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5 12:35:57| 人氣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雲林 西螺小鎮 逛老街 探醬油文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雲林 西螺小鎮 逛老街 探醬油文化
2009年08月07日
瑞春醬油的工廠內成排羅列數百個醬油缸,氣勢驚人。
圖片: 1 / 1
午後的西螺延平老街異常靜悄,只有三兩長者在屋簷下閒聊。在這處稻田環繞、極其淳樸的小鎮上有多家迄今仍堅持古法釀造醬油的百年老舖,這些老店與街上持續翻修的老建築,保留固有風味的同時,也呈現嶄新面貌引人探索。報導╱陳彥豪 攝影╱黃天佑

市面上的諸多醬油中,有些只要3~7天就能製成的化學醬油,但是以手工釀造製出的黑豆蔭油,是歷經4~6個月才誕生的傳統滋味;擁有百年釀醬油歷史的雲林西螺,所製造的正是黑豆蔭油。
西螺鎮上,有瑞春、丸莊等多家百年醬油莊,依然堅持採古法製醬油,先將黑豆蒸熟,再經培養麴菌製成豆麴,置入陶缸、加鹽封缸,歷經120~180天日曬後,才取出擁有天然黑豆香的純正蔭油。

造訪丸莊醬油觀光工廠,可參觀醬油的製造過程。

甕醃蔭豉 自己動手做


這些繁瑣卻洋溢傳統之美的製程,如今讓遊人有親近了解的機會。丸莊醬油去年起成立觀光工廠,為預約的訪客安排深度之旅。甫來到改頭換面的老店前,超大號的醬油裝飾就已格外引人注目,入內後可見到琳瑯滿目的系列醬油製品,再往內走,便是醬油之所以能夠誕生的過程展示,例如製麴的竹器等。更後方是一整排的陶缸,解說人員會主動開缸,讓人一睹究竟豆麴、粗鹽在陶缸中是什麼模樣。若時間充足,還可事先預約蔭豉DIY,自己動手洗、浸豆麴再加食鹽攪拌,嘗試入甕醃製自己的蔭豉。
另一家同樣歷史悠久的老字號瑞春醬油,除了各種醬油與醬菜之外,還多了醬油伯公仔之類的創意商品。雖然瑞春的工廠尚未開放參觀,但周一至周五白天可在工廠外見到師傅們忙碌的情形,此店的老陶缸多達數百個,一字排開氣勢十分驚人,是難得一見的古樸場景。
這些醬油老舖多半位於延平路上,而延平路在福興宮前這一段,保留了許多在1935年中部地區關刀山大地震之後興築的街屋,即是西螺著名的延平老街。此地街坊有別於其他較為華麗繁複的大溪、湖口等老街,而是以20、30年代的裝飾派風格為基調,再利用幾何線條來展現建築的韻律感。

轉型觀光工廠的丸莊醬油,可讓遊人近距離感受以古法製造醬油的味覺美學。

特色建築 賞人文之美


這些老街上的街屋,包含銀樓、診所、商號等,依稀仍可窺見西螺舊時風華。近年這些建築分批進行修建,遊人訪此時會發現有的正在修建、有些仍頗老舊,也有些可看出翻新之貌。其中許捷發茶行已改為老街文化館,由螺陽文教基金會進駐,可入內參觀,屋裡之典雅古韻令人吃驚,逗留其間彷如穿過時光隧道,來到一甲子之前的西螺。
除了老街,西螺還有許多建築可探;如同在延平路上的福興宮與基督長老教會,就分別展現了不同宗教的建築藝術之美。附近還有振文書院,亦為西螺著名古蹟,其書院主體與前方山門都頗為古雅。
西螺還有個昔時用來鎮防水災的泰山石敢當,約5尺6寸,將近170公分,經考證應為全台最大。只可惜這座石敢當近年搬家後,雖然蓋了個亭子安放,但外有欄杆環繞,頗失風采。倒是西螺最著名的地標─西螺大橋具新意,目前周邊有單車道綿延,今年橋邊亦施做小小景觀公園,更具休閒氣氛,傍晚時分來此,可發現許多人在此休憩玩耍,讓大橋展現有別以往的活潑生命力。

西螺醬油擁有悠久歷史,各家醬油公司都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新產品。
瑞春醬油除了研發各種醬油產品外,還有「聚寶甕」(150元/個)、「醬油伯公仔」(168元/個)等特色商品。
走逛延平老街文化館,可感覺其空間變幻之美。
丸莊醬油的門面設計也以醬油為主題,頗能吸引往來路人目光。
參加老街文化館的導覽行程,還可體驗布袋戲等在地文化風情。
西螺基督長老教會亦頗有古意,洋溢著文藝復興建築之美。
1 2 3

台長: kevin
人氣(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雲林議題 |
此分類下一篇:海岸刮蝕沉陷 六輕廠區告危
此分類上一篇:外傘頂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