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14 11:11:07| 人氣1,4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黑色電影一窺。。~!~超遜偵探~UOD之103*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黑色電影(英語: Film noir)是電影界用語,多指好萊塢偵探片,特別是強調善惡劃分不明確的道德觀與來自於性的動機的題材。好萊塢經典黑色電影時期被廣泛認為從1940年代至1950年代末。這個時期的黑色電影帶有壓抑黑白片的視覺風格,源自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同時很多典型的情節以及對經典黑色電影普遍看法來自於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犯罪小說。

Film noir這個詞來自法語,1946年第一次被法國評論家Nino Frank使用,主要用來描述該類風格晦暗、悲觀且憤世嫉俗的此類型電影,這類電影通常將背景放在犯罪舞弊叢生的底層社會,充斥著被過去羈絆,對未來欠缺安全感正邪角色的無法自拔。但當時大部分美國電影業界人士並不了解這個概念。影史學家和評論界在事後才定義黑色電影;很多後來被認為是拍攝黑色電影的電影人聲稱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在製作一個新類型的影片。

最早經典黑色電影的五點定義包括夢幻般的,奇怪的,性慾的,愛恨或善惡交織發生予盾的,以及殘酷的,但是這種定義又被認為太簡化了,不能定義黑色電影。 城市背景、黑夜、低光源照明、陰影、尤其是經由百葉窗或是緩慢的電扇投射所造成的陰影、下雨、私家偵探、俱有致命吸引力的(美麗又危險)女主角、煙霧瀰漫、攝影機的位置較低,男主角的獨白等等皆是古典黑色電影的特徵,這些手法產生一種虛無、悲觀、與頹廢的氣氛。

黑色電影中有許多電影類型,如黑幫電影、警察電影、社會問題電影等,並且運用許多傳統與非傳統的視覺效果。有許多影評人認為黑色電影本身是一種電影類型,也有許多人認為根本沒這回事。黑色電影常常是發生在都市裡的,但是有時黑色電影以小城、市郊、荒野、甚至公路為背景,就好像西部片不一定發生在西部一樣。同樣的,傳統上黑色電影以私家偵探為男主角,配上俱有致命吸引力(美麗又危險)的女主角,但大部分的黑色電影並沒有這兩個角色,所以黑色電影又不像黑道電影那樣可以用角色來定義。

黑色電影也不像有怪物或是靈異事件的恐怖片、時光飛進或倒流的科幻片或唱歌跳舞的歌舞片容易定義。黑色電影比較像是已經被廣泛接受成為電影類型 的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其定義只是一種概括的特質,但有一些組成的要素。這類型的電影中一定可以發現一些要素,但往往不是全部的要素都會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但是比起脫線喜劇,黑色電影有更廣泛的題材與內容,因而更難定義。

有一些電影學者,比如湯馬仕‧夏茲(Thomas Schatz),將黑色電影看作是一種風格,而不當作是一種類型。另一位黑色電影主題著作最多的亞連‧施爾佛(Alain Silver)雖然認為黑色電影像一般電影類型一樣,有一定的視覺效果與主題密碼,但他仍將黑色電影當作一種循環與現象。其他的影評家把黑色電影當作「情緒」,「運動」或「序列」,或將某一些電影歸入一個「時期」,至今尚無共同的定論。

黑色電影不只受到早期電影的影響,也受到巴羅克藝術與風格主義中一些具有黑白對比與「低光照明」的畫風(如 chiaroscuro與 tenebrism)的畫作的影響。在電影藝術中,黑色電影源自1910年代與19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黑色電影受到犯罪小說與推理小說文學的影響。早期達許·漢密特和詹姆士·肯恩的小說作品以及《黑面具》雜誌領導這個潮流。1929年的《紅色收穫》(Red Harvest)推理小說是漢密特的第一部小說作品。黑色電影中1941年《梟巢喋血戰》與1942年《玻璃鑰匙》皆是漢密特的作品。《雙重賠償》、《郵差總按兩次鈴》則是改編自肯恩的小說。

雷蒙·錢德勒以小說《大眠》快速成名,並成為最有名的冷硬派推理小說作家。他不但小說作品(如《大眠》)被改編為黑色電影,他也成為黑色電影(如《雙重賠償》)的編劇。漢密特與錢德勒兩人皆以私家偵探為重心,肯恩則偏重探討不是那麼有英雄氣慨的主人翁的心理,肯恩的這種風格被稱為黑色小說。

            

黑色電影受到30年代流行的硬派小說hard-boiled novel也叫做低俗小說(pulp fiction),在硬派小說中呈現出和傳統文學完全不同的世界,書中的偵探較之老式偵探小說也有很大變化,風格更趨向現實主義。主人公多半是反英雄的,以自戀和失敗的準則生活,思想方式憤世嫉俗,與世俗格格不入。如果說克里斯蒂筆下的波洛代表著優雅的上流社會偵探,那硬派小說則是關於無產者的偵探,他們出入於窮街陋巷的茶寮酒肆,連偵探自己也遊走在法律和犯罪的邊緣。這些硬派小說作家他們的作品被好萊塢頻繁搬上銀幕。

二十、三十年代在英國流行的硬漢派偵探小說的流行,改變了傳統偵探小說的風格與帶來新的衝擊與改變。最有名的兩位小說家:戴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和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而這兩個人的小說,在三十、四十年代中幾乎被翻拍成電影。

 

這類的小說風格不同於傳統偵探小說。小說的背景大多為繁華大城中的罪惡為題材,非單純追查兇手為主;而角色方面上多為社會中下流等邊緣人為主,並非如傳統小說中以上流社會為背景,如福爾摩斯系列,及其後的柯南.道爾。

 

偵探角設的設定也有極大的分別,傳統的偵探小說主角呈現光鮮亮麗的上流社會的人士,但硬漢派小說中的主角,其外在大多十分的冷酷、灰暗,內在則是沉鬱頹喪及充滿無奈,不修邊幅是通常的特色,生活無有條有序,所處的環境十分雜亂與黑暗。漢密特與錢德勒的作品把過往英國拼圖遊戲式的偵探小說,轉化為描寫都市黑暗面的黑幕小說。

 

三十年代當時正值美國社會環境經濟大蕭條。那時全美人民幾乎都掙扎於貧窮與饑餓邊緣,遊民與乞丐大量湧現,失業人口暴漲,幾乎達到社會人口的一半。當時整體社會結構幾近崩潰,似乎每人都參與了貪污賄賂,城市彌漫著動盪不安的氣氛,充滿焦慮感。而這批逃亡的歐洲電影藝術家卻對美國式拜金主義的厭惡,而產生強烈的疏離與不安。他們借由好萊塢的警匪片模式製造了一系列揭露社會腐化的電影。

30年代的華納黑幫電影的也對黑色電影有很多的影響,如《小愷撒》(Little Caesar)、《國家公敵》(The Public Enemy)等使這種類型趨於成熟。黑色電影中為數不少都是犯罪題材,多數取材真實。

因此20年代德國的表現主義,30年代法國的詩意和現實主義,30年代的華納兄弟公司的黑幫影片都對黑色電影的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淪陷,造成好萊塢電影有六、七年沒有在法國上映。直到戰 後1946年,法國人才再次看到美國好萊塢電影。當時美國送了四套片往坎城影展參展,分別為錢德勒小說「Farewell , My Lovely」改編而成的(Murder , My SWEET)、漢密特小說改編成電影「馬爾他之鷹」、凱恩小說「Double Indemnity」改編成電影「雙重保險」及最後「綠窗豔影」(The Woman in the Window)。上述四部電影皆以夜景、內景為主,攝影燈光黝暗,電影所表現的人性及社會建制都陰沉腐敗,無論視覺效果或內容均灰暗深沉。而當時法國影評人Nino Frank發表了對這一系列的電影作了評論,認為這是美國影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新的電影類型黑色電影(Film noir),於是黑色電影一詞正式的自此後開始引用,用來用來形容一系列來自於美國好箂塢片廠出品之犯罪片。

這些片子約莫是19401950年代間,其風格講究黑白對比分明特色的視覺效果,詭譎的氣氛與人心險惡的晦暗描寫。而這些片子再經由法國回流自美國,受到十分的歡迎與認可,若要形容這類型的電影與類型,似乎非得延用法文「Film noir」來形容才讓人感到比較貼切與傳神,鮮少,甚至不曾聽說有人使用英文「Black film」來破壞那種氣氛。

這中間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反而最初這類型的電影產地美國好箂塢,當時並沒有特別的針對這種風格類型電影有明顯的概念與定義,這種強調善惡劃分不明確的道德觀與來自於「性」的動機的題材,反而是傳至法國電影評論者借用了文學批評的概念來形容這類風格的電影才稱之為黑色電影,後回流自美國才大放異彩。

         

黑色電影的三個發展時期--

A>起源--大家通常認為從約翰·休斯頓的影片《梟巢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1941)開始。 美國 《梟巢喋血戰》《雙重賠償》《玻璃鑰匙》《郵差總按兩次鈴》《北非諜影》《煤氣燈下》《日落大道》《尼加拉》《迷魂記》《死吻》《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1958) 日本黑澤明的《野良犬》(走失的狗) 《日正當中》。。。

B>黃金時期--《緊急追捕令》《霹靂神探》《唐人街》《計程車司機》《美國舞男》《蠻牛》《流氓警察》(Internal Affairs)《郵差總按兩次鈴》《鐵面特警隊》《第六感追緝令》《黑色追緝令》《冷血悍將》《教父--系列》《火線追緝令》《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鬥陣俱樂部》《吻兩下打兩槍》《天國與地獄》《旺角卡門》《墮落天使》《扁擔·姑娘》《尋槍》《無間道》《盲井》《色,戒》《殺無赦》《鬥陣俱樂部》《記憶拼圖》《魔鬼終結者》《妙想天開》《銀翼殺手》《駭客任務》《少數派報告》、《未來總動員》。。。

C>衰落時期--《蝙蝠俠》《蝙蝠俠歸來》《蝙蝠俠:開戰時刻》《V怪客》《法網恢恢》《邁阿密風雲》《警察故事 (電視劇)》《黑道家族》《六呎風雲》《盾牌 (電視劇)》《星際大爭霸2005》。。。



黑色電影的特點
 

A>低調子、低角度的夜景布光。匪幫們大白天在房間里也關門閉戶,底燈光。多使用明暗對比法,畫面常常出現大面積陰影。運用攝影技巧,達到使人迷惑的視覺效果。總體風格壓抑、封閉。  

B>斜線和垂直線的比例超過橫線。斜線將銀幕劃分為不安定的形狀,以營造出搖搖欲墜的傾斜感。畫面設計總是幽閉恐怖的,門窗、樓梯的影子會把人從人群中隔開,讓主角在他的世界中更顯孤獨。

C>向演員和布景提供相等的照明強度,讓演員隱藏在夜色中,面部往往被遮住。黑色電影中,讓陰影吞沒人物,人們在陰影里走來走去,形成一種宿命的絕望氣氛。城市比人存在得更久,不管你追逐什麼,都沒有太大意義。

D>通常會有一個美麗性感的女主角,多為非良家婦女的角色,性感誘人,命運結局多為悲劇,成為犧牲品。

E>空蕩蕩的城市大街,淅淅瀝瀝下著雨,隨故事發展,雨可能會越下越大,直到情節發展到高潮。人物碰面的場所,除了街頭巷尾,就是碼頭和船塢。

F>使用非常複雜的敘事時空加強觀者對時間流逝和宿命感的感受。影片使用迂迴的時序,使觀者處於時間不定向但高度風格化的世界中。

1940年代與1950年代的黑色電影被稱為經典黑色電影。1940年的《三樓的陌生人》被稱為第一部黑色電影,但是由於這部影片不叫好也不叫座,直到幾十年後才被認是為第一部黑色電影。大多數的黑色電影是中低製作預算的B級片,因此拍起來比較沒有大製作影片的限制。除了當時美國電影法規(謀殺者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除了夫妻不能在銀幕中同床等)的限制以外,許多被稱為經典黑色電影的影片包含有一定程度的在法規邊緣遊走的煽情畫面。主題上來說,黑色電影常常有不是良家婦女的美女,這些狐狸精美女也成為黑色電影的焦點。

電影的歷史跨越了從19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的一百多年。電影作為一種活動影像也漸漸由聚眾獵奇發展成為20世紀的大眾傳媒、交流與娛樂的重要工具之一。電影也在藝術、科技與政治領域形成了巨大影響。

電影跟戲劇與舞蹈有共同之處:劇本、場景、燈光、服裝、製作、導演、演員、觀眾、故事板和配樂。這些元素在電影發明前的幾千年中就存在了。戲劇中的不少術語後來被電影理論批評所借用,如場面調度。可移動的視覺和聽覺元素不能像電影一樣可以回放。

在電影製作初期,電影的特效(特別效果)鏡頭加以各項技術來配合。到如今,電腦已大量配合應用在電影製作上,一些鏡頭演員僅需端坐在特製椅子上,做一些表情和動作即可,而出現在銀幕上的背景和劇情簡直不可想像,因為以電腦來做編輯影片的工作取代一味繁瑣的步驟,使最後出廠的拷貝品質與已往的產品亦不可同日而語了。

《教父》(The Godfather)是一部1972年的美國電影,根據馬里奧·普佐(Mario Puzo)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法蘭西斯·柯波拉執導,由馬龍·白蘭度和艾爾·帕西諾主演。原著問世後,西方評論界稱為現代通俗小說傑作。

小說的主要情節與人物基本上保留著,但刪去了一些赤裸裸的描寫。全片是通過局外人-麥可·柯里昂的妻子凱伊·亞當斯的視角加以表現的,柯里昂家族的種種內幕活動顯得那麼荒唐可怕。策劃、暗殺、追逐、槍戰等場面接連不斷,氣氛肅殺,且用紀錄手法處理,攝人心神,目不忍睹。該片對了解黑手黨的內幕提供了相當形象化的材料。

《教父》掀起黑幫電影新潮流,榮獲第4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三大獎項,被視為是經典電影之一。

《教父》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評選中,獲影迷票選為第二名,而其續集《教父2》則榮獲第三名。

1945年,紐約黑手黨柯里昂家族頭目-教父維托·柯里昂育有三子,其中長子桑尼賣力表現,次子弗雷多表現庸碌,而幼子麥可稟賦聰穎,擁有成為「教父」(黑手黨的頭目)的天份。不過麥可性格單純,不愛江湖的腥風血雨,也並不想進入任何黑道事業,他不僅投筆從戎,投身軍旅,獻身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更有意和身為平民的女友凱伊結婚。

電影以維托獨女康妮的婚禮揭開序幕,並且揭露角色關係。教父維托除了受到人敬仰外,也仰賴他的養子律師湯姆·海根。婚禮中,維托的義子─知名歌手莊尼·方坦〈Johnny Fontane〉請求教父替其爭取好萊塢新戲的角色,教父維托以一句:「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I am going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 not refuse.)」答應,並且遣心腹養子湯姆前去協調。好萊塢製作人約翰·沃茲〈John Woltz〉死命不接受,並且說明與莊尼結仇的原因。沃茲將湯姆趕了回去,但隔日醒來,沃茲發現他床頭上滿是血跡,定睛一望,卻找到了他昨日向湯姆介紹價值60萬美元的種馬首級,而經此巨變的沃茲,立刻屈服。

湯姆回來後,毒梟索拉索找上教父。維托手執大權,考量風險性等問題,決意不涉足毒品買賣,並因此惹來索拉索的不滿。索拉索不但買凶行刺維托,又綁架維托的律師兼顧問湯姆;加上麥考斯基警長與索拉索串通,令麥可處處求救碰壁。麥可決定約索拉索和麥考斯基警官會談,假意求和,實則將二人刺殺。

維托與湯姆的安全無虞,而麥可槍殺二人後,聽從兄長的勸告和安排,拋下美國的一切,逃回義大利老家西西里去避風頭,並在該地認識了一名美麗女孩,進而相戀成婚。

1948年,紐約黑幫為爭地盤互相廝殺,維托長子桑尼,在接到妹妹打來的哭訴電話後,前去妹妹家竟然意外地在公路上,被敵人設好的圈套給亂槍掃射而亡。而次子弗雷多才具平庸,被認為無能接手家族事業,維托也決定召喚幼子麥可回來掌握家族。遠在西西里的麥可,也因為其身為柯里昂家族的身份而被對手盯上,貼身保鑣被敵人買通,麥可美麗的義大利妻子,更因此成為他的替死鬼,在車上被炸死在麥可面前。嬌妻慘死的衝擊,帶給麥可巨大的刺激,麥可知道他的一生除了黑幫之外,恐怕再無他路,因此麥可接受了父親的召喚,回到美國,與原女友凱伊成婚,接手家族事業。

老教父維托察覺到長子桑尼極有可能是紐約五大家族之一巴西尼家族所設計殺害,並且向麥可叮嚀,家族內任何一人通知他巴西尼要會面,那人就是叛徒。當老教父維托一日與孫子安東尼嬉戲時不幸病發去世後,葬禮上,五大家族的人通通出動,而當麥可在察言觀色眾人之時,他身邊最親信的心腹泰西歐來通知他巴西尼的會議,而也間接透露泰西歐是叛徒!麥可決定要一次處理掉所有家族之敵,在康妮新生子的受洗禮上,麥可決定成為其教父。

影片以交叉式手法,將清掃式報復行動貫穿在教堂的受洗禮時,包括:*五大黑幫家族之一史特基家族首領─安東尼·史特基閣下,與他的貼身護衛從電梯出來時,遭到彼特·克雷曼沙刺殺身亡。 *拉斯維加斯旅館大亨莫·葛林,在他的旅館按摩時,被不知名的殺手以槍射入右眼而死。 *五大黑幫家族之一科里奧家族首領─歐提里歐·科里奧閣下,離開旅館時被困在旋轉門中,遭殺手槍殺而死。 *五大黑幫家族之一塔塔基利亞首領─菲力普·塔塔基利亞閣下,與一名女人在旅館做愛時遭到羅可〈Rocco〉與另一名殺手暗殺而死。 *殺害桑尼元凶,巴西尼家族首領─艾米立歐·巴西尼閣下,在法院前遭到艾爾·奈瑞〈Al Neri〉假扮的警員槍殺而死。

最後,麥可也處決了家族內奸泰西歐與姊夫卡洛,其中卡洛與巴西尼串通殺害桑尼,而卡洛最後也被克雷曼沙縊死。麥可領悟到更重要的一點,就算是親人投敵,也絕對不可饒赦。最後的麥可與妻子間被門分隔後,也間接暗示著續集兩人的婚姻危機。

《教父》一片一直廣獲全球影評的讚賞以及大眾公認的影史經典,被認為或許是史上最棒的電影。美國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給予《教父》100%的新鮮度讚賞。《娛樂週刊》的投票中,《教父》同樣被認為是影史最棒的影片。《教父》目前還是AFI百年百大系列最新版本的亞軍,僅次於《大國民》後,最初的版本則為季軍,位於《北非諜影》後。而在2008年6月,AFI又票選了美國影史10種類型電影的前10名,《教父》一片經由1500名以上的成員票選後,成為幫派類型電影的冠軍。

2002年,英國雜誌《Sight & Sound》舉辦的國際影評投票中,《教父》獲選為影史第四棒影片。《教父》與《教父2》同樣被美國國家影片登記部典藏,不過教父三部曲的最終曲《教父3》並未被收錄。配樂方面,尼諾·羅塔所創的主題曲─〈Speak Softly Love〉同樣也廣為人讚賞,並且在後世常為人所使用。

《教父》同樣在票房上也取得成功,打破當時其他影片的票房紀錄。開幕首週,《教父》有$5,264,402的票房收入,並且在下映後一共賺進$81,500,000的收入,是其預算及行銷活動費用的14倍之多。後來在重新上映後,票房收入提高到1億3400萬美元。

《教父》亦在當年奧斯卡金像獎上大放異彩,獲得11項提名後拿回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獎與最佳改編劇本獎。其他的八項提名包括詹姆斯·肯恩、勞勃·杜瓦、艾爾·帕西諾分別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提名、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原創配樂、最佳混音。另外本片同樣也獲得了5項金球獎、1項葛萊美獎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獎項。名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認為《教父》可能是影史最棒的影片,而其陣容也無庸置疑的出色。

       

   

台長: 幻羽
人氣(1,462)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