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02 11:17:13| 人氣6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寫在〈哭喊的海〉張貼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楊風的第四篇小說〈哭喊的海〉,即日起,將在「文化CaDen’Za」(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allen25/ )張貼。敬請批評指教!


1982年夏天,我愛上了一個文化大學戲劇系的學生。〈哭喊的海〉,正是描寫這段只維持了半年的戀情。

這位學戲劇的大學生,是個「直人」(straight,異性戀者)。而我,當然不是小說中的俗文學講師。小說中的場景和人物,百分之八、九十,都和真實世界相對應;包括我(小說中的俗文學講師)改編京戲名伶梅蘭芳的劇本《天女散花》。只不過在真實的世界裡,改編後的演出單位,是台北市立國樂團。改編後的《天女散花》戲本,外加幾篇我的短文,曾集結成書,由文殊出版社出版,並獲得新聞局的優良圖書獎。文殊出版社結束營業之後,又由梵音出版社再版。

《天女散花》的故事,來自佛教的《維摩詰經》。整部《維摩詰經》,談的是菩薩為了救渡眾生,寧可墜入凡俗受苦受難的悲劇精神。「出汙泥而不染」的典故,正是從這部佛經而來,也是維摩詰的人格寫照。

然而,「出汙泥而不染」並不是這部佛經最重要的意旨。「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溼汙泥乃生此花」,亦即,寧可墜入苦難凡世,也要救渡眾生,才是這部佛經的精要。這正是維摩詰,不,應該說是所有菩薩的悲劇性格。這種悲劇性格,內存著一種矛盾、吊詭,那就是:雖然想要出汙泥而「不染」,卻又不得不墜入凡世「汙泥」當中救渡眾生的兩難(dilemma)。

同志是菩薩嗎?當然不必然是!最多,同志最多只是「學」菩薩(行)而已。但是,同志愛上直人的現實,卻和做為菩薩的維摩詰一樣,存在著永遠無法撫平的悲劇吊詭。也許,這才是我想在這篇小說中表達的。

至於小說中的歌仔戲《陳三五娘》和《目蓮救母》,那是年少時期,常和母親到戲院觀賞的戲碼。母親出身世家,雖然沒有受過教育,卻學會看佛經,也愛抽煙、吃檳榔、觀賞歌仔戲和新劇(一種流行在1950年代初期的台語舞台劇)。在那個年代的鄉下地方,母親的行為相當前衛。

當時一齣歌仔戲,從上演到下檔,起碼要一個月。我常死纏活纏地跟著她去看戲,對於戲中的苦旦,一邊流淚一邊歌唱,以及台下觀眾熱情地丟錢給她鼓勵的鏡頭,至今依然歷歷在目。看完戲回家後,我會么喝同年紀的親友,照著戲院裡的戲碼,演起戲來。通常我都扮演戲中的苦旦,咿咿喲喲學著戲中的女主角哼唱起來。因此,《陳三五娘》中的五娘,對我來說,特別有一份親切感。

同志愛上直人,在真實世界中的同志圈裡,是常有的情形,而且通常都以分離的悲劇收場。〈哭喊的海〉也不例外。這篇小說,只為了記錄,我曾有過的,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2006年6月24日)

台長: 楊風
人氣(6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雜集 |
此分類下一篇:寫在〈山路〉張貼前
此分類上一篇:寺楓:寫給小名寺楓的小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