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29 01:16:26| 人氣97| 回應0 | 下一篇

序幕-失落的創世紀樂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座島嶼;說大不大,說小卻還不小,直著看像顆離根的蕃薯,橫著看又有點像條迷航的鯨魚--臺灣!說來也奇,一座賭氣式地漂泊在西太平洋上的流浪島嶼,偏生洋洋灑灑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族群,夯不攏東掐指一算可觀者竟有近三十來族!從平地到高山,從原野到叢莽,數不盡的神話、傳說、故事,迴盪在山海之際!這是一份屬於居住在流浪之島上的人們;所共同擁有的文化寶藏!喜歡聽故事的人們,建議您可以帶著朝聖的心情,慢慢瀏覽本報刊裡所擷選的臺灣原住民各族;充滿炫麗魔幻色調的--口傳文學!

------------------------------------

<緣起>

猶記得童稚時,每逢暑假筆者均會返回故鄉度假,有時一住便是個把月。在那漫長的假期中,最期待的總是那傍晚的「講古」時間,由外婆、舅公……等長輩們,於三合院的庭埕中擺上一排藤椅,幾輪椰扇慢搖、幾口茶湯輕啜後,那一個個神奇而又炫麗的鄉土傳說與故事,就這樣滔滔不絕地從長輩們的口中傾瀉而出—龍肚出皇帝、蛇郎娶美妻、觀音接炸彈……等,讓我們這群娃兒們無不聽得如痴似醉、目眩神迷。這段稚嫩的生活體驗,就此成了筆者與口傳故事間,最初的溝通橋樑。

及長,有幸進入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就讀。在大二那年,修習鄭師慈宏開設的「民間文學」課程,正式接觸到此一學術領域,以及相關的田野調查基礎訓練工夫。並於該學年寒假期間,與同學們組織了一「採錄小組」,至筆者故鄉高雄縣美濃鎮進行了一次局部性的採錄工作。此一學期報告式的採錄練習經驗,讓筆者漸漸對「民間文學」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但是當時對於這些從田野調查中所獲得的採錄成果,究竟應當如何整理與應用?以及這些故事到底有何學術價值?其實也不是十分明瞭,這些疑問在此一課程修習完畢後逐漸萌生,卻也只能糾結心中,靜候機緣以期有朝一日得以解惑。

大學畢業多年後,因深感所學不足,復返母校在職進修班攻讀碩士,並再度受教於鄭師門下。筆者乃得以當年未解之惑求敎,蒙鄭師不以學生愚鈍,指點筆者研讀了許多相關書籍,使筆者對於民間文學的理論與研究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鄭師更進而惠允擔任筆者的指導教授,並鼓勵筆者應朝紥實學術基本工夫的方向,以進行筆者個人論文的書寫工作。幾經考量後,乃決定以「臺灣原住民」為研究的對象。

儘管筆者為南部六堆客籍子弟,以族群關係視之,對於處理此一題目似乎不甚妥當。但是筆者會選擇此一題目論述,除了考量到台灣原住民所具有的古樸「原始思維」,使得其口傳故事顯現出更多樣化的特殊風貌,可供更深入探討外;另一方面,對於現今原住民所面臨到的文化認同危機,筆者身為漢族後裔的一員,其實心中亦有著同鄉文學先進吳錦發先生所言之感受:

那一個月的經驗與思考,使我痛心地感受到身為橫霸的漢民族一員是如何的羞恥,對於臺灣的原住民同胞,我們虧欠他們的是那麼多!如果……我當時想,我們還是一個有歷史良知的漢民族知識份子,我們應該誠心誠意的重新檢討以往我們對待原住民的種種態度,甚至,我認為我們必須加倍地關心我們的原住民同胞,應為我們祖先在歷史上的行為向他們「贖罪」!

緣此爲祖輩「贖罪」的心態,或許也正是筆者甘冒「不自量力」之忌,而試圖以統合性、全面性的彙整研究工作,爲搶救珍貴的臺灣原住民日趨衰亡的口傳故事,略盡一份棉薄心力的動力來源。

台長: 野馬波波
人氣(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