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14 16:19:31|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Marquet畫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Albert Marquet(1875 - 1947),一個從來沒有聽過名字的畫家。

要不是上回去Carnavalet博物館參觀,大概也不會注意到博物館舉辦的這次特展。

瞄了一眼海報,似乎是畫風平易親切的一位畫家,想了想,拿起筆把它排進預定行程裡。

展場不大,由大小不一的六間展室組成,按照年代順序和主題排放。

很隨意的漫看著。

這次的特展主題以「巴黎」為中心,選了Marquet一系列的巴黎風景畫,根據偷聽到的解說,Marquet素有「le peintre de Paris」(Paris畫家)之美稱,就像是「駐巴黎畫家」一樣。

怪不得呢 ~ 隨意看過去的風景都是塞納河邊、橋畔、聖母院、瑪德蓮大教堂....各種季節的巴黎。

看看作畫日期,約從1900年到 1940年代不等,「嗯,就是一個世紀前的巴黎而已呀 ~」心下暗暗想著。

Marquet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相當 ‘印象派’的,而且是印象派後期那一種。畫筆不細但緊抓住韻味,人物或車子常常都是「點到為止」,粗粗幾筆就勾勒出來。再加上他沒有留下油畫的作畫筆觸,看著看著,有時都不太感覺那是油畫,輕輕淡淡的,有些水彩的神韻。

說老實話,欣賞Marquet的畫感覺挺輕鬆的,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或壓迫感,畫中景致通通「有點熟又不會太熟」,感覺起來是很簡單自在的藝術品,一點也不唱高調。

一位講解女士說,東方書法和繪畫對Marquet造成了一些影響,因此他畫的人物,常常都是用簡化過的筆觸帶過、帶出來,但同時我們又都能感受到那些人物的動作和情態。靠近了仔細瞧他的畫,果然是用幾筆黑黑的粗線條這樣勾一下、頓個逗點似的扭一下、近看了很滑稽,但站遠些瞧,「那不就是個行人嘛 ~」挺有意思的。

不過其實,在聽到這段解說前,心裡正在想,巴黎人服裝「尚黑」還真是大大方便了畫家,通通用黑筆勾一勾就成了,又寫實又簡便,了不起在頭上帽子的位置點個紅點點,撇些顏色也就是了。畢竟要是以古早眼光來檢視Marquet的畫,我相信每一幅都會被評為「未完成」,然後在成績單上畫一個大叉叉吧!

另一位解說女士則說,Marquet的畫風是「message simplifié, l’efficace de la langage」(簡化過後的訊息 ....(表現出)語言的簡潔性...),挺有道理的。

想想畫家能用這簡單幾筆’勾’出一個人,同時捉住了那動作的姿態、畫裡的人物和場景有’在動’的感覺,真的很不簡單。 :p

又,在1900年代,攝影已經是眾人所知的技術,Marquet的畫面構圖深受此點影響,恰到好處的呈現出深遠感,在構圖方面,把比例和焦點掌握得恰如其分,雖然作畫筆法「求意不求細」,但絲毫沒有減損畫作的真實感。

再加上,解說女士說,Marquet精確地抓穩建築物的比例,讓其成為畫面的主要構圖,在這種構圖法之下,他因此可以在其它部份享有很大的自由,卻仍然保持畫面的穩定感和平衡。

仗著這天下午展場內至少有三團解說導覽之便,東聽西湊了解了個‘大概’,當 ’旁聽’ 到,Marquet很多畫作的作畫地點是在自己的房內、工作室內、那些景色和構圖就幾幾乎和「從他窗戶往外望」的景致一模一樣時,忽然了解到,為什麼一直隱隱覺得他的構圖「有點特別又不會太特別」、「有點熟又不太熟」。

因為那些河旁的住家、老公寓,從來不是旁人能夠進去『參觀』的,所以那樣看出
來的聖母院、那樣的橋面、是我不曾「親眼看過」的,可那些地方卻又都認識並熟悉,只是,Marquet「換了一個高度」。

想通了這一點,不禁很羨慕曾在巴黎租過好幾個地方、或當住家、或當工作室的Marquet,看看那些塞納河畔的畫,原來,「從那些建築物的五樓往外看,巴黎是這個樣子啊 !」

也就是因為如此,Marquet雖然讓人乍看之下「很像是印象派的」,但實際上,他畫畫的地點卻是「在室內和戶外」之間,是透過他的窗戶做為一個連結;跟印象派畫家完全是在戶外作畫並不一樣。

最後一間展室以鉛筆畫、水彩等習作為主,還有1904年他為Charles-Louis Philippe的 « Bubu de Montparnasse »一書所作的插圖。雖然當年出版社並沒有採用Marquet的這些作品,但這些用中國黑墨畫的插圖,卻有著近乎「漫畫+簡筆畫」的生動活潑感,有點像Sempé(桑貝)的畫風,蠻有意思的。

原本想買一張Marquet的畫作明信片留念,一張構圖相當不賴的畫,可惜因是特展尾期,好多相關展品都已經賣完了 ~ 看來下次還是該「請早」才好 :p

台長: 苦力小編
人氣(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