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2-06 18:44:50| 人氣29| 回應0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今青少年職業理想:科學傢排第幾?

當今青少年職業理想:科學傢排第幾?

據《中國青年報》載,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王庭大,分別在北京市的兩所中學和兩所小學發放瞭理想職業的調查問卷,其結果讓王庭大委員無語:在九個選擇的職業中,企業傢名列榜首,其次是歌星影星,科學傢排列第七,緊隨其後的是農民和工人。雖然選擇企業傢等作為理想職業也無可厚非,但看瞭這則報道,心頭還是別有一番滋味。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我參與過一次類似的問卷調查,題目為:“誰是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在收回的問卷中,有華羅庚、詹天佑、奧斯特洛夫斯基、老舍、艾青、馬寅初、楊靖宇、張積慧、吳運鐸,此外還有愛因斯坦、牛頓、安徒生、李時珍、白居易等。

那時候青少年崇拜的都是對社會對歷史貢獻較大的人。勞動模范的知名度最高,戰鬥英雄、科學傢、教育傢、作傢的知名度也較高。他們不僅崇拜景仰這些人,而且向他們學習,立志做他們那樣的人。如果問孩子們:你們長大做什麼?他們會無比神往地告訴你:當“科學傢”、“教師”、“作傢”、“工人”、“解放軍”……在中小學生和知識青年當中,牢記著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夢寐以求的心願是:“長大做個科學傢。”

記得,那是2005年,著名物理學傢、中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2001年度國傢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昆逝世時,各大媒體報道瞭這條消息,許多人看後一臉茫然:

“黃昆是誰?”

“黃昆是幹什麼的?”

這位科學界泰鬥級的人物,在多數國人面前成瞭陌生人。他的著作在一些外國同行的心目中被視為“聖經”,而在國人面前卻黯然失色,湮沒無聞。

正像另一位科學傢所言:“這就是我國的現實——公眾享受著科學傢帶來的科技成果,卻不知科學傢是誰。”悲哀!

浮躁喧囂,急功近利,是當今社會很大一部分人的心態。人們的價值取向已變得非常“實際”。盡管國傢對於科學傢乃至整個科技界關懷備至,把科學和科技工作者看做是強國富民的棟梁,設立瞭多項大獎,以鼓勵科技大軍中的佼佼者,但是做科學傢要耐得住寂寞、清貧,要經得起無數次失敗的考驗,回報期又那麼遙遠漫長,成功的概率也很低,青少年很少以科學傢作為自己的理想目標。與此相反,歌星、影星、球星幾乎傢喻戶曉,他們在相當一部分青少年中,被追捧得令人吃驚。早些年,香港一位“天王巨星”到內地某省城演出,頭一天貼出的1000多張印有該歌星肖像的大幅海報,一夜之間被“粉絲”們揭個精光。在他下榻的賓館門前,數百名少女席地而跪,高舉歌星畫像或標語牌,大聲喊著:“某某某,我愛你!”瘋狂至極。如今,此類現象也難說絕跡。

社會輿論也是導向。相當多的報刊都設置瞭歌星、影星版塊,這當然也是必要的。但試問,有幾傢報刊設置瞭科技版?即使是設置瞭,除瞭報道一些科技成果以外,又宣傳瞭幾位科學傢?一些電視臺,辦瞭無數個由歌星、影星擔綱的欄目,談人生,談交友,談讀書。難道其他人就沒有人生,沒有朋友,沒有愛情和傢庭?因為後面這些人的故事缺少“刺激”,缺少“花邊”,便沒有幾傢媒體問津。而星們的一言一行大多“離譜”,也就都成瞭“新聞”,像誰墜入愛河,誰身懷六甲,誰離瞭婚,誰插瞭足,誰出瞭車禍,誰和誰大打出手,誰和誰對簿公堂……總之一個也不能少,凡影視圈、演藝圈的故事,統統是不可或缺的“新聞套餐”。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長大的青少年,不要說不知道黃昆是何許人也,即使是不知道牛頓、愛因斯坦也不足為奇。

公眾對科學傢的陌生隻是一種表象,其實質卻暴露出相當一些人對名與利的頂禮膜拜,媚俗成風。這同我國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的戰略口號,好像不很合拍。

台長: wmwyi08662
人氣(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玩動漫(電玩、動畫、漫畫、同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