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0-16 09:11:55| 人氣2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活泉茶館214-金融操作(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活泉3年10月16日

幾個月前館友Twinchen到我辦公室來,問我現在買房子值不值得,他說:「之前貸款利率高,現在只要不到3%的利率,而且房價應該也已經到谷底,應該是買進的好時機。」從前我們是因為貸款利率高,所以覺得買房子不合算,但現在利率已經很低,所以我當時也很難回答他的問題。
  最近常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有許多等稿的時間,也就有許多閒暇時間可以思考問題。在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中提到「現金流」和「資產回收時間」二個概念,並且強調一個有效的投資專案,在一開始就要確定有利潤(註一),而非基於專家說「未來房地產『可能』會上漲」、「現在股市行情『看』漲」等假設性的預測。
  就以蘆洲的房子為例,35坪總價420萬,假如你付全額現金來買,租給別人每個月可以有15000元的租金收入(自己住就是少花15000元的租金),則一年有18萬的現金流收入,大概要23年(420萬÷18萬=23.3)才能回本。
  如果同樣的金額拿來買中鋼股票,每張26000元,大概可以買161張,每年平均可以配發24萬的股息(161張×1500元=241500),則一年有24萬的現金流收入,大概17年(420萬÷24萬=17.5)就能回本,而在交易的便利性,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有價證券常比不動產便利(賣出容易,而且可以分批賣出),在交易成本上,有價證券也更容易控制。
  所以用金融操作的眼光來看,買房子對於追求財務自由的人而言,不見得是合算的(也許你聽說有人因買房子而發了大財,但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因買房子而虧了大錢:以前有所謂1090專案,只要付10%的自備款,其他90%都可貸款,這種槓桿運用,在房價上漲時,名義上--要真正有賣出才算──可獲得投資金額九倍的利潤,但是下跌時,就會有相對於購入成本九倍的損失),從金融操作的角度來算,除非真的有利可圖(有人靠法拍屋起家),不然「房子」應該列為「奢侈品」,錢太多才買。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中,認為投資物只是到達財務自由的「工具」,而購買房屋的人常是基於想「擁有」「自己的」房子為出發點,所以他們最後大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但仍然必須繼續為生活經費來打拚。
  若是用富足人生一書中「生命能量」的概念來算,我現在的「生命能量」是每小時131元台幣(每月4週,每週工作5天,每天12個小時-7:30預備上班~19:30回到家裡)也就是月薪31440元(已扣除所有因工作而有的開銷,請參閱活泉茶館103-富足人生(2) 追蹤記錄生命能量),就以每個月實質收入三萬元來算,那麼420萬的房子要花費140個月的工作時間,也就是將近12年,假如你一生可以賺錢40年,這項支出就佔了三分之一弱,您覺得是否划算呢?若是用20年無息貸款,每個月也要支付17500元(4200000÷20÷12),超過每個月收入的一半,僅僅為了這個房子,在這二十年內每天都要勒緊褲帶來過日子!其實在都市租房子也是一樣,每個月要花個一萬五千元,館友Lacoste就選擇逃離大都會,到花蓮定居去了!(註二)
  以前和館友Lhh聊天時,他講到「學生套房的投資策略──只要付頭期款,然後用房租收入來繳貸款支出,就可建立一個租賃王國」之概念,我覺得這個構想還蠻不錯的,於是付諸實行。後來我檢討了一下,這個策略要考慮到房屋的買價、利率高低、租金高低和其他成本(租不出去怎麼辦?每個月還要付水電、管理費;房客繳不出房租怎麼辦?房客有破壞狂,不能愛護房屋又要如何呢?前陣子就刷油漆刷到快抓狂,拔釘子、去雙面膠帶、拜佛的房客把房子都燻黃了,白漆怎麼塗也蓋不過去!……)。招租有許許多多令人煩擾的情事,就算真能達到5~6%的租金報酬率(註三),我還是決定暫停這項計劃,而改為最不需花費時間的中鋼投資計劃,當然,中鋼現在有點貴,於是又找了別家公司做標的。
  最近聽我們一個小組員的太太說她先生已經二個月沒有領到薪水了,可是又不敢換工作,四十幾歲的人辭掉工作不見得還找得到,只好ㄠ下去了,幸虧她們家沒有房屋貸款,不然真是吃不完兜著走。在「活泉茶館34-借貸(四之四)」我們討論過「財務自由的重要性」,在67期的國度復興報「康希談理財致富」中也告訴我們一些理財致富的原則(註四)
***********
註一:
計劃的重要性:孫子兵法──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如同要訂定作戰計劃時要先有軍事知識,要理財規劃就先要有財務知識。
《形篇》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故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1)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出版後,很多讀者疑惑:「作者是在叫我們不要買房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富爸爸的目的是強調財務知識的重要性。他指出:「即使你有了房子,也不能把它當成資產,因為它確實是一種負債。」讀者們最疑惑的問題是:「如果你已償還了購房貸款,是不是說明房子就成為資產了?」在多數情況下,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依舊是否定的,雖然你在房子上不再負債,但並不意味它就變成了資產,你可以在「現金流」這個概念中找到原因。因為對於多數私人住宅來說,即使已沒有負債,但他們還需要付財產稅。事實上,你決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擁有屬於自己的不動產,因為不動產永遠都屬於政府。所以我們用real「真正的」(西班牙語裡是「皇家的」意思),而不是「物質的」或「有形」資產的意思。過去,不動產所有權歸皇家所有,現在歸政府所有。如果你對此有所懷疑,你不妨停止去付財產稅,不管你抵押了或沒抵押,到時候你就會看到不動產權歸誰所有了。稅務扣押證書就源於此。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裡,我提到過投資者從稅務扣押證書裡獲取高額利潤。課稅扣押是政府的說法,對此政府的解釋是:「你可以支配你的不動產,但政府將擁有其終身所有權。」
實際上,富爸爸非常贊成擁有一棟房子,他認為房子是投資金錢的好去處,但它不見得是資產。事實上,一旦你獲得了足夠的不動產,你自然就會住在一所大豪宅裡。正是那些不動產帶來了現金流,允許人們去買他們自己的大豪宅。他指出,一個人不應該把負債看作是資產,或者去購買他們認為是資產的負債。他說這是人們可能會犯下的一個普遍性的大錯誤。他認為,如果什麼東西屬於負債的範疇,你最好叫它負債,並且謹慎地對待它。

許多人說投資很冒險,富爸爸則說:「投資本身不會有風險,失控的投資才有風險。多數投資者缺乏控制力。富爸爸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開車有風險,不過,真正危險的是開車時手離方向盤。」他說,「投資時,許多人都不懂得控制,就像開車時不握住方向盤一樣。」
在生活中沒有無風險的事,只有低風險的事,投資也是如此。
  「風險正是源於這裡,」我說,「正是由於投資者分不清資產和負債,才導致了投資風險。」
  「人們常常感歎投資有風險,實際上,有風險的是投資者,歸根究底,投資者自身才是資產或是負債。我曾目睹許多所謂的投資者,在別人賺錢時,他們卻在丟錢。我也賣過公司給那些所謂的商人,公司在他們手上不久就遭到破產的厄運。我還見過人們買了一份非常好的不動產,並且用它賺了很多錢,然而幾年之後,這份不動產還是虧損了,最後變得七零八落。因此每當我聽到人們說投資有風險時,我知道真正有風險的是投資者本身,而不是投資的專案。
  「對大多數人而言,投資是很冒險的,但要記住有風險的不是投資本身,而是投資者。許多自稱為投資者的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投資者。實際上,他們是投機商、生意人,說得難聽點,叫賭徒,這些人與真正的投資者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但你不要誤解我的意思,現實中確實也有財務上實力雄厚的投機商、生意人和賭徒。但他們不屬於我說的投資者這個範疇。」
  理解了這一概念之後,富爸爸又增加了一些資料,以便我明白得更透徹,「假設和房子有關的所有支出,包括抵押貸款、不動產稅、保險費、水電費以及維修保養費總計為一千美元,你的租戶每月支付你一千兩百美元的房租,那麼你現在每月就有兩百美元的淨出租財產收入。這就是資產,因為這棟房子正不斷地往你的錢包裡送錢。如果你的支出保持不變,月租金只收到八百元,你就會損失兩百美元,這時資產就變成了負債。因此。即使你有出租財產收入,你所認為的資產也依然可能是債務。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將來我把這棟房子高價出售,它是否會成為資產,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但只會發生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其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房價偶爾也會下跌。有句話說得好『小雞還沒有孵出之前是不能算數的』,這才是理財投資的明智之舉。」
  在我的投資課上,經常有人堅持說他們的房子是資產,並就這一問題和我爭論。最近,一個人說:「我買房子時用了五十萬美金,現在房子的價值已經漲到七十五萬美元。」我問他:「你怎麼知道的?」他的回答是:「我的不動產經紀人說的。」
  我問他:「你的不動產經紀人能對這個價格向你保證二十年嗎?」
「為什麼不能?」他說,「他說這個價格是目前這個街區售房的平均價。」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富爸爸說普通投資者不會賺大錢的原因。富爸爸說:「普通投資者往往有將還沒有孵出的小雞也計算在內的觀念。他們買入讓他們每月花錢的東西,然後主觀斷定它們為資產。他們指望他們的房子將來能升值,或者覺得他們的房子一定能按他們不動產經紀人所說的價格迅速售出。你曾經以低於經紀人告訴你的價格,或以低於銀行的估價出售過房屋嗎?我有過這樣的經歷。這種把經濟決策基於主觀推測或期望之上的行為,其結果必然是導致他們難以把握住自己的私人資產。我認為這樣做是太冒險了。如果你想富有,那麼你必須把握住你的現金流,並且充分利用你的財務知識。只要你現在能夠很好地控制你的財務狀況,那麼期望將來你的某種東西會升值,則是無可厚非的。」富爸爸說,「假如你有足夠把握確信房子會升值,那麼買十棟這樣的房子也未嘗不可呢。」

Lsr【Mail in】20030721
猶太人的智慧財富

有一個故事。多年以前,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裏,
一個猶太人對他的兒子說:“現在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
當別人說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二。”
納粹在奧斯維辛毒死了幾十萬人,父子倆卻活了下來。
1946年,他們來到美國,在休斯頓做銅器生意。
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價格是多少? 兒子答35美分。
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20年後,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
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錶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
他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這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
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
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
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
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
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
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
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
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生在猶太家庭裏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
負責啟蒙教育的母親們幾乎都要求他們回答一個問題: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了,你的財產就要被人搶光,那麼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
孩子們少不更事,天真無知,自然會想到錢這個好東西,因為沒有錢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說要帶著鑽石或者其他珍寶出逃,有了它,還愁缺啥?
可這些顯然不是母親們所要的答案。


她們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
要是孩子們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在聰穎、精明的猶太人眼裏,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能失而復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無價的財富。


猶太人並不是天生比任何種族的人聰明,但他們更懂得怎樣去鑄造這枚無價的金幣。
當他們的孩子剛懂事時,母親們就會將蜂蜜滴在書本上,讓孩子去舐書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

智慧是永恆的財富,它引導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會貧窮。

我們不會因為有知識獲得財富,而是我們必須將所獲得的知識,經過思考與運用成為智能,才能創造出利潤。

“智識經濟”最主要的內涵就是創新,它是一種智能資本,通過創新才可以製造財富。

---------
註二:
Walker【Mail in】
地方競爭力崛起
日期: Mon, 4 Aug 2003 12:00:47 +0800
天下雜誌

地方競爭力崛起

文/吳迎春
  全球化的威力橫掃。隨著不斷在國界間快速竄流的人、錢、資訊洪潮衝擊,國家的角色愈來愈不清楚,反而鄉鎮與城市發展出定位清楚、給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當全球在地(glocalism)成為新趨勢,世界各地如何迎接城鄉世紀的來臨?對台灣又有什麼新啟示?


對世界的消費者而言,時裝的代表是米蘭、巴黎,電腦軟體的代表是西雅圖,電影的代表是好萊塢,金融服務的代表是倫敦,資訊高科技的代表是矽谷,家用電器、電玩的代表是東京……。

在有形貨物愈來愈不值錢的知識經濟中,城鎮直接跟全球經濟接軌的「角色」將愈來愈明顯,「在地」與「全球」的趨勢同時並行。英國《獨立報》財經編輯科伊爾,總結國際政治學者對全球化知識經濟的觀察指出:中央政府在歷史上是強大的,但地方政府是趨勢,未來「城市政府」將取代中央政府。


「在地」與「全球」並行


「在無重量的世界裡,市政府比中央政府更重要。各產業將選擇城市而非國家,與市政府而非中央政府打交道,」科伊爾說。

她的觀察除了反映眼前各國中央政府的統治困境,更說明未來二十年全球民主發展的新趨勢:要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求生存,城鎮必須建立自己的特色,也需要培養自己與國際交涉的能力。

這種「全球在地」(glocalism)的趨勢,不僅發生在著名的都會。全球化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指出,因為資訊科技的進步,未來資源全球化的連線將跨越中央政府,而以幾個城鎮連結而成的「區域體」間進行。

他舉印度中南部的軟體地帶為例,就是由距離印度名城孟買幾百公里的邦加洛、海德拉巴和蒲恩三個城鎮所組成。這三個以往名不見經傳的城鎮,在全世界國民所得最低的印度,創造了可跟全球媲美的工作機會與薪資。

「邦加洛的軟體工程師賺的錢和澳洲的工程師一樣多,他們透過衛星通訊系統和全球其他地方聯絡,而不使用傳統架設在地面的電話系統。邦加洛、海德拉巴和蒲恩等地軟體工程師的生活,就像貴族一般,」大前研一以參與投資邦加洛最紅的軟體公司Infosys的經驗觀察道:「印度其他地方的人民,無法藉由印度強盛而改變命運,只能靠自己想辦法,發展出一種區域特色及和全球經濟接軌來翻身。」邦加洛軟體帶的傳奇,說明知識經濟中的資訊科技,可以幫助偏遠城鎮跳過傳統大都市,直接跟全球經濟體系接軌。

事實上,今天這類的工作、生活方式在許多國家的都市周圍已經發生。

《未來城》作者特非爾舉例,從倫敦、巴黎到新加坡,以處理資訊為主的商業中心正在都市邊緣湧現,數目可能會叫人大吃一驚。以休士頓為例,約有七五%的辦公室不在市中心區域內,即使像倫敦,也已經有過半數的辦公室不在市中心了。

這些被放在都市外的工作,多半是在家中進行,因此偏遠地區的地方政府,除了要學會在全球市場上爭取資金、企業的投資之外,更需要塑造宜人的生活品質,吸引專業人才願意選擇到當地居住,把這裡當「家」。

英國《衛報》(Guardian)金融版主編麥克瑞在《二○二○的世界》(The World in 2020)一書中指出,資訊科技的進步,讓人類愈來愈可以「依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方式、納稅方式來選擇要居住的地方,通訊科技讓每個偏遠的地區都有能力直接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因此地方政府必須學會吸引專業人士移民的能力,而不光是吸引眼前的公司或投資。」

未來城鎮吸引人的地方將不光是經濟,而是愈來愈多「文化、社會內涵的認同。愈能具備高智慧和文化基礎的城鎮,愈能吸引資源,」麥克瑞指出。適於居住的「生活品質」指標,《未來城》作者特非爾也指出,應該就是寬闊的空間、高品質的公立學校、良好的醫療服務、廣闊的綠地,以及豐富的文化活動等。

地方政府可以主觀地訂定明確的發展願景,然後主動向外爭取達到目標的支援。另外,企業和敢於做夢、敢逆主流而行的年輕人,也能對提升地方競爭力、改善生活品質,產生巨大影響。

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杭斯威爾(Huntsvillle)就是例子。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杭斯威爾過去十年間已經變成美國成長最快的科技中心之一。主要原因,就是這個環境優美的小鎮,打敗全美其他許多大都會,吸引了大批軟體人才把那裡當「家」。

根據美國軟體資訊產業協會統計,杭斯威爾的軟體工程師佔人口的比例,在全美排名第五。

杭斯威爾早期的科技發展靠的是政府,美國陸軍飛彈廠與航太總署的太空中心,帶來科技的基礎。但晚近十年的發展,靠的卻是厭倦大城市生活而返鄉的年輕企業家。三個年輕軟體工程師,回到杭斯威爾創辦Sirsi Corp.,為史丹福大學圖書館、英國下議院,以及美國聯邦人口局等全球一千多個客戶設計圖書館軟體,杭斯威爾就直接進入全球經濟體系。

今天,杭斯威爾大部份員工都是從美國大城市遷移來的,這些軟體工程師追求的,就是「一種比較輕鬆的環境,除了大自然之外,同時可以親近博物館和戲院,」《紐約時報》指出。

一連串草根鄉鎮在逃離都會而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年輕人帶領下,已經在美國中部環境優美的「鄉下」科羅拉多州,以及南方的幾個「鄉下」州間迅速蔓延開來。「今天,南方都會納許維爾、曼菲斯與亞特蘭大等,四分之三的工作是在郊區及鄰近的鄉鎮進行的,」《紐約時報》報導道。


前進城鎮世紀


《未來城》作者在描繪「二○五○城市」時強調:「幾年內,隨著上班族移居郊區,工作也移到郊區。所謂邊緣都市,就是結合了個人的機動性以及新的產業模式,構成一個由許多工作中心組成的網路,而傳統的市中心只不過是這個網路的一個節點而已。以往的都市都只是一個工作中心,中心外就是住宅區,現在則變成很多個工作中心。」

「小鎮是安全的住所。在小鎮裡,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社會定位,明確的社會角色。小鎮代表安全、穩定、可預測性。相反地,都市代表了變化、自由、可能性。我們的社會中永遠會有一些人,認為都市的自由比郊區或小鎮的穩定更可貴,只要他們存在,都市仍然會屹立不搖,」特非爾描繪「城鎮世紀」的未來說。

在台灣企業與個人紛紛以「前進中國大陸」或「前進大都會」為職志與生涯規劃的同時,「前進台灣鄉鎮」應該也是另一個尋找新家的選擇。(本文取材於「2020願景台灣」)

---------
註三:
天下雜誌280期 2003/8/1

Jack【Mail in】
置產時必讀的7個觀念20030512

◆重點1:自備款超過5成才買屋
一般銀行都以自備款三成,貸款七成承做房貸,不過,如果自備款準備愈多,代表購屋者不做過度的信用膨脹,同時也能降低付給銀行的資金成本。

◆重點2:房貸支出不宜超過月收入的4成
一般來說,家庭房貸支出不應超過每月收入的四成,過重的房貸支出對家庭負擔太重,生活品質也不佳。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協理林永孟表示,民眾不妨計算出家庭的可支配所得(扣除所有必要開支後的結餘),房貸比重最好不要超過可支配所得的五成。

◆重點3:買市區的爛房子勝過郊區的好房子
由於好地段具有不可替代性、不易改變、不會折舊,因此,買市區的老屋,遠勝過郊區的新成屋,兼具保值及抗跌性。

◆重點4:買第一棟房子,就要買足一生的需求
換屋的頻率愈高,代表浪費無謂的換屋成本,如稅負、搬家費用及規費等。特別是未來房價可能還有下挫空間,精打細算的購屋人,最好在第一次購屋就買足三房,減少未來換屋的次數。

◆重點5:以租金行情推算合理房價
近幾年來,全省房價平均跌幅約15%,中南部的跌幅更大。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表示,購屋人可利用附近房屋租金推算合理的房價,目前不動產投資的租金報酬率約為5~6%,若租金報酬率太低,就表示該房價太高。

BOX:推算合理房價的公式
Y=R×12÷P
Y=不動產的投資報酬率
R=每月租金
P=房屋總價
舉例來說,新店約30坪三房總價600萬元,該區30坪住宅的租金行情為2萬元,計算投資報酬率為(2萬元×12個月÷600萬元=4%),以目前房地產合理的投資報酬率為5~6%,表示600萬元的房價顯然偏高。

◆重點6:能晚買,就不要早買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中提到,房子等於資產的觀念要改變,一旦買房子,也就是揹負20年的房貸,在這段時間中,反而失去投資致富的機會。因此,對住宅的需求,能晚買就不要早買,將原本要付房貸利息的資金拿去投資,將可獲得更高的報酬。

◆重點7:選擇流動性較優的標的
房地產是所有投資工具中流動性最低的一種,因此要更懂得選擇流動性較高的標的,譬如格局方正的三房住家,就是需求最廣、流通較大的一種。

註四:
康希談理財致富 近千弟兄獲益20030802
[國度復興報──本報訊]男士特會關鍵報告
八月二日在台北靈糧山莊舉行,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康希牧師根據聖經教導理財致富之道,提到許多基督徒為債務所困,但從舊約申命記豁免年到新約腓利門書都可看到「我的神是施行清除債務神蹟的神」,而致富之道的要訣是「遵守十一奉獻並把最好的獻給神」。他以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會友為例,因遵守聖經理財的教導而有多人成為富有的商人,近千名參加特會的弟兄受激勵,均認為獲益良多。
康希牧師指出,有很多基督徒陷在世俗的財務問題中,他們貸款買房子、買車子、用信用卡付國外旅行的花費等,以致借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種借貸是惡魔的詭計,當神的呼召臨到,卻因要還債務而無法回應,一如箴言廿二章七節所說「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而列王記下六章、尼希米記五章、馬太十七章等都可看到「神是施行清除債務神蹟的神」,還清債務也是舊約真理主要基礎。
他表示,理財致富之道,
首要記好你的帳(參箴言書廿七:23、24),
其次是規劃開支,有計劃的花費(參箴廿一:5),
第三是享受滿足所擁有的(參提前六:6),
第四、儘量減少負債(參箴廿二:27),
第五是遵守十一奉獻並把最好的獻給神(參箴三:9、10)。

台長: Sam
人氣(2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