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22 08:51:50 | 人氣4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海上花》場外別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More about 最好的時光多年前,盟盟國中一年級的“認識臺灣”的課堂上,老師講到九份就講到《悲情城市》和侯孝賢。老師說:“這部電影年代久遠,你們都沒看過。”

是的,年代久遠(1989)的多年前,《悲情城市》得到大獎又賣座,侯孝賢認為他握有足夠的配額和信用,可以揮霍一下,遂畫出一幅美麗遠大的八卦圖。簡言之,這八卦圖由幾個小單位組成,剪接單位,錄音單位,演員訓練班,編導班,紀錄片單位,迷你影集單位等(彷彿是有八個單位,因屢次在紙上跟人圖解說明以至被笑為八卦圖)。初時,由侯孝賢運用他現有的資源投入支助,理想狀況是每個單位都能自行生長,擴大,為電影製作環境做好一些樁基。

有一度,八卦圖曾變形為建立電影學校,其實是個產教合一的小型製片廠,寓教於拍片生產影像之中。而稍微比製片廠多一點的是個還隱約說不清的、可能近似“人文講座”之類的東西。校長(或廠長)無關乎經營和製作,而接近於一種垂拱之治,一種象徵,一種召喚。如此的校長形象,當然是從鐘阿城來的,侯孝賢很長時間在打阿城的主意。

顯然,侯孝賢高估了他的配額和信用。他警覺到資源快揮霍光時,八卦圖也在落實的過程裏分崩離析,渺渺不見蹤跡。這個時候,他卻選擇拍攝一部高成本大製作的古裝戲,搞不好就是場災難,為什麼?朋友們都在問,為什麼?

可能,賣埠是主要的理由。妓院,漂亮的女人和場景,明星卡司,因此賣相較好集資較易吧。侯孝賢的賭徒性格,在他籌碼其實有限時,他選擇了全部 押一個大的。但我的看法是,假如沒有美術,沒有美術黃文英,以上所雲皆屬空談,沒有可能。反過來說,假如眼前沒有美術這個人,《海上花》也壓根不會成立 的。張曼玉說她自己目前是見步行步,侯孝賢的實戰經驗亦然,有什麼材料就做什麼事。但要是不成功,輸了呢?侯孝賢說:“我又不是輸這一次,我輸的次數多了。我是臉皮厚——大面神。”

若按阿城的標準,《海上花》的美術可以更好。而依我來看,美術製作在臺灣,是胡金銓已逝,張毅和王俠軍去從事琉璃藝術,王童志在導演,所以很久很久以來到今天,不過是才剛剛有了美術這個人,因此才有美術這件事,結果也才生發出美術這個小單位。

多年前,侯孝賢藉拍《悲情城市》改革配音,成為第一部國片同步錄音,自此開發出臺灣電影的錄音工程。而會有錄音這件事,是因為先有錄音這個人,小杜,杜篤之。在侯孝賢折損破碎的八卦圖中,錄音這個小單位,不可思議的獨立發展起來,活潑運作著。多年以後(馬圭茲的招牌語法),侯孝賢拍《海上花》,為什麼?據我場外觀察所見,他是項莊舞劍,意在把美術製作建立起來。美術,這次成為他拍此片的最重要的理由。他的動力,跟他的熱情。

多年後我以為侯孝賢已忘記了他的八卦圖。事實上,他後來常提到的是建一家精緻小戲院,專放一些奇怪的好片,老片,附有好pub,好咖啡,好茶--這是退休生涯了。然而他拍完了《海上花》,他的一種樂觀信念永遠令我困惑。

似乎,他仍然在堅持他建立小細胞、小單位的願望,並未放棄。那圖像令我想到盟盟小時候,她在路上若拾到一粒石頭,一片枝子,總是牢握手中絕不遺失,車上睡著時也不會放開。侯孝賢的堅持一點也不像是在堅持,他比較像盟盟那樣,只是握在手中不會放開而已。

一九九八‧九


這是一九九八年朱天文在侯導拍完《海上花》後所寫的一篇讚美《海上花》美術兼論侯導『八卦圖』想法的散文,收錄在朱天文《最好的時光》電影作品集一書。文章的時空是1998,如今2009,這篇文中的許多部份也都有所實現,《光點台北》就呼應了精緻小戲院這樣的想法;《師徒學苑》也小規模實踐了小型製片廠這樣的概念。如今文創產業當道,許多企業都將教學當作事業的一部份,侯導或許可以思考把握這契機,將電影學校做起來。

台長: δ
人氣(4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Article |
此分類上一篇:[轉錄]水城台北之河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