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03 20:30:05| 人氣4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經濟導向細觀***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目前地球上大範圍的遭受到人口過剩、工業災難如大氣和水污染酸雨及有毒化合物襲擊、植被流失包括過度放牧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野生動物消失、物種滅絕土壤退化、土壤過度消耗、腐蝕、和外來物種入侵等環境災難問題。

 

人類因工業化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造成的溫室效應導致了大尺度的氣候改變的觀點,是受人關注並存在爭議的,相關的研究仍然在不斷進行中。

 

1960年代發達國家在非洲及南美大量收購農地種植咖啡和甘蔗,將所得的金錢換成糧食給予當地居民。然而,由於土地發展過度且缺乏規劃,使咖啡和蔗糖的期貨價值在短時間內急跌,南美各國經濟因此即時崩潰;與此同時,由於濫用農藥等原因,非洲的土地出現水土流失變得貧脊,甚至開始沙漠化,引致近年來的饑荒加劇。

 

世界經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而且能以不同的方式打破。它和地理學地球生態學密不可分。從2004全球的產量在中國(9.1%), 俄羅斯6.7%)和印度6.2%)的帶領下上升了4.9%

 

蘇聯分出的14國家和其他原華沙條約國家又一次體驗到了差別巨大的增長率;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繼續保持著7%範圍內的強勁增長率。主要工業國由義大利(1.3%)的小幅增長到美國(4.4%)強勁的增長,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而對發展中國家,由於許多國家面臨人口增長,而使得經濟增長受到了影響。

 

表面上,民族國家作為根本的經濟政治制度,正在平穩地失去對人、物品、資金,和技術在全球流動的控制。在國內,中央政府經常發現其對資源的控制由於地方上的分離主義運動而漸漸失去經濟增長的動力,例如許多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前南斯拉夫印度伊拉克印度尼西亞,以及加拿大

 

表面上政府對國際機構正在失去政策制定的權力,特別是歐盟。在西歐,政府為了增加投資和加強就業刺激,對來自福利計劃面臨開闢資源的困難政治問題。

 

每年7500萬人口的增加,使已經過度擁擠的地球在污染、沙漠化、不充分就業、流行病和饑荒的問題上更加惡化。由於工業國家自己的內部問題和優先權,他們對世界上貧困地區投入的資源還遠遠不夠,至少從經濟學觀點來看,這更加劇了社會邊緣化。

 

許多西歐國家在19991月引入了歐元作為共同貨幣,當正在為成為一個聯合的經濟巨人鋪平道路時,由於在參與國家中由於收入標準的不同以及政治和文化的差異,經濟風險也同時形成了。

 

2001發生的對美國的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進一步對全球性的經濟繁榮帶來了風險,例如資源的重新分配遠離對反恐計劃的投資。戰爭開頭在2003年3美國在伊拉克發動的戰爭又為全球經濟的前景加入了新的不穩定因素。在美軍佔領伊拉克後,複雜的政治難題和在伊拉克建立國內秩序的過高的經濟成本成為了進入2005以來主要的全球性問題。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繫。人類文明曾有過很多對於這顆行星的觀點,包括神創造人類、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人類有系統向地理環境獲取物質和能量。一般是第一產業的生產行為,如:放牧、砍伐森林、漁獵、種植、開採礦產等等。

 

人類有系統向地理環境排放廢棄物和熱能。主要的行為有:

 

生活行為:滌洗水、生理排放等。

 

第一產業行為:噴撒農藥、動物生理排放等等。

 

第二產業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酸性氣體排放、電鍍廠的有毒液體排放、工業噪聲等。

 

第三產業行為:汽車尾氣排放、娛樂場所的噪聲強光等。

 

環境問題的產生:人類系統向地理環境獲取物質和能量大大超過了環境的再生能力。

 

另外人類系統向地理環境排放的廢棄物和熱能,大大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以及其他的人類行為通過環境對人類系統有負作用的。

  

那麼當前的世界經濟還能挺住嗎?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的數據,2011年7月底至8月初,全球股市約有2.5萬億美元市值蒸發。近期由於全球股市連續暴跌、經濟風險驟然增加,一些國際性的投行近期不約而同地大幅下調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並預計發達國家的低利率可能維持至至少2013年。

  

全球經濟一片唱衰聲!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已經過去了近3年,國際金融風暴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依然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最近一段時間,全球一片唱衰之聲。

  

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最近均下調了全球以及主要國家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1年全球GDP增速預估從6月預測的4.3%下調至4.2%,將2012GDP增速預估從此前的4.5%下調至4.3%。國際清算銀行(BIS)在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則指出,當某一經濟體的債務水準接近其年度經濟總產值時,經濟增長就會受阻,而目前全球幾乎所有主要發達經濟體都陷入了這樣的困境。

  

多數專家也相當悲觀!前不久美國一項權威抽樣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二次衰退的概率不低於1/3。最近,世界著名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世界經濟正經歷歷史性變化,即將進入漫長的低增長期。全球市場經濟學家羅傑·南丁格爾也明確表示,2012年全球經濟衰退存在65%—75%的可能性,恐怕還會陷入長期大蕭條。

  

要正視新危險期!IMF新任總裁拉加德最近表示,全球經濟進入新危險期。其實,拉加德不過是把所有人的擔心說了出來。多數發達經濟體的主權債務、歐洲銀行業的壓力、一些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增長減緩等問題已經明明白白地擺到了世人面前。

  

有專家指出,目前全球經濟最令人不安的趨勢很可能是滯脹。全球經濟增長幅度在下降,通脹壓力卻在提升。全球主要經濟體均面臨巨大壓力。在可預期的未來,對美國而言,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是對付經濟恢復和就業乏力的最主要手段。

 

除非美國在不遠的將來能完成再工業化,否則美元必將繼續貶值趨勢。對於歐元區而言,目前緩解成員國主權債務危機的措施都是權宜性的,並進一步助長了全球通脹的壓力。對於面臨震後重建的日本而言,寬鬆貨幣政策也是必要條件。而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他們已經開始面臨通脹壓力。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何在?專家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危機的根源在於全球化走偏與金融異化過甚。全球化走偏造成嚴重的經濟失衡,金融異化在最近30年裏肆無忌憚,對經濟生活造成了嚴重傷害。也有人把原因歸結為對金本位的放棄。無論根源何在,專家們大多認為,世界經濟迎來了一個調整的節點。

  

那麼未來世界經濟希望何在?近日《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出,在與各種危機戰鬥了4年以及在此期間將資金持續不斷注入金融系統後,全球央行行長現在得出的結論是:全球經濟目前仍處於危險境地,而政策工具對此無力相助。

  

眾多經濟專家指出,新興經濟體將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比如,羅傑斯就指出,歐美經濟可能會長期陷入停滯,而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才是未來希望所在。近日匯豐銀行公佈的數據也顯示新興經濟體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未來幾年其經濟增長速度至少是發達國家的3倍,未來3040年有望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然而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通脹加劇、資產負債風險不斷增加等挑戰。而且美國與美元的地位迄今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替代。有專家指出,在美國經濟活力充分恢復之前,全球經濟也不會太好。當然,也有一部分專家指出,作為全球創新之源和最大的金融中心與經濟體,美國經濟有能力挺過此次危機,重新進入上行通道。

  

拉加德說,面對全球經濟困境,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解決方法。或許,只有群策群力、全球攜手才能找到解決之道。

 

這個世界,在不斷的利益博弈中充斥著陰謀。而如今世界經濟舞臺陰謀的主角,正是日益陷入困境的西方群體。借助其早知早覺的豐富經驗,玩弄著新興經濟體和這個地球上其他國家的公民。

 

沒有對貨幣戰爭的揭示,我們至今還被蒙在鼓裏。而歐美對全球化的唱衰,反倒讓我們更清晰地思索,這是一個陰謀。

 

曾幾何時,全球化是西方備受推崇的詞匯,因為這是他們的一個如意算盤:美國人造飛機,他國人做玩具;美國人制定通訊標準,他國人生產廉價電器。總之,歐美國家出產知識產權、金融產品和管理經驗,而新興國家則提供自然資源、廉價勞動力和低價產品。

 

於是乎,耐克和阿迪盡在美國和德國之外的國家生產,而這些國家的民眾購買產品需要支付美元或歐元的價位。新興國家被迫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承受著污染、財富流失等新問題。

 

而如今,唱衰全球化的邏輯與之前形成了悖論:全球化讓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奪走了西方國家大量的就業機會。

 

而事實是,美國每年因全球貿易增加財富1萬億美元,占美國經濟總量的10%,相當於每個家庭增收1萬美元。在歐洲,大量的廉價資本以主權債務的形式進入各國國庫,被用來維持歐洲的高福利,緩解了失業年輕人的憤怒。

 

西方略過自己享受的全球化果實不提,把自己打造成一副全球化受害者形象,而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就在於發達國家沒有適應全球化經濟的新環境,而是以西方的優越感的舊視角觀察世界,貽誤了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時機。

 

金融危機爆發之初,西方世界已經用自己的智慧讓其他國家進入了救市的行列。如今,這個陰謀已被揭穿。不幸的是,新興國家面臨的是日益嚴峻的通脹壓力。

 

有人說,美國政府的關門之爭是奧巴馬和民主黨玩弄的一個陰謀,目的是讓共和黨看到危機後被迫同意提高債務上限。可見,陰謀在西方世界已經常見,這出唱衰全球化的大戲究竟有什麼目的,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新興經濟體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台長: 幻羽
人氣(41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