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10 22:40:08| 人氣1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4岁的妈妈》:与伦理道德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4岁的妈妈》:与伦理道德无关!
  看着网上那篇关于《14岁妈妈》的新闻,我有种挠人的冲动。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没看过《14岁的妈妈》,就算看过他至少也是带着猎奇的心理去理解主题。当初ntv拍《14岁的妈妈》时也是有顾忌的,若不是编剧井上由美子固执地坚持,本剧才最终得以开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比伦理道德更重要!社会存在的现象,以逃避心理粉饰并不能让其消失,创作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对社会的责任。
  谁可拍胸担保说自已国家不存在低龄妈妈现象,谁敢保证自已国家的未成年人没做过“人流”。若无法保证又怎能用炮轰?很多东西没亲自看过尝过并不知道好坏。关于那则新闻我想吸引眼球是编辑刊出的原因吧。只是,难道非要香港播了收视高了我们大陆才开始流行吗?
  回想我的青春期教育课程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那时候我们也有生理课。只是,每次上课都是男女分开,老师课上也不会讲什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自已看吧!搞得大伙紧紧张张,有些甚至脸红不已。如果我不是靠读书了解到一些信息。也许,自已到现在还是“未成年。”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上生理课也许仍象我当初经历的那样,不过发达的网络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可是,在中国一些东西还是不能摆到桌面上来。就象男人看A片,他们也会偷偷下载看,但绝不会广而告知~
  《14岁的妈妈》,并不是为收视与猎奇而拍摄的日剧。就象不了解《魔女条件》的人,误以为它只是单纯讲述师生恋的“禁忌”故事。什么是自由?编剧竟是以师生恋的形式娓娓道来。谁会相信?《女王的教室》被误为“近年日本法西斯教育模式的集大成者,可是,你知不知道它的主题本是告诉观众人如何学会生存。那些已成年的“孩子”每天理所当然地向父母要钱,看着辛苦的家长每月按时去银行汇款。你会有什么感受?他们培养的究竟是未来的希望,还是永远寄生的“孩子”?究竟学会生存更重要还是培养考霸更重要?
  《14岁的妈妈》结局看似美好,其实,未希与空的未来仍是个未知。也许,她不该生下空。不过,剧本本来就是探讨未成年妈妈话题,如果女主角不生孩子,剧情该如此发展?现实生活存在“假设”前题,只是,《14岁的妈妈》比较超前罢了。正因为是探讨性剧集,就不该加上伦理与道德的条条框框。就象过夫妻“生活”,那该是“自由”而不是“责任”!
  本剧在日本播出时引起了极大关注,主演志田未来还获得了“桥田奖”。知道啥是桥田奖不?那是《阿信》编剧桥田寿贺子设立的!旨在表彰该年度那些使人感动的电视剧。

台長: 秋宇
人氣(1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戏剧天地 |
此分類上一篇:救命病栋24小时---放我的心于你的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