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1 15:49:46| 人氣1,1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美國掀十年來最大反華浪潮『中國威脅論』出新變種-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美國掀十年來最大反華浪潮『中國威脅論』出新變種-

 

中國威脅論,乃國際關係上一種訴諸對中國採取圍堵的說法,中國因改革開放後經濟崛起,成為國際上據有影響力的大國,同時大量擴充軍備,特別在於海空軍在東海及南海的聯合近海防禦作戰能力,相關國家產生的憂慮與質疑,此質疑於1995年因南海問題及對台灣領海試射飛彈達到高峰。基於民主和平論,中共一黨專制、侵犯人權的不民主政體更強化這種印象。然近年來東南亞國協國家、美日等國的實際作為,更加印證了中國威脅論的存在。而中國官方則一再宣揚其外交理念,希望可藉此弭平國際上可能的「中國威脅論」,而不正面從中國軍備發展上解除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疑慮。中國崛起也會造成威脅論調。時至今日,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在冷戰後,對「中國威脅論」有不同程度的加強或減弱。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其主權及於全中國。因此,此處之中國威脅論指的是中國大陸及其中共政權的威脅。中華民國政府於1987年解除戒嚴後,隨著開放探親等措施,兩岸關係日趨緩和;但是,首先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的千島湖事件等都讓台灣民眾普遍對中共的觀感不佳;而後95-96台海飛彈危機乃中華人民共和國19957月以飛彈試射威脅台灣,對後冷戰裁減軍備的國際社會是一大警訊,不但兩岸關係日趨緊張,而世界各國也出現圍堵中國大陸的主張。

 

近年來,儘管台灣歷經對中華民國憲法的修訂,已終止動員戡亂,不再視中國共產黨為叛亂敵人,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常以台灣人無法接受的方式談論關於對日抗戰、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民主化、台灣本土化運動及台灣獨立運動的看法與立場,並不斷以武力展示恫嚇並在外交上打壓台灣。許多大陸人只會複述中共觀點,使得台灣人由厭惡中共當局變成厭惡中共當局與大陸人。特別是1995年至1996年在第一次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接選舉前的飛彈試射,那時剛經過六四事件、千島湖事件的台灣,具象化「中共威脅論」的實在性,使「中共威脅論」迄今仍影響台灣政治。

 

中國共產黨仍堅持一黨執政,有觀點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狀況在北京奧運後繼續惡化、以及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並部署約兩千枚對準台灣的導彈,這些都讓中華民國政府和許多台灣人民對中共政權的力量崛起擔心、警覺及反感。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表示,台灣面對大陸軍事崛起的威脅,應更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強化與美日同盟、持續建立自我防衛的力量,以維護台海和平與亞太區域安全。民主進步黨蔡英文認為「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穩定,主要取決於中國是否走向民主,中國的民主化一直影響了兩岸的進程跟台海關係穩定。民主與人權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台灣更應積極的在中國民主進程上,助其一臂之力。她認為只有中國民主化,雙方才可能在相同制度的基礎上,穩定的互惠往來。」

 

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的少將院長朱成虎,曾語出驚人地向媒體宣稱,若美軍干預台海衝突,中國應動用核武反擊。由於中國官方一直沒有肯定或否定朱成虎的發言,這番狠話是否代表中國政府的態度,外人不得而知。但不論如何,此一威脅十足的恫嚇,已經足以提醒世人,對於中國的動武可能性,甚至野蠻地動用核武,大家必須有最壞的打算,不能再被中國那套和平崛起的謊言所騙。

 

過去,中國進行核武試爆之後宣稱,除非遭到核武攻擊,否則中國不會先動用核武。現在,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以及軍事擴張野心日盛,以往的宣示顯然已經改變了。朱成虎的談話隱含,即使美國並未以核武幹預台海衝突,中國仍應以核武對付美國,因為中國沒有能力與美國進行一場傳統戰爭。同樣的邏輯,中國若武力犯台,當然也沒有排除使用核武。事實上,一九九五年台海危機期間,中國軍方高層就撂下狠話說,中國會考慮在台海衝突中動用核武。

 

依中國逐漸顯露的軍事霸權野心,突然以半正式的方式發出核武嗆聲,國際主要國家沒有人敢把它當作兒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就批評,這種說法很不負責任。法國媒體則指出,這種好戰言論,令人對中國所謂的和平崛起難以相信。然而,中國祭出核武牌,在台灣卻沒有受到應有的警戒。那些到中國和平之旅的泛藍政客,那些鼓吹台灣擱置主權以追求兩岸和平的親中媒體,彷彿沒有看到朱成虎逞兇鬥狠似的。

 

他們這種不知死活的心態,其實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近年,中國對台軍事威脅驟增,瞄準台灣的飛彈超過七百枚,但台灣的防禦軍購案,他們依舊採取杯葛到底的決心。反觀中國,其對台灣的侵略併吞圖謀,則未因泛藍親中人士的臣服而稍減。今年三月,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宣示要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對付台灣。在這種情形下,連宋等人竟還接受北京當局邀請,到中國與胡錦濤達成一中共識。連宋聯共制台之舉,自然使中國的氣焰更甚,以致嗆聲要動用核武反擊美國幹預台海衝突。

 

另一方面,中國對美核武嗆聲,也可以說是有跡可循的。上個月初,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在新加坡指出,中國強化軍力,已危及亞洲微妙的安全平衡。倫斯斐批評中國隱瞞軍事費用,並質疑中國既然要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為何又要增加瞄準台灣的飛彈數量。本月初,日本媒體亦報導,美軍駐沖繩陸戰隊的戰鬥部隊不能撤離,是要確保一天之內可以抵達台灣展開戰鬥的能力,而這是為了防止中國突襲台灣,樹立親中政權。

 

正因如此,把台灣視為禁臠的中國,會有高級將領說出動用核武對付美國的話。更深一層來看,中國放出不惜以核武伺候美國的風聲,也不只是為了出一口氣那麼簡單。十餘年來,中國的擴軍計畫,早將戰略目標訂為突破第一島鏈,挺進第二島鏈,在稱霸亞洲之餘,與美國爭奪太平洋的勢力範圍。台灣位處第一島鏈的中點,扼住中國進出太平洋的咽喉,可說是中國脫陸入海的必爭之地。唯有拿下台灣,中國才有進窺太平洋的前進基地。

 

此外,為了推動霸權計畫,中國近年幾已發動全方位作戰。除了在國際上給美國製造麻煩,讓美國備多力分,還在能源爭奪上與美國槓上,深入敵營併購美國石油公司。中國堅持人民幣不升值,也是基於與美國的貿易戰的需要,以致甘犯國際不滿之聲,讓低估的人民幣掩護中國經濟壯大。至於中國領導人的政治言詞,則出現了愈來愈多歌頌中華民族的誇詞,鄭和下西洋宣揚大漢聲威的歷史傳說,也被拿出來大肆吹捧,搞得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儼然就要降臨了。

 

不過,看在外人眼中,這些作為恰好印證了,所謂的中國和平崛起是麻痺世人的謊言,中國威脅論才是真實的寫照。在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之前,中國高層忘情地嘶吼:「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在國際追求和平與穩定的今天,中國高層充滿法西斯妄想的話語,對於民主文明國家來說可謂是刺耳至極,它對愛好和平的民主台灣更是莫大的威脅。中國對台的「反分裂國家法」,以及軍方高層對美核武嗆聲,標誌中國「軍力決定論」已經佔了上風。首當其衝的台灣人民,一定要停止幻想,高度戒備,強化國防,以維主權,才能保全台灣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新加坡在1995513前往北京某國際企業年會演說時,就道出國際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視中國為商機,另一方面又是威脅。經媒體的報導後,「中國威脅論」更廣為流傳,特別在當時19952月中國和菲律賓(與新加坡同為東南亞國協會員)的背景下,中國當時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正式駁斥該「中國威脅論」的說法,指「中國永不威脅或侵略別國」。近年來,新加坡的中國威脅論有淡化的走向。自2010年起,東南亞多國與中國在南海的爭端升高,更促使這些國家合作對抗軍力不斷增長的中國。日本、韓國已及東盟各國對中共紛紛採取更加防範的態度,並主動轉向美國,尋求保護。美國也順勢加強了與這些亞洲盟友的軍事互動與同盟關係。

 

在後冷戰的背景下,19911213《紐約時報》專欄作家Leslie H. Gelb撰寫題為「Breaking China Apart」(分裂中國)的文章;後有Charles Krauthammer1995731的《時代週刊》(Vol.146Iss. 5)撰文「Why we must contain China」(為何我們必須圍堵中國)。中國解放軍少將朱成虎的對美核武言論曾引起很大的爭議。中國威脅論在新保守主義很流行。他們的想法是,美國有特別責任領導別的國家到一個民主的將來,也覺得美國必須當世界唯一的超權國家。但是在整個的美國保守運動,中國威脅論是有爭議。美國「商業界反對這個思潮,認為貿易和文化接觸會對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有利」。

 

美國因應國際局勢的態度產生變化,試圖改變美軍在全球的配置,也就是美軍的大整編(transfor-mation)而來。美國在後冷戰時代發生了911恐怖攻擊後,新的假想敵已經變成了美國刻意塑造的所謂「流氓國家」與恐怖份子(特別是反美的),因此國防戰略上劃出由北韓到中東的一塊「不安定弧」。在這個地區中有幾個特色:一、容易發生大規模軍事競爭。二、新興大國與衰退大國存在。三、容易出現擁有強大資源為基礎的軍事競爭對手。四、美軍基地與中繼設備密度較低。不言可喻的,中國非常符合不安定弧中的這些特色,儘管目前美中關係合作層面廣泛,但美國對中國這樣的大國始終抱著警戒,因此戰略目標上不可能不防範中國的崛起對美國利益的挑戰,同樣的心態也可以在美國對俄國的戰略佈局上見端倪。

 

美國在東亞僅有日、韓兩地有駐軍,在南韓反美與朝鮮半島統一聲浪逐漸擴大的情況下,唯一能令美國信任的盟友只剩日本一國,且日本位居東亞島弧,扼中國進出太平洋的要道,更是美國全球佈局中面對不安定弧(北韓、中國等國)的最前線。伴隨著美日安保宣言而來的配套,即美軍整編計畫中,將原本位於美國的軍隊司令部移到日本,或是美日共用基地等主張,配合日本已經通過與美軍緊密配合的「有事」相關法案,顯見美國國防政策上調整,以及與日本的合作無間。

 

至於台海問題,儘管中國的力量逐漸增強,潛在威脅也相對增加,但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使得美國在許多議題上需要中國的合作。正如同保守派急先鋒的美國國務卿萊斯所說:「此時此刻崛起的中國有健康的一面,也有麻煩的一面。」因此,美國確實仍維持過去一貫立場,以「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現狀」為美國最大利益,說到底,中國與美國並沒有嚴重而直接的利益衝突,比起中日之間來說要少的多。

 

美國既然希望維持著台海和平現狀,在北韓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美國勢必對東亞的影響力不能放鬆。偏偏目前中國在東亞影響力快速崛起,美國在伊拉克情勢未見改善,中東局勢仍不明朗,反美恐怖主義與日俱增,美軍已經從東亞駐軍調派數萬人到伊拉克去,但距離能穩住該地情勢的實力仍有一段距離。因此更加需要日本在東亞補強其穩定和平現狀的力量,這就是日本角色愈加吃重的原因。美國在穩住東亞局勢之餘,繼續與中國修好,並壓制北韓,成為現今美國東亞政策的主要方向。從近來中國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可以看出,美國並未表態反對該法,僅重申過去一貫立場「反對動武、片面改變現狀」,就是這個思維的表現。

 

自二次大戰後一直採親美反共立場的日本,在冷戰結束後面臨了一段不確定的年代,儘管日本內部出現新保守主義與普通國家論的右傾自立路線,但過去有田中角榮在美國的暗中策劃下的失敗下臺(洛克希德案)為鑑,長期以來唯美國是從的日本政客們並沒有大膽到敢對美國說不。直到美國小布希上臺發生911恐怖攻擊後,讓美國的對外政策出現了調整,日本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搭起順風船。一方面擴大國際影響力,擺出大國外交的態勢,並以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目標,另一方面又緊拉著世界獨強美國,借著美國的勢力擴張來擴大軍隊活動範圍,以保護日本利益對抗潛在敵人。

 

由於上述兩項目標在實踐上會產生矛盾,因此日本主要是以緊密美日關係為優先考量,就像日本支持沒有聯合國授權的美國攻打伊拉克並派兵支援一樣。日本的保守主義者們皆親美,但這僅僅只是權宜之計,例如石原慎太郎認為日本應該脫離美國影響而自立,但在現實上仍不得不向美國低頭。後冷戰時期的日本,從呼應聯合國的海外派兵(PKO)開始打著「為國際和平盡一份力」的名號,試圖脫離過去「經濟一流、政治三流」的汙名,而真正的盤算其實是脫離戰敗的陰影,修改美國制訂的日本國憲法(麥克亞瑟憲法),合法擁有軍隊的成為新保守主義者小澤一郎所鼓吹的「普通國家」。

 

由於戰後日本國憲法由美國制訂,因此日本任何企圖擴軍或修改和平憲法的舉動必然需要美國的首肯。隨著美國全球佈局的轉變,日本在追隨美國之餘,藉機擴張了軍備。例如藉由美日合作的飛彈防禦系統(MD),而廢除限制日本出售軍火的「武器出口三原則」。或是藉由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派兵,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更有甚者是藉由美國的支持,在與有領土主權爭議的俄國、中國交涉立場上毫不妥協。日本對美國行動的支持,索求回報時絕不手軟,意圖加強干涉台海事務的「共同戰略目標」,正是在美國的需求下一拍即合的產物。

 

日本既然試圖擴大在國際間的影響力,要對台海問題進行某種程度的表態也並非不能理解,且共同戰略宣言所提及的「鼓勵對話」程度確實也夠了。但實際上日本對台海的介入不管是在民間自發還是官方表態上卻遠較美國為深,尤其是在中日關係不如中美關係順暢的前提下,為此開罪中國大陸後所造成的問題也遠比美中關係變差要來得難以善後。但日本為何要如此不惜代價的介入台海問題呢?

 

關於這個問題,很常見的說法是「兩岸統一後日本海洋航線被中國控制」,或是模糊的以「中國威脅論」。這種「中國強盛,日本遭殃」的見解,從中國國防預算的增長來「間接證實」對日本有極大威脅,當然這樣是欠缺說服力的,畢竟就算是鄰國,中日兩國關係若能修好或是彼此不懷敵意,原本就不需因過度憂慮,更不用在外交、軍事上投資更多的力量來對抗。右派保守主義當道的日本,如果要擴張軍備就必須要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中國威脅論就是這理由中最充分的部份,如果中國表現得不像是威脅,那麼日本會刻意「讓中國看起來像威脅」。

 

這說法並非沒有根據,且剛卸任的美國國防部中國部長DanBlumenthal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最近日本鼓吹中國「反日愛國主義教育」的盛行導致反日行為激化,來強化中國威脅論,但中國的激烈反應其實是因為小泉政府為了塑造日本國內反中輿論,在釣魚台、靖國神社問題各方面右傾化的「刻意挑釁」所使然。儘管中國還沒有像北韓與日本的關係那樣,已經到了要以戰爭威嚇與經濟制裁的手段互相叫囂,但從美日共同戰略目標來看,日本對台灣的重視並不下於對北韓情勢的重視(十條中各有一條提到)。從日本主要媒體的說法可以看出,與其說日本擔心台灣與中國統一,不如說是日本擔心目前「藉由台灣掌控的海洋領土」被中國拿回。這點從《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日本輿論擔憂屬於台灣省的釣魚台列嶼主權,將成為中國對日動武的法源依據可以看出。日本之所以在美日共同戰略目標中這麼擔憂中國的國防透明化問題,正因為日本知道未來因領土與資源的爭奪而發生戰爭的機會相當的大。當日本預期中國這個日益壯大國家將成為潛在敵人時,自然必須聯合美國,「侍敵以強」地擺出「積極防衛」姿態了。

 

東海油氣田資源與釣魚台問題一樣是目前中日間利益衝突的代表。這也是日本干涉台海問題一個明確的利益。東海油氣田問題起源是日本片面在東海決定了對日本有利的所謂「日中中間線」後,對中國在東海「日中中間線」附近開採的油氣田,表示可能會把日本海洋領土(專屬經濟區)下的資源也挖走,而要求中國給予地質資料,並分配部分開採盈餘給日本。中國方面則本著「和平崛起」的外交基調,向日本提出共同開發東海資源(也包括釣魚台列嶼資源)作為回應,但日本卻不接受,主張獨力開發,與中國產生明顯的對立。東海資源爭奪的對立,是因為兩國在海洋領土的界線上未有共識。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向聯合國申請海洋領土必須要先進行大陸架調查獲得詳細資料才行,中國與日本在這方面雖然都加緊腳步在做,也使得中國海洋調查船的活動造成日本的警戒與不滿,由於聯合國「大陸架界線委員會」不受理爭議中的地區,因此這個問題更顯得難以解決。

 

美日共同戰略目標納入台海問題,是美日在不同的盤算下進行,這是否代表美日必然要為台海問題與中國開戰呢?儘管在戰略目標的文字上,甚至從現狀上來判斷都沒有這種可能,但不能否認的是,不管是否有其中一方刻意促成,現狀確實正朝著不穩定與對立的方向發展。去年年底日本通過的新防衛大綱,把中國當成威脅,並將軍隊的調動偏重在西南方向,即增兵琉球、宮古、石垣島一帶,或是美國要租借下地島等意圖,這樣的事實使得無論美日政府表面上怎麼表態不會武力介入,都容易引發外界的聯想,對台獨勢力來說格外如此。

 

這樣的盤算就是美日所要的,現階段不會武力介入是事實,但並不表示永遠不會,這就是在維持戰略的彈性。同時,為了不讓台灣獨立聲浪消退,自然要擺出支援台灣對抗中國的態勢,儘管表面上說的又是另外一套。更何況,這種「支援台灣獨立」的態勢可以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過去的歷史證明,在維持台海現狀的情況下,不管是中美建交、聯合公報、或是對台三不,美國向中國出賣台灣的次數早已不勝枚舉。台灣大概是美日對付中國最好用的籌碼了,只要維持台海現狀,不但出賣次數不受限,台灣更是永遠對美日懷抱夢想,絲毫不因被出賣而改變立場。如果你是美日,你要不要出賣一下臺灣呢?

 

20051222,屬於鷹派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發言:「中國正成為威脅。」這是小泉歷屆內閣首次有閣僚在公開場合提出「中國威脅論(中國脅威論)」。安倍晉三亦表示,過去20年來,中國軍費快速增長,目前已達約20倍之多,特別是最近中國海軍力量的增長更為顯著。想要以力服人的行為,不只是增加巨額的財政負擔,也會使其失去區域各國的信賴。

 

中印軍事關係的緊張主要在於對雙方爭議邊界問題,以及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19985月,印度國防部長喬治.費爾南德斯在印度進行核試驗後,宣揚「中國是印度潛在的頭號威脅」的言論。及後,費爾南德斯本人和其後任逐漸收回這種說法,表示要和中國友好,但印度軍事部署的加強,被各界軍事家認為是針對中國和巴基斯坦。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軍力-可服兵役人數:男性年齡18-49歲: 400,956,2652008年)

 

兵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包括陸、海、空以及第二炮兵(戰略飛彈部隊))為2,296,861人,擁有230萬兵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世界上最大的常備軍。加上被視為準軍事部隊的中國人民武裝員警部隊總兵力(包括內衛、消防、邊防、警衛、黃金、森林、水利等警種)1,233,708人(數據發布日期為2005627,《第62531期軍參》),中國正規軍事武裝力量總人數為3,530,569人,另外不脫產的預備役以及民兵部隊亦被視為中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之一。

 

軍費:官方公佈為256億美元(2004年),2006年以來的最近6年,中國軍費開支年增幅分別為14.7%17.8%17.5%18.5%7.5%12.7%2011年軍費開支為6031億元(約1000億美元),世界第二名僅次於美國。

 

有些觀點認為「中國威脅」是來自於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威權主義顯示出的「不友好」,特別是將美國視為霸權主義的反美情緒鼓動上,藉以排斥國內政體民主化。國際關係學者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尋求內政專制合法性的一種外交表現。

 

中國海外民主人士則主張,中國威脅論並非本質上的愛國主義對抗霸權主義,而是中國共產黨政權繼續一黨專政的藉口。民主憲政、保障人權的中國將是充滿人道關懷的國家,而中國威脅論自然會弭平。中國的問題不是崛起不崛起的問題,而是:一個非民主與不尊重人權的國家的強大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續1/5)

 

                 

台長: 幻羽
人氣(1,15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