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21 10:15:56| 人氣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正確(閉關)閱經藏法--+*幻羽*淨捻題~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印光大師七十歲之前並不出名,沒有人知道,他在定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普陀山藏經樓裏面,等於閉關;是一個寺廟藏經樓,等於圖書館,圖書館管理員,藏經樓的堂主,實際上就是圖書館的管理員。他在普陀山藏經樓三十年,他個人修持就是古德所謂是厚積薄發,他積得太深厚了,所以不發出來則已,一發出來力量非常之大。

印光大師是被幾個有學問、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學問的幾位學者,到普陀去朝山,去遊覽名勝,偶然之間,在藏經樓看這個老和尚很清高,跟他談談,發覺到他很有學問。於是乎,常常寫信請教他佛法上的問題,老法師都很詳細地來解答。這些人把老和尚的信件在報紙雜誌上一發表,大家才曉得普陀山有這麼一位了不起的人,他是這麼出名的。真是像鳩摩羅什大師一樣,時間很短,影響力太大太大了。

印光大師的開示:正確(閉關)閱經藏法--

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於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聽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之理,正實相法,即使根機純劣之人,也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什麼義,此一段是什麼義,全屬於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業障消滅,增長福慧乎?讀經時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若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恐將己見褻慢之罪,嶽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是此一輩人也。

故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比如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邊攝心聽經,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注,不敢外緣一切聲色,因稍微放縱,便至經文斷裂,文義不能貫通矣。誦經者有經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而聽經者惟聲是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經,比至誠誦經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齊等。若誦經者,恭敬心稍疏忽大意,則其功德,難與聽經者相比矣。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亂推。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撓首搔癢,一切肆無忌憚,毫無恭敬之心,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讚歎,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默然神傷,泣然出涕,嗟歎魔眷橫興,無可奈何耳。

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看,佛像亦如此。能如是,則無業障而不消,無福慧而不具足矣。必須懇切志誠,方能感應道交,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

今人學佛者,多讀文取義,供給口頭活計,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於恭敬至誠,依教修持者,誠而難得其人。余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至褻慢,則罪業愈增,福慧愈減矣。哀哉,凡遇知交,當諄諄以告之,則莫大之法佈施也。

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來言,天黑定了,才覺不見五指,圭峰大師讀圓覺經,而心開意解。六祖大師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徹悟心源。天臺智者大師誦法華,身心豁然入定,明雪嶠信禪師,目不識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為人所難能,久久大徹大悟,辯才無礙,提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當以此為法。

故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注疏,當另立一時,唯事上研究,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也不可全無恭敬。不過比閱經時稍舒泰些。如果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經為主,研究但略帶即可。否則終日窮年在事上研究,縱然研究的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也只是口頭上活計。於自己明心見性、身心性命,了生脫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到來,決定一絲毫用不著。

如上所說閱經,必當業消智朗,三種情見,完全歸於無有之鄉。若不如是閱經,非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或恐由於宿世業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興,如火熾燃。

附錄<1>--九華山*大 慈 藏 寺*--閉關閱藏及講經堂規約

修行者,無不以開智慧、證解脫為目的。欲求開智慧必先使得清淨,欲得清淨則閉關閱藏是坦途、是捷徑。閉關閱藏不僅是斷妄想、除煩惱的精進法門,更是得佛法、明佛理、開智慧的大總持門。因此,本寺為使有緣者得以精進修行,證得清淨,特設閉關閱藏、講經道場。為利樂學人,莊嚴道場,特規約如下。

一、凡來閉關閱藏者,須發菩提心,經考驗合格後方可入關房內閱藏。

二、閉關閱藏人員要有自律、自學能力,並自覺遵守常住的各項規約制度,如有違犯不共住。

三、閉關閱藏人員在關內只能閱讀《大藏經》(常住備有),不得看其他書籍,不得參禪打坐、念佛養息,更不可出弄其他聲響(包括念佛機)

四、閉關寮房實行單人獨居制度,嚴禁串寮、會客。

五、關房內的常住設施為一個書桌、一張床,一個衣櫃、一佛堂,嚴禁私設其他。

六、閉關閱藏人員可向法師提交書面提問,亦可定期到講經堂聽法,且不得戲論與辯經。

七、講經堂為講經與聞法的道場,在法師講經時悉心聽受、不得提問,不得擅自退場。如有問題,可按律儀啟問,依教奉行。

八、閉關閱藏有專職人員護關,閉關閱藏人員可在規定的時間及特定界相內經行,不得以任何理由逾矩。

九、閉關閱藏人員如若身體不適,應及時通報護關人,由常住安排出關治療,一切費用由常住報銷。

十、閉關閱藏人員及護關人員不得請假,擅離職守(本人生病、奔喪者除外)

附錄<2>--釋慈航(1893年-1954年),俗名艾繼榮,字彥才,福建建寧人,著名台灣佛教僧人,也是台灣第一位肉身菩薩。1943年,由檳城的菩提學院移至新加坡靈峰菩提學院,閉關閱藏三年,創辦人間佛教月刊。

1952年,李子寬與大醒法師接洽新竹青草湖靈隱寺的無上法師,決定在靈隱寺開辦台灣佛教講習會。因大醒法師腦溢血過世,至香港邀請演培法師來台灣主持。印順導師及其弟子隨後來台灣,赴日本參加第二屆世界佛教友誼會,之後住台北善導寺,引起不同派系的佛教人士不滿,發動圍剿印順的運動。

慈航法師當時在彌勒內院的法華關房閉關,不斷有佛教界人士來訪,指稱印順法師所著《淨土新論》非難大乘佛教,希望慈航法師出面攻擊印順法師。演培法師恰巧到訪,為印順法師辯解,並引用印順法師的中觀著作來證明,慈航法師因此沒有發表攻擊印順法師的文章,但透過演培法師向印順法師示警,要他多加小心。

1954年農曆四月四日,慈航法師過世,死後肉身不腐,成為台灣第一位肉身菩薩。

                                                       *幻羽*淨錄                                     2012-09-09 19:50:14

 

            
  櫛標橫擔不見人,直入千峰萬峰去。

                 參禪若到此田地,疑情團團繞身心。

                 不破初關不閉關,掩關身似爐火薪。

                 無日無夜疑情熾,山河大地眼眸底。

                 悟道迢迢萬里馳,重關牢關重重騰。

                 幾生幾世幾重天,福慧德行助道根。

                 娑婆諸緣來去影,只若疑情我是誰?

                 我是誰啊我是誰,赤紅雙目滴滴血。

 

                          *幻羽*淨捻題~參!

2012-09-0802:05:10

台長: 幻羽
人氣(1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附錄 |
此分類下一篇:略識--華嚴禪--法界三觀... 2012-09-15
此分類上一篇:略知--參禪悟道之路 2012-09-07 20:11:2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