那麼害怕未知呢?因為我們認假成真,害怕承受一種失去的痛苦,對一切,我們都不願放手。但很多時候,你不願放,還是要放的。再者,一旦你坦然接受這失去,又會發現,原來它並沒你想像中那麼可怕。為啥?因為世上的一切,究其根本,都會變成記憶,記憶跟幻覺沒有兩樣,所以說,生命是一個巨大的幻覺。
    

舉個例子,我住的那個樓房存在嗎?它當然存在,它能為我和家人遮風擋雨,能收納我所有的心愛之物,我的書、我的石頭、我的字畫等等。但它不是本有的,它只是一種現象,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若干年前,這兒一片空曠,是一塊墳地。我的爺爺曾在離這兒不遠的地方蓋了個小房子拾糞,拾鐵路上的糞。他把糞揀到住的房子裏,堆在當地,怕人偷糞,而且就在房中吃、睡。在他的眼裏,這糞比什麼都重要,不能丟了。但他就是不明白,這糞也是因緣聚合之物,這個房子也是因緣聚合之物。

 

幾年後,房子就被拆了,墳地也被推平了,種上了莊稼;再過十多年,莊稼地成了一個村莊,人們為了爭蓋房子的地,還打得頭破血流。這些人不知道,這個村子也是因緣和合之物。他們不知道,多年之後,這塊土地會被一個大老闆買了去,把村子推平,修成了一座現代化的住宅社區。後來,我買了其中的一套樓,住了進來。於是,空蕩蕩的樓房裏又盛滿了我的東西。但這並不是終點,它還會一直變化,會無休止地變化下去。因為,無論村子、樓或是土地,都沒有永恆不變的本體。由於因緣聚合,它們有了諸多顯現,我們稱之為緣起;但它們的本質卻是無自性的,它們在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所以又叫性空。

 

世上一切在誕生、成長之後,都會以某個狀態停駐一段時間,然後腐化、壞滅、幻變,最後消失。緣起性空是世界運作的規律,所有東西都是如此。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你再來反思生命中的所有事情,心裏自然會少了許多迷惑與情緒,多了一份清醒與淡然。
    

一個朋友告訴我,她上大學的時候曾經喜歡過一個男孩子,對他非常好,後來兩人走得越來越近,那男孩也對她產生了一種依戀。但是有一天,她突然失去了所有的感覺,然後毫不猶豫地離開了男孩的世界。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好多次,她問我,自己是不是一個奇怪的人?我對她說,不是這樣的。
    

其實,男女之間的愛是小愛,它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情緒。它的產生也罷,保鮮也罷,都需要一定的條件。當這些條件不斷變化的時候,它就會經歷誕生、熱烈、平淡、衰亡的過程。比如,你因為女人的美而愛她,那她不美了的時候,你還愛她嗎?你與某人因志同道合而相愛,當你們的追求不再一致的時候,你還愛他嗎?你因為女人對你的好而愛她,她對你沒以前那麼好的時候,你對她的愛還始終如一嗎?你因為某人懂你而愛他,那他要是讀不懂你了,你還會愛他嗎……促使人們相愛的條件一直在變,所以能一輩子相愛的人非常少。許多情侶生活得久了,愛情就會轉化為一種親情,或是一種習慣。能夠攜手終老的人們,依靠的,必然不是一種浪漫但易變的感覺。而且,即便人們能一輩子相愛,終究還是會被死亡分開。所以,愛情不可能永恆。
    

那麼,什麼才是永恆之物呢?無常。唯有無常,才是這世上永恆的真理。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隨隨便便地對待愛情與人生。相反,明白這一點之後,你應該從過去的所有傷痕以及對未來的所有不安中脫身出來,盡情享受與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不要再煞費苦心地強求那並不存在的永恆。

 

                           <3>流轉的因緣,是變化的母親
    

過去的一切,所有的時光都像流水一樣,晝夜不停地流淌、消逝著。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如水泡一樣,生的生,滅的滅。人類死掉一茬,生下一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好像是水面上的光波一樣,閃爍不停。
    

假如你有觀察的習慣,一定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規律。啥規律?你找不到任何一個獨立存在的物體,也找不到任何一件獨立存在的事情。這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埋進地裏的種子過早夭折,是因為沒有得到播種人的悉心照顧,夭折了的它,就不再是種子,變成了土壤裏的養分。
    

世界就是在這樣的一環扣一環中不斷流轉、不斷迴圈。所以,它並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樣,由無數個獨立的個體組成。有時候,一個看似不經意的選擇,可能會將你人生的小舟,引向一個完全不同的港灣。這個規律被人們稱為多米諾骨牌效應或者蝴蝶效應,佛家則稱之為因緣。因緣的相續,是生命不斷流轉的原因,正是它,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變化。
    

有一句歌詞裏說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這恰好道出了世界的真相。啥真相?世間一切,合理也罷,不合理也罷,都是因緣聚合的結果。沒有因緣的聚合,就沒有現象的出現;相反,因緣一旦解體,現象也會隨之消失。而且,這個現象的消失,又意味著另一個現象的誕生。因為,往往是一種因緣的消散,正好是另一種因緣的開始。這就是整個世界運作的規律。真正明白了因緣,也就明白了什麼是無常。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不喜歡雨季,就會覺得下雨是一種滋擾,它給你帶來了大量的麻煩,你的鞋總是被打濕,你洗的衣服老幹不了。但是,假如有一天,你每天都能跟心愛的女孩打同一把傘,漫步在雨裏,享受雨的浪漫,那你一定恨不得天天都下雨。
    

所以說,你不用過於在意世界上的一切,因為無論你在不在意,它們都一定會變化。傑出的也許會墮落,平凡的或許會偉大,成功的也許會失敗,失敗的可能又會成功,這世上哪有什麼必然?我們的情緒總像颶風中的海浪,此起彼伏,對他人的看法也隨著見聞不斷改變,又有什麼不會過去?沒必要為了眼前的逆境而輾轉反側,也不應該因一時的順境而沾沾自喜。因緣的流轉,意味著生命中有太多可能,而我們應該去做,且能夠做到的,僅僅是清醒和珍惜。
    

你知道,我們的每一種選擇,每一個行為的後果,都是下一種選擇、下一個行為的原因。露珠在陽光下蒸發了,變成水蒸氣,升上天空,原來的樹葉上沒了它的蹤影,天空中卻多了一縷潤濕;當無數的潤濕遭遇了冷空氣,或許又會成為雲,恰逢適當的條件,再變成雨,回到地上。就是這樣。因與果之間的迴圈,未曾有過一刻的斷裂,這也是世界的運作、世間的變化不曾停頓的原因。於是,我們有了時光推移的幻覺,有了記憶的更替。
    

某個昏黃的午後,你站在灑滿夕陽餘暉的陽臺上,回憶以往的點點滴滴。你或許會感到,過去的一切,所有的時光都像流水一樣,晝夜不停地流淌、消逝著。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如水泡一樣,生的生,滅的滅。人類死掉一茬,生下一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好像是水面上的光波一樣,閃爍不停。

其實,世上萬物都是這個樣子。你觀因緣時,種種現象一樣要觀,能觀到這些現象,就意味著你產生了一種智慧。佛家有十二因緣的說法,它指的是從緣起到緣滅的十二個環節:
    

第一是無明,即無知、愚昧,它是人受困於各種因緣的根本原因;
    
第二是行,即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有了怎樣的思維;
    
第三是識,即如何解讀外緣,這跟一個人的心有關,是滋生行為的種子;
    
第四是名色,即與眼耳鼻舌身意無關的固有概念與觀點等等;
    
第五是六入,即通過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來獲取外界資訊,藉以認知世界;
    
第六是觸,即觸覺,以及接觸的瞬間所形成的感受;
    
第七是受,即承受、接受某種感受或者某種後果;
    
第八是愛,即貪戀,沉迷於一種感覺或情緒當中,不願意放手;
    
第九是取,即追逐欲望,索取更多;
    
第十是有,即擁有或存在,這種擁有與存在是虛幻無常的,相當於和合作用的開始;
    
第十一是生,即一種虛幻無常的出現、誕生、產生;
    
第十二是老死,即構成事物、現象的因緣消散,事物、現象隨之發生轉變。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就是說,我們的無知導致了各種行為、語言與意識,這些東西會形成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解讀,久而久之,這種解讀就會形成固有概念與偏見。當你通過眼耳鼻舌身意接觸世界時,就會在固有概念與偏見的影響下,對世界產生偏見。你的偏見,又將影響你在接觸事物時得到的感受,你貪戀這種感受的時候,就想要保住它,甚至想索取更多,然後你就會在欲望的推動下做出帶有偏見的選擇,選擇將會產生一個結果,但是結果的產生同時又意味著它會隨著以上因素的改變而發生改變。
    

這個過程,就像是一條沾滿了汽油的棉線,當你點燃了棉線的源頭,也就是用智慧看破無明的時候,火焰就會一直蔓延下去,把整條棉線都燒個精光。這時,你的心就從沒完沒了的輪回中解放了出來。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

 

                            <4>生命是一個巨大的夢境
    

大部分人都習慣於忘記變化的存在,總是不能發現,整個世界都像夢境一樣變化多端。我們總以為這些多變的景致會是永恆,才會為得到而沾沾自喜,為失去而充滿憂傷,為未知而惴惴不安。當我們明白一切都猶如夢幻,還會有這麼多的在乎嗎?
    

生命像是一班無始無終的列車,你記不得自己什麼時候上車,你只知道自己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哪些人跟你聊過天,哪些人與你擦肩而過。你知道沿途有過一些什麼樣的故事,但你難免忘卻。突然,某個時刻你累了,於是,死亡出現了。僅僅一個刹那,一切好像又從頭開始了。不過你不記得這是新的開始,你完全忘記曾經有過的另一段旅途,曾經穿過的另一件衣服,曾經遇到、記得、遺忘過的另一些人,曾經遭遇過、忘卻過的另一些事,你只當這就是唯一的開始。
    

這是佛家觀點中的生死輪回,它是活在藝術中的美,真正的輪回卻只有苦。但輪回真的存在嗎?或許它只是一種意象,或許真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不斷在經歷著輪回:輕鬆快意的瞬間,是天人;仇恨憤怒的瞬間,是阿修羅;愚昧無知的瞬間,是畜生;痛苦不堪的瞬間,是地獄;充滿欲望的瞬間,是餓鬼;欲望與良知苦苦糾纏,便是人。
    

導致這情緒輪回的原因,也是因緣嗎?可以這麼說,但它更緣於我們的壞記性。大部分人都習慣於忘記變化的存在,總是不能發現,整個世界都像夢境一樣變化多端。我們總以為這些多變的景致會是永恆,才會為得到而沾沾自喜,為失去而充滿憂傷,為未知而惴惴不安。當我們明白一切都猶如夢幻,還會有這麼多的在乎嗎?()

 

       

台長: 幻羽
人氣(552)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