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5 23:35:56| 人氣4,12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沉默螺旋理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理論,講到社會心理學,看完這本書以後對作者提出的理論深深贊同,雖然這學期這門<民意調查與選舉>通識課,名稱不是太吸引人,但是我幾乎都有去上課拉,也學到了一些東西,其實還不錯,這本書算是為我自己的觀念做個統整吧!其實對社會心理學有興趣的人也不妨去看看,算是平易近人的書囉!

以下是我的心得分享:

當初選擇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是被書名所吸引,不知道什麼是沉默螺旋理論,覺得很好奇。而民意和沉默螺旋到底有什麼關係,實在想不透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理論。而且大概翻了一下序言,「沉默的螺旋理論」是由德國著名民意及傳播研究者伊莉莎白.諾爾提出,開啟了從社會心裡層面探討民意的風氣,被公認是民意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先大概翻了一下,發現這本書釋先解釋何謂沉默螺旋理論,再慢慢用各種實驗和許多理論驗證。接下來我開始慢慢閱讀,不但覺得很有趣,也感受到了一位民意研究者鍥而不捨探索真相的精神。

其實許多社會理論都和人性有很大的關聯性,所以從人類心理來探討與預測許多社會現象是非常有道理的。我想用我的話來說明一下沉默螺旋理論:它是指一種政治傳播型態,若支持某議題的人感受到民意氣候對自己有利,這一群人開始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漸漸地越來越樂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支持某議題的人發現民意氣候對自己不利,進而保持沉默,經過一段時間積極表達意見的那一方開闊更大的言論空間,支持者也漸漸增加,而保持沉默者認為自己意見越來越不受支持,因此表達意見者在民意螺旋中上升,沉默者則是在民意螺旋中下降。我第一次看完這個理論的內容,就覺得實在非常有道理,人類多少都有從眾心態,起因是由於害怕被孤立。

這本書提到托克維爾說:「人類害怕被孤立勝過害怕錯誤。」堅持真理的人既然常常遭受迫害及孤立,也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可想而知的是大多數人都會放下堅持,與大多數人站在同一陣線。在民主文化中,數量上的多數往往就代表比較好的判斷,此可謂多數暴力。人們不停地注意生活週遭發生的事件,因為他們害怕孤立,害怕與社會脫節。人性往往傾向於模仿,主因還是因為希望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人類是一種群體動物,他們靠著汲取他人的養分來成長茁壯,靠著他人認同的眼光過活,我覺得這實在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在看這本書之前我還相信人類的精神本質上是自由的,在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很多社會上扭曲的心態都是由於人們的心靈遭受長期禁錮而形成。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有翻過幾本也是介紹民意的書籍,但都不如這本的內容豐富且易懂,也沒有像這本書一樣給我帶來一些心靈上的衝擊。民意,簡單來說就是公眾的意見,但是這本書賦予它很多不同的定義。民意是一種很強大且不容忽視的力量,承平時刻,民意可以代表一種社會文化的時尚;而在社會面臨危機的時候,民意又扮演了強壓的角色。這本書不只是在分析民意,重點也不是在教我們種種民意測量方法,我看完以後就了解了民意形成的有趣過程,原來人們的心態是如此的微妙。這讓我想起了一些事情,我有時候覺得我們一生出來就被套入一個固定的模式中,你生活的環境和你的基因往往決定了你會成為怎樣的人,因為一般人很少有勇氣和力氣去反抗整個大環境,所以往往很難跳脫被大環境塑造的命運。沉默的螺旋就是一個強勢意見的主導過程,它在無形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並且慢慢主導我們的意識形態。小至一個小團體中的個人意見決定也是如此,例如有人問你要不要投A同學當班長,你可能覺得家都投A,A應該就是個不錯的人選,即使你自己對他沒有很了解。這好像就是人們思考的必然模式,人性的必然走向,不想承認也得承認。

我不否認有一些前衛者,他們有挑戰民意的能力,這是令我非常佩服的一群人。他們必須忍受被孤立的痛苦,學習忍受譏諷與譴責。可是我們絕對要記得,這些堅持己見的人們往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社會如果沒有一些不同意見的衝擊,往往就會淪於陳舊與腐敗,藝術和文學也是這樣的。這樣的堅持有時候是一種痛苦,但有時候也是一種享受,只是痛苦往往勝過一切吧!從這本書中我真的學到很多東西,理論和很多社會學的研究實例,了解到在群體社會中生活的人們的思考模式之後,我就能夠清楚知道多數並不能代表正確的一方,很多事情都是要經過自己精準的判斷之後才能有結果。這就是獨立思考的意義,也是我們受教育的精義所在,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判斷。對於社會大眾的主流意見可以當做參考,而不是絕對順從。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覺得有趣又學到很多東西。

台長: song
人氣(4,12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