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3 12:33:40| 人氣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外傘頂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外傘頂洲,又稱外傘頂沙洲、外傘頂汕,是台灣沿海最大的沙洲,現存面積約100餘公頃,因形狀似傘得名。行政劃分上屬雲林縣口湖鄉,不過如今絕大部份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外海約10餘公里處,主要由濁水溪的泥沙沖積而成,是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景點之一。近年來由於河川興建攔砂壩,導致沙源減少而逐漸縮小,嘉義沿海也因此逐漸失去屏障。

外傘頂洲與嘉義縣海岸之間的水域被稱為東石潟湖,因外傘頂洲的屏障形成平靜的廣大淺水海域,目前是台灣主要蚵仔(牡蠣)養殖區之一。據嘉義縣政府統計,嘉義沿海蚵仔年產量約7000多公噸,約佔全臺灣產量50%,產值新臺幣91000多萬圓,且全臺灣90%的蚵又都在東石加工取肉,東石鄉民小至小學生、大至七、八十歲老人都會剖蚵,為地方重要經濟來源。

1990年代開始有人建議將東石潟湖完全填平成海埔新生地,因為最大可填平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由於擔心對當地生態造成破壞,加上當地偏僻遠離市區,經濟效益仍待商榷,故未實施。

外傘頂洲受到波浪、沿岸流及東北季風影響,平均每年往西南方向漂移6070公尺,被稱為「移動的國土」。

早期濁水溪主流藉北港溪、西螺溪注入海中,大量泥沙沈積在河口附近海域,經過長年累月的波浪和海流作用,外傘頂洲可能因此形成;1911年日人開始濁水溪整治,截斷北港溪等支流,主流改由西螺溪入海後,北港溪自成水系,輸砂量也因此銳減,每年減少約10萬立方公尺,旺盛的沉積作用不再,外傘頂洲開始有侵蝕後退的趨勢。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長陳陽益指出,外傘頂洲從1904年至1995年,歷經沙洲地形的幼年、青壯年,現已邁入老年階段,沙源無法充分補充,加上侵蝕作用影響,沙洲上的堆沙陸續被沖刷至東側較低窪之潟湖,目前外傘頂洲往西南偏移速度逐漸增大,面積也日漸縮減且被波浪及潮水切割成幾部分。

中山大學研究資料顯示,以20年為單位,在1962年至1982年、1982年至2002年間,外傘頂洲分別被侵蝕流失520公頃547公頃的沙洲,現存者僅100餘公頃;此外,1982年沙洲上2公尺以上的沙體還有5200萬立方公尺,但在強烈東北季風作用下,2000年以後幾乎刮除殆盡,只剩平坦沙洲。學者研判,如不設法保固,未來「移動的國土」可能將成為「消失的國土」。

 

對策:

考量外傘頂洲,發展光觀及美化沙洲,增加經濟效益

 

台長: kevin
人氣(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雲林議題 |
此分類下一篇:雲林 西螺小鎮 逛老街 探醬油文化
此分類上一篇:數字雲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