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21 13:03:38| 人氣24| 回應0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中太陽能熱水器維修 提供各種不同熱水用量需求之客戶

“網紅”洋教授與中國的“化學反應”

原標題:“網紅”洋教授與中國的“化學反應”

在人人都渴望變成“網紅”的短視頻平臺上,保持熱度很難。一個白胡子外國老頭卻獨辟蹊徑,靠紮實的化學實驗直播異軍突起,短短數月就收獲200多萬“粉絲”。

他叫David Evans,中文名字戴偉,今年60歲,是一位來自英國的化學傢。視頻裡他總是戴著一副護目鏡,穿一身白大褂,體態豐滿,面帶微笑,常被小朋友說成“肯德基爺爺”。



戴偉在做科普視頻直播。

視頻中,他搖晃手中的燒瓶,裡邊的液體因震蕩與瓶中空氣接觸,顏色不斷變化﹔他在洗潔精中加入雙氧水和催化劑,瞬間產生的氣泡,從試管中奔湧而出,直頂天花板﹔他還表演吸入密度比空氣低的氦氣,讓聲帶震動速度加快,聲音變得像唐老鴨。

他最受歡迎的視頻擁有上千萬的點擊量。視頻裡常傳來小朋友的尖叫和歡呼聲。

總能激發觀眾好奇心的戴偉,當初來到中國正是源自於好奇。他對中國的瞭解始於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求知欲極強的戴偉特意到使館訂閱《北京周報》雜志,閱讀中國的時事政治、考古發現,還有鄉村建設。他被中國深深吸引:“我想瞭解中國。”

戴偉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化學系,之後成為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1987年,一個國際化學大會在南京召開,戴偉作為代表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



戴偉喜歡中國農村,與孩子們交流。

他學會的第一句中文不是“你好”、“謝謝”,而是“沒有”。那時的中國物質匱乏,生活簡單,過瞭飯點飯館裡就沒有吃的﹔到商店裡想買什麼得到的答復都是“沒有”。

他至今記得,賓館電視裡的廣告都是工廠、機器,卻沒有生活所需的日用品。他坦言:“那時候還沒有想在中國生活的願望。”

但此後的每一年,戴偉都會來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他發現城市物質逐漸豐富,新樓拔地而起,人民也富裕起來。他越來越喜歡這個日新月異的國傢。

戴偉說:“這和英國很不一樣。”1996年,他辭去瞭在英國的工作,定居北京。



戴偉為學生們做化學實驗。

朋友們都認台中太陽能熱水器維修為他瘋瞭。但戴偉不以為然,他看到瞭中國的潛力。

他成為北京化工大學的老師,並開始自學中文,去各地旅遊,每年春節還受邀到同事的農村老傢過年。盡管條件艱苦三久太陽能熱水器維修,但村民們熱情慷慨地接待,讓戴偉十分感動。

他希望參與的研究能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在一個科研項目中,他和同事設計瞭一款用於塑料大棚薄膜的新型添加劑,可以提升大棚的保溫性能,從而減少大棚燒煤炭取暖的需求,更加環保。

他參與研發的新型電纜阻燃材料,讓電纜即使著瞭火也能降低煙霧濃度,更加安全。

因貢獻卓著,戴偉於2004年被聘為英國皇傢化學會北京分會的主席﹔2005年,他獲得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是中國政府頒發給外國人的最高科技獎勵。2008年,戴偉在英國獲得由查爾斯王儲頒發的大英帝國勛章。



戴偉獲得大英帝國勛章,與查爾斯王儲在頒獎臺上握手交流。

這十幾年,中國的科技實力也迅速提高,今非昔比。就拿他所在的科研團隊來說,當年隻有一兩臺簡陋儀器的實驗室,如今已配備瞭價值上億元人民幣的高端設備,團隊從幾個人發展到瞭上百人。

“過去人們認為外國人是來幫助中國的,那麼現在,中外的科技合作是雙向的、互補的。”戴偉說,中國擁有很多優勢是英國不具備的。那些曾認為他瘋瞭的朋友現在也請他幫忙聯系與中國的合作。

定居中國後的22年時間裡,戴偉能講流利的中文,還養成瞭對川菜的偏愛和對胡同文化的興趣。

近來,他又開始瞭新事業:做科普。

十年前,他受邀為一所中學做科普實驗,發現同學們表現得十分吃驚,好像從未見過一樣。

後來他瞭解到,出於安全考慮和設備限制,即便是大城市裡的重點中學,化學課提供實驗的機會也不多。化學元素和方程式都是靠學生死記硬背,學台中太陽能熱水器清洗起來很枯燥。

但戴偉認為“化學的樂趣就是動手做實驗”。

2011年,恰逢國際化學年,戴偉利用英國皇傢化學會的撥款建立一個“快樂科學”的項目,每個月帶研究生去北京周邊的打工子弟學校做科普實驗。小朋友求知的眼神讓戴偉想到瞭自己的童年。

當年介紹戴偉來北京化工大學的段雪教授說,沒想到戴偉堅持做瞭8年科普,把興趣做成瞭事業。



戴偉為學生們做化學實驗。

戴偉在實驗中喜歡講笑話,打比喻。他把催化劑比作雷鋒,把冒煙的燒瓶比作阿拉丁神燈,把噴湧的液體泡沫比作大象牙膏。

當得知像快手、抖音這樣的短視頻APP在農村地區很火爆時,他更來瞭幹勁,因為這可以讓更多平時沒有機會做實驗的人們感受科學的樂趣。

但他的直播並不輕鬆。別看鏡頭前隻有幾分鐘,背後卻要付出幾十倍的時間:搬儀器,洗設備,準備道具,清掃實驗室……戴偉常累得滿身是汗。

但戴偉樂此不疲,因為他堅信科普是科學傢的責任。他說英國大科學傢法拉第也曾每個周末為老百姓義務做科普。“現在我也想和他一樣。”

60歲的戴偉還不想退休。化工大學剛給他修建瞭一間現代化的科普教室。他還加入瞭中科院老科學傢科普演講團,每年要為公眾做幾十場科普報告。

他還期待著與中國發生更多的“化學反應”。(記者袁全、賈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C191AE9474075749

台長: yueti82834
人氣(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